真诚的朋友 可敬的老师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离不开《江西教育》的指点和引领,她是真诚的朋友,在教育教学中给我指点迷津;她是可敬的老师,在教育科研中给我引领方向。
  和《江西教育》结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的中学生活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知识的浅薄可想而知。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年,有幸踏进了师范大门,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师范竟无专门教材,而用高中教材凑数,什么教育心理学,什么教学法,几乎没有沾边。因此,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感力不从心;面对课堂那一个个意外的问题,经常无所适从。如何驾驭教材、设计教案?如何驾驭课堂、调控教学?我经常被这些问题弄得寝食不安。那天到图书室去,发现了几本教育杂志,我拿起一本《江西教育》翻阅,不觉眼睛一亮,一篇《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文章吸引了我。虽然早就知道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但到底怎样备课,自己说不清,道不明,做不好。该文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例证。我照文章说的去做,果然钻研教材少走了弯路,设计教案多了些自信。渐渐地,备课困惑少了,教学顺利多了。我真正悟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学工作中的内涵:只有提高自己,才能站稳课堂。从那以后,我一有空就看教育杂志,而《江西教育》则每期必读。经典文章,在理论上为我导航;典型案例,在实践中为我引路;教学设计,让我感受到教材钻研的魅力;教育叙事,使我感悟到教育工作的奥妙……
  渐渐地,我体味了教育的喜悦,收获了教学的成功,便试着把教学体会写下来,寄出去。记得那是1991年春,我把近3 000字的《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顿悟的艺术》寄给《江西教育》。我与编辑素不相识,因此没抱任何希望,没想到三个月后居然收到了编辑给我的样刊,这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动力。从此,我对《江西教育》更是喜爱有加,而编辑也开始关注我,指导我。1994年,语文教学进入 “返璞归真,回归语言”的重要阶段,“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研究风靡全国,但语言训练目标不明、方法不当、效益低下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年9月,我接到编辑宋楚主老师的信,他要我围绕“语言训练要到位”的课题做些研究,写组文章,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依据。编辑对我如此厚爱,我不敢懈怠,便全身心地进行了研究。几个月后,我把初稿寄给宋老师,他反复指导修改。几易其稿后,《语言训练要到位》(11篇,2.5万余字)的系列稿终于从1995年底开始连载,我心情无比激动。说实话,篇幅有限的教育杂志,能给作者连载系列文章的很少,更何况是《江西教育》这样重量级刊物呢!是自己影响大吗?不是,我只是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是文章很精彩吗?不是,我深感文章与宋老师“出精品”的要求相距甚远。系列文章的发表,包含了编辑老师对一线教师的信任,倾注了编辑老师对普通教师的期望。1999年,宋老师又约我就“语文课型”进行研究。如果说“语言训练”的系列耗费了编辑的精力,那么“课型研究”的系列则耗费了编辑的心血。对这一个系列,宋老师指导我进行了近两年的探索,从开始的20篇到最终的11篇,从开始每篇4 500字到后来每篇2 500字……这其中,他不知与我通了多少次电话,作了多少次指导。终于,这组系列稿从2000年第5期开始连载。如今,我已有数十篇文章刊登于《江西教育》,其中系列文章就有四组共40多篇。从这一篇篇文章、一个个系列中,我既看到了自己在编辑指导下前行的脚步,更体会到编辑老师对一个普通小学教师无私的引领和真诚的关心。我深切地感受到:《江西教育》如同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领我在教育的园地里耕耘,催我在教海里矢志追求;如同博古通今、可亲可敬的朋友,带我在教育的海洋里探航,促我在教海里坚持不懈。
  亲爱的《江西教育》,是您,引领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受教学的成功,享受教研的乐趣。在与您相处的这20年里,我们领略了贵刊亲近教师、贴近教学、理论引领前卫、实践指导具体的独特风格;领会了编辑老师真诚热情、认真负责、服务读者尽心、服务作者热心的人格魅力。值此贵刊60周年刊庆,祝愿贵刊灿烂辉煌无止境!(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走去国门创造了机遇,但中医在其对外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翻译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应努力找出问题的关键,调整翻译策略,创新传播方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及时了解诸多的新闻资讯,而记者编辑对新闻栏目的质量起到重要影响,需要向群众播报真实、客观的新闻资讯.新闻播报是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需
小时候读过的一篇童话:巫师用魔棒一点,立刻把烂树叶变成华服、豪车与宫殿……可是当子夜零点的钟声敲响,巨大的财富又回归成一堆枯枝败叶。与童话故事类似,高利贷的魔棒,同
《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了,我心潮迭起,真想作诗一首、放歌一曲,抒发我的祝贺和心灵的感激。30年来,我珍藏着《江西教育》上发表了我文章的86本样刊,本文落笔之前我将它们排了一个长队,深情地凝视着。我感悟到:我在刊中,刊在我心中。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与杂志一路同心同行,刊物发展了,我也逐渐得到提高,成长为特级教师、吉安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1982年,我从事教研,开始写点教学经验文字。那年我作为
[摘 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御湖半山房地产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此项目的优势及劣势,并分析它的机会及威胁。  [关键词]御湖半山 房地产项目 分析  一、项目营销环境  (1)项目基本信息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463521.39㎡,约700亩;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373676.79万平米,容积率约0.81,绿化率50%,覆盖率26.4%,总户数2362户,公建面积12397平米,住宅面积约36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背依庐山,面对鄱阳湖。星子县有千余年的建县历史,自古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星子县相传由“有星坠湖”而得名,至今县城附近的南湖还有
28年前,在南昌师范学校读书时,我便在桌上竖起了一道座右铭:“人文日新,从青年起;青年日新,从晨读起;晨读日新,从起.”这“情结”,伴我走过学生时代,走过教师生涯,走上教育局
欣逢《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之庆,我衷心祝贺她越办越好,璀璨辉煌。回首望,我与《江西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人生的坐标、活动的舞台、一生的至爱。我和她命相系、心相连、情相依,永远难舍难忘。1953年,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的学生。这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看见了《教育工作》(《江西教育》前身)杂志,细读之,如遇知己般喜悦,便记下她的通讯处。适逢学校开展悼念斯大林活动,我实录
那是20世纪80年代,我担任民办教师,在村小教书。我没有读过师范,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学、心理学,但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尽快补上这一课。记得当时学校仅订了一份《井冈山报》和一份《吉安教育》。后来在我的怂恿下,校长终于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慷慨地订了一份《江西教育》。自此,《江西教育》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在学校,每次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江西教育》的往往是我,我躲在自己的房间 “饱餐”一顿之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一所农村中学。一次到乡教办,看见桌上摆着一本《江西教育》,封面主题是《希望的田野》:一位乡村女教师,站在黄灿灿的油菜花间,黑里透红的脸庞,熠熠生辉的眼睛,浑身散发着田野的泥土气息,宛如邻家的同事大姐。原来优秀也可以这样亲切与朴实,我眼前一亮,央求教办主任借给我。翻阅杂志,里面的内容更精彩,借阅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从借阅到订阅,我与《江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视《江西教育》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