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文化课改革既是热点又是难点。本文从数学课课改的出发点,在先生存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探讨了构建数学课课程的新模式,以及在学分制框架下的学生评价问题。
关键词: 数学 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了满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在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情况下,才让他们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甚至对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有厌恶心理,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课堂教学特别是文化课教学困难重重。他们来中职学校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想在某一个专业学一些技术,然后找个工作。
职业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又能承担起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对文化课功能的定位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目前文化课课程改革形成分歧的根本原因。数学既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又是一门关系到学生基本素质、实现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性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课改如何兼顾到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数学课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1.适应学生实际,体现“以生为本”。
教育本身就是面向人的活动,如果不能针对具体对象开展教育活动,那么教育也将失去应有的价值。我非常赞同浙江永康职业学校校长华康清的观点,那就是如果按脱离现实的高要求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兴趣,一上课就睡觉,考不及格,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生存都成问题,何来发展的机会?所以数学课课改的首要问题就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不能让学生来适应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教育,而应该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说到底,教育也是一种服务。
2.兼顾发展需要,体现社会价值。
必须坚持文化课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想,“首岗适应”仅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多岗迁移”才是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扩展可从事的工作领域,这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难以达到的。数学课课改也需要适应社会的这种要求,完成职业教育的社会使命。
二、按照先生存后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课程模式
1.构建合理的学习模块。
将数学课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三个模块的划分是围绕专业模块展开的,首先确定专业模块,然后根据专业模块,向下和向上延伸构成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中除含有专业模块的前序知识外,还包括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由于专业模块的内容不同,基础模块也会存在差异。拓展模块则主要是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准备的。
2.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模块内容。
专业模块的内容选择要重视数学知识与专业实践所需知识的紧密联系,侧重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例如对机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数控车床、线切割的数学原理,介绍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对于商贸类专业专业模块可以让学生掌握数的发展史、集合、国际单位、心算与口算等知识,结合市场调查分析、产品投放评估、企业生产计划制定等实际内容,讲解统计学、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内容。基础模块则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如解不等式、解方程)和常见器量具(如计算器、卡尺、三角板等)的使用为主;拓展模块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前两个模块内容的加深和学科化、系统化,满足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
3.模块开设顺序以实际需要而定。
根据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的关系灵活决定开设顺序,如果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没有必然联系直接先开设专业模块;如果和专业模块有联系先开设基础模块内容。专业模块内容和基础模块内容可以交替进行,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模块则根据学生需要,采用选修的方式开设。
三、与学分制结合,改革评价方式
1.根据学情分层要求。
实施学分制是解决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数学课的三个模块分设不同学分,专业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在基础模块中既有涵盖与专业模块相关的知识内容(学分不可替代部分),又有覆盖以后能够参加拓展模块学习的基础(学分可替代部分)。也就是说在基础模块中也隐含了对少数偏科生或经过多方面努力仍不能达标的学生的分层要求。拓展模块则以选修的形式开设,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解决一些学生确实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2.重视过程评价。
要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学习,通过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行为的评价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也可以将难度分解到平时,以抓平时带动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3.实行有条件的替代学分。
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即使态度没有问题学习也还是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有条件替代的方法解决,即将基础模块中的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权重对基础模块的学分重新分割,将其中和专业关系不大的部分设置为学分可替代部分,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专业教研室核批。学生可以用专业考证及校级以上的其他特长的获奖证书等来替代这部分学分。这样既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了学生学习的希望,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又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在职业学校也可以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中国教育报,2004,11,4:3.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5.
关键词: 数学 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了满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在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情况下,才让他们报考中等职业学校。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甚至对语文、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有厌恶心理,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课堂教学特别是文化课教学困难重重。他们来中职学校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想在某一个专业学一些技术,然后找个工作。
职业教育如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又能承担起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对文化课功能的定位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是目前文化课课程改革形成分歧的根本原因。数学既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又是一门关系到学生基本素质、实现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性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课改如何兼顾到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数学课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1.适应学生实际,体现“以生为本”。
教育本身就是面向人的活动,如果不能针对具体对象开展教育活动,那么教育也将失去应有的价值。我非常赞同浙江永康职业学校校长华康清的观点,那就是如果按脱离现实的高要求进行教学,学生没有兴趣,一上课就睡觉,考不及格,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生存都成问题,何来发展的机会?所以数学课课改的首要问题就是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轨,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不能让学生来适应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教育,而应该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说到底,教育也是一种服务。
2.兼顾发展需要,体现社会价值。
必须坚持文化课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想,“首岗适应”仅仅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多岗迁移”才是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进取、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扩展可从事的工作领域,这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难以达到的。数学课课改也需要适应社会的这种要求,完成职业教育的社会使命。
二、按照先生存后发展的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课程模式
1.构建合理的学习模块。
将数学课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拓展模块。这三个模块的划分是围绕专业模块展开的,首先确定专业模块,然后根据专业模块,向下和向上延伸构成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中除含有专业模块的前序知识外,还包括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由于专业模块的内容不同,基础模块也会存在差异。拓展模块则主要是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准备的。
2.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模块内容。
专业模块的内容选择要重视数学知识与专业实践所需知识的紧密联系,侧重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例如对机加工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数控车床、线切割的数学原理,介绍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对于商贸类专业专业模块可以让学生掌握数的发展史、集合、国际单位、心算与口算等知识,结合市场调查分析、产品投放评估、企业生产计划制定等实际内容,讲解统计学、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内容。基础模块则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如解不等式、解方程)和常见器量具(如计算器、卡尺、三角板等)的使用为主;拓展模块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前两个模块内容的加深和学科化、系统化,满足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需要。
3.模块开设顺序以实际需要而定。
根据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的关系灵活决定开设顺序,如果专业模块和基础模块没有必然联系直接先开设专业模块;如果和专业模块有联系先开设基础模块内容。专业模块内容和基础模块内容可以交替进行,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模块则根据学生需要,采用选修的方式开设。
三、与学分制结合,改革评价方式
1.根据学情分层要求。
实施学分制是解决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数学课的三个模块分设不同学分,专业模块作为必修学分。在基础模块中既有涵盖与专业模块相关的知识内容(学分不可替代部分),又有覆盖以后能够参加拓展模块学习的基础(学分可替代部分)。也就是说在基础模块中也隐含了对少数偏科生或经过多方面努力仍不能达标的学生的分层要求。拓展模块则以选修的形式开设,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解决一些学生确实存在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
2.重视过程评价。
要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学习,通过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行为的评价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也可以将难度分解到平时,以抓平时带动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
3.实行有条件的替代学分。
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即使态度没有问题学习也还是存在困难。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有条件替代的方法解决,即将基础模块中的内容进行划分,按照权重对基础模块的学分重新分割,将其中和专业关系不大的部分设置为学分可替代部分,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专业教研室核批。学生可以用专业考证及校级以上的其他特长的获奖证书等来替代这部分学分。这样既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了学生学习的希望,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又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到在职业学校也可以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中国教育报,2004,11,4:3.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