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稳固。可以说,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将来成就美好人生。是的,“学习改变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鸥上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
一、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原因
我校属于鸥汀片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经调查,本地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佳、教育氛围不浓。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学生家长有部分是忙完农活忙生意,还有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一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能力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存在社会文化转型方面的因素,教育效果也存在问题。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或流动摊档经营者,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能形成合力,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这些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特定的生活环境又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城乡接合部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打工族、当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这些祖辈常常产生溺爱的行为,疏于管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还有一些学生自尊感低,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提高不上来。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根本目的,那如何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呢?奥格·曼狄诺认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各种行为逐渐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要耐心辅导,不断鼓励学生
尤其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行为习惯的概念,这时需要家长协助。具体做法是,一旦发现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及时给予强化(表扬或其他),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也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在无条件刺激物和中性刺激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持久力,鼓舞其信心,提高其成绩。
2. 改变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提升其自尊心
教师首先应当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帮助其端正对自己的看法,增强其自信心。如果学生的自我认识并没有错误,教师则应进一步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帮助其认识眼前的利害得失,引导其从长远着想,正确对待荣辱、得失。自尊心不强有时还会导致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看似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掩盖不敢与别人竞争的胆怯心理。教师对待这些学生应采取的态度是:尽可能淡化其存在的种种缺点,但须通过列举别人的类似做法说明其利害。总之,在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前,尽量不要伤及其自尊。
3. 要时时激励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
教师要时时激励学生,激发其内驱力,使其更自觉地对待学习,发展自己。“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一切知识均来源于自身的学习。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把激励学生的能力认定为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三大标准之一(其他两个标准是良好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激励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被人认可”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认可表现为肯定、表扬、鼓励、信任等。大量的事实说明,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坏学生是被批评出来的。许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看待别人常常带着挑剔的眼光,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不能以同一个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其独到之处,要多角度、立体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并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点石为金。每个孩子如同天上闪烁不定的星星,有明有暗,但只要细心地、耐心地去寻找,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进行恰当的鼓励,很可能会点亮一点、照亮一片。
4. 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自理、学做家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学习、掌握、提升劳动技能。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多次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净化校园见行动”主题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带扫把、水桶等卫生工具,有序地开展“學雷锋,净校园”劳动。学生们发扬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校领导、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将校园的花圃、校道、卫生死角、升旗台等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和整理。看到被整理后干净的校园,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都开心地说:今天我们都是雷锋啊!通过活动,雷锋精神在师生们心中扎下了根,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成为鸥上小学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是班级舆论的引导者,教师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比如,有的教师会对调皮的学生说:“你再不听话,今天就罚你打扫教室。”这类话无形中表明了教师对于劳动的态度,暗示劳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是要被人笑话的,无形中在班级内形成了错误的导向。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同时,要树立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校政教处要求各班组织展开“我会干什么”“我有一双巧手”“我能干”等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劳动的价值,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有真正的乐趣;同时,我们要求学生互相学习、相互监督,每天进行评议。这样一来,学生每天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不仅如此,在家里学生们也养成了自觉劳动的习惯:自己洗袜子,帮家长捡菜、倒垃圾、拿牛奶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没有劳动习惯、不会劳动的人是难以接受未来的生存考验的。
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过程中,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做起,让学生感受到参加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并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功感,慢慢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5. 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好处多多,它既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利于记忆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锻炼,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总之,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学生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教师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愿每一位教师心中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一、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原因
我校属于鸥汀片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经调查,本地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佳、教育氛围不浓。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学生家长有部分是忙完农活忙生意,还有部分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一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无能力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存在社会文化转型方面的因素,教育效果也存在问题。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或流动摊档经营者,缺乏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能形成合力,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这些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特定的生活环境又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城乡接合部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打工族、当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这些祖辈常常产生溺爱的行为,疏于管理,导致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还有一些学生自尊感低,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提高不上来。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根本目的,那如何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呢?奥格·曼狄诺认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各种行为逐渐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要耐心辅导,不断鼓励学生
尤其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行为习惯的概念,这时需要家长协助。具体做法是,一旦发现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及时给予强化(表扬或其他),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也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在无条件刺激物和中性刺激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持久力,鼓舞其信心,提高其成绩。
2. 改变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提升其自尊心
教师首先应当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帮助其端正对自己的看法,增强其自信心。如果学生的自我认识并没有错误,教师则应进一步从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帮助其认识眼前的利害得失,引导其从长远着想,正确对待荣辱、得失。自尊心不强有时还会导致学生缺乏竞争意识,看似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掩盖不敢与别人竞争的胆怯心理。教师对待这些学生应采取的态度是:尽可能淡化其存在的种种缺点,但须通过列举别人的类似做法说明其利害。总之,在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前,尽量不要伤及其自尊。
3. 要时时激励学生,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
教师要时时激励学生,激发其内驱力,使其更自觉地对待学习,发展自己。“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一切知识均来源于自身的学习。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把激励学生的能力认定为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三大标准之一(其他两个标准是良好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激励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被人认可”是每个人内在的、深层的需要,认可表现为肯定、表扬、鼓励、信任等。大量的事实说明,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坏学生是被批评出来的。许多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理,看待别人常常带着挑剔的眼光,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身上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特别是后进生,因此不能以同一个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其独到之处,要多角度、立体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并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鼓励,点石为金。每个孩子如同天上闪烁不定的星星,有明有暗,但只要细心地、耐心地去寻找,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进行恰当的鼓励,很可能会点亮一点、照亮一片。
4. 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令人忧虑。
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自理、学做家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学习、掌握、提升劳动技能。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多次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净化校园见行动”主题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带扫把、水桶等卫生工具,有序地开展“學雷锋,净校园”劳动。学生们发扬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校领导、老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将校园的花圃、校道、卫生死角、升旗台等进行了彻底的清扫和整理。看到被整理后干净的校园,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都开心地说:今天我们都是雷锋啊!通过活动,雷锋精神在师生们心中扎下了根,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雷锋精神成为鸥上小学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是班级舆论的引导者,教师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比如,有的教师会对调皮的学生说:“你再不听话,今天就罚你打扫教室。”这类话无形中表明了教师对于劳动的态度,暗示劳动是件不光彩的事情,是要被人笑话的,无形中在班级内形成了错误的导向。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同时,要树立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校政教处要求各班组织展开“我会干什么”“我有一双巧手”“我能干”等专题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劳动的价值,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有真正的乐趣;同时,我们要求学生互相学习、相互监督,每天进行评议。这样一来,学生每天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按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不仅如此,在家里学生们也养成了自觉劳动的习惯:自己洗袜子,帮家长捡菜、倒垃圾、拿牛奶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没有劳动习惯、不会劳动的人是难以接受未来的生存考验的。
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过程中,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做起,让学生感受到参加劳动是生活的需要,并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功感,慢慢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5. 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好处多多,它既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利于记忆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锻炼,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持旺盛的精力。
总之,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学生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教师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愿每一位教师心中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