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化常识详解鲁迅名字演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7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民国以降,研究鲁迅先生的专著汗牛充栋;1980年,鲁迅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术刊物《
  鲁迅研究月刊》,迄今已印刷出版32年。据不完全统计,从1926年到2010年,国内共出版关于鲁迅的研
  究著作1650部,其中鲁迅生平及史料研究类著作357部,鲁迅思想研究类著作186部,鲁迅作品研究类著
  作429部,专题研究及辑录类研究著作(含论文集和以书代刊类图书)678部。(详见葛涛《鲁迅研究著
  作出版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16日第13版文化周刊·思想)这些研究专家大抵
  专注于生平史料,艺术和思想开掘等,而对义务教育阶段包含的一些基础性研究--如鲁迅名、字及来历
  等内容,往往惜墨如金,互相抵牾,有所缺漏。下面试举几例:
  ①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人教社语文七年
  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②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881年9月25日诞生。(2007年3月12日人教网)
  ③鲁迅本名周樟寿,生于清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日。(周作人《我的杂学》)
  ④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
  十大文豪之一,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呐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面4条鲁迅资料:①和②,同属人教社,两者内容却不完全一致,后者多了一项:教育家。③和④,本
  名与原名有何区别,语焉不详,易生歧义。②和③,鲁迅生日,一个9月25日,一个八月初三日,看似矛
  盾。
  下面,笔者试从古代文化常识和鲁迅生平详解鲁迅名、字及笔名的由来及含义,从而得出比较全面的鲁
  迅名和字的演变轨迹。
  (一)古代名、字的重要性
  新中国建立后,国人大抵有名无字,而古代士人却是有名、有字、有号。
  "从前那些名人,除了本名之外,还有字、有绰号(诨号、外号),有的还不止一个。"(王充闾《说名
  道姓》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P135)
  阅读古籍经常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人物名字。书上出现的往往是字、号,而不是名。比如苏轼,古
  籍上经常是苏东坡,苏玉局,或苏子瞻。这是因为,在古代,古人尊对卑(君王对臣下、长辈对晚辈、
  老师对门生、上级对下级。详见王充闾《说名道姓》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P136)称名
  ,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者、学生对先生。详见王充闾《说名道姓》 中
  华书局《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P136)则称字。(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P965 中华书局1963年10
  月第1版)
  "旧时代,在书信往来,人际交往中,对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没有礼貌的不敬行为。尤其是对那
  些有身份的人,如果直呼其名,轻则遭到奚落、耻笑与戏弄,严重的还会罹灾贾祸。"(王充闾《说名道
  姓》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P136)
  因此,为了不让名字成为阅读书籍的一个障碍,给鲁迅名、字一个全面、权威的注释很有必要。
  (二)书名樟寿二字的来历
  鲁迅,小名阿张,书名周樟寿。
  按祖制,"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P964 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第1
  版)而鲁迅取名周樟寿却并非"由父亲命名",而是由在北京任职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命名的,而且
  取字的时间也没有严格遵守祖制。这大致是取名字一事到了清末已有所变通,与取名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息息相关。周福清是"钦点翰林",从七品中书舍人。职位虽不高,却有接触高官和得到提拔机会。而父
  亲周伯宜,仅仅是个秀才,又住在乡下,在家族中地位不高。所以给长子取名的大事就由翰林祖父义不
  容辞代劳了,且代劳得彻底,不光取了小名,书名,还提前取了字。
  (1)"樟"字的来历
  据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独家披露(今本人(鲁迅)已没,舍弟(周建人)那时年幼亦未
  闻知,我所知道已成海内孤本,深信值得录存,事虽细微而不虚诞,世之识者当有取焉),鲁迅出生后
  ,家人给远在北京的周福清写家书,报告喜讯,请为长孙取名。周福清得到家书时,正好有一位姓张的
  官客来访(有资料说,官客实为晚清大臣张之洞,或好事者附会之言),于是以"张"姓为鲁迅小名,就
  叫阿张(浙江风俗,姓前加"阿",以示亲昵,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书名则易"张"为"樟"。
  有人错误以为,鲁迅小名阿张,是因为与灶君(张单)生日相同,都是八月初三,于是把灶君的 "张"
  姓作为名字。周作人特作文以澄清。
  介孚公得家书报告生孙,其时适有姓张的官客来访,因为命名曰张。或以为与灶君同生日,故借灶君之
  姓为名,盖非也。(《关于鲁迅》 周作人著《我的杂学》)
  (2)"寿"字的来历
  "寿"是新台门周家鲁迅辈排行的固定用字,除了鲁迅,弟弟周作人,原叫周櫆寿;周建人,原叫周松寿
  ,都带"寿"字。不过,排行用字一般用在中间,周福清却把它放在了末尾。周作人认为,这是他祖父忘
  记了或不理会祖制。其实,在古代,已经有把排行用字放在后面的先例,周福清不是忘记了和不理会,
  而是严格"按照谱系,如果姓名为三个字,那么,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有的是第三个字)体现谱系
  ,剩下的那个字,便是名--三个字中,只有这个字可以自行确定。"(王充闾《说名道姓》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P138)   另,周樟寿,周櫆寿,周松寿兄弟三人中, "樟、櫆、松"都带木字旁,这也有分别辈分的作用,不过已
  和祖制不同了。祖制是"姓名为两个字,就在偏旁、部首上作文章,如《红楼梦》中的贾赦、贾政,贾蓉
  、贾蔷等,以彰示同宗,分别辈份。"(王充闾《说名道姓》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二00七年第十期
  P138)而鲁迅他们,名字都是三个字,本无须此举。
  (三)字号变换缘由
  在写给家人的那封信中,周福清给刚出生的长孙取字豫山。按祖制,本来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
  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P964 中
  华书局1963年10月第1版)。后来,在鲁迅入私垫读书后,同学们频以"豫山"谐音"雨伞"戏称之。窝火的
  鲁迅不胜其扰,给祖父写信,请求改字。祖父遂为其改字豫亭,顽皮同学复以谐音"雨停"呼之,最后改
  定为字豫才。
  (四)无奈改名背后
  1898年春天,鲁迅从母亲手里接过8块银元盘缠(当时1块银圆约相当于百年后人民币400元),辗转来到
  一位本家叔祖周椒生当"管轮堂"监督(即轮机科舍监)的南京水师学堂求学。入学时,本家叔祖认为,
  用本名周樟寿入新学堂当兵有辱门庭。于是,替鲁迅改名为周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字
  还是豫才,和名的意义也相通。按祖制,"名和字有意义的联系。有的名和字是同义词,有的是反义词。
  有时候我们看不出名和字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语义变迁的缘故。"(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P965 中
  华书局1963年10月第1版)
  (五)几个有影响的笔名
  鲁迅生活在民国时代,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主政北京,社会环境恶劣。而鲁迅又在北
  洋军政府教育部任职14年,故发表批判军政府的文章不敢用本名,要用笔名,且需经常变换。 "三一八"
  事件后,一位陈姓教授(陈西湮)故意在报纸上透露鲁迅本名,导致鲁迅被通辑。
  鲁迅最有影响的笔名当然是"鲁迅",它几乎完全取代了鲁迅的本名周樟寿,周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最
  初出现在《新青年》(无稿费,相当于现在的内部刊物)的《狂人日记》上。鲁迅挚友许寿棠认为,鲁
  迅笔名以"鲁"为姓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鲁迅对母亲鲁瑞感情很深,于是以鲁为姓;二是有"愚鲁而迅速
  "之意;三是周、鲁在古代本属一国。"迅"字则是因为他在东京时,曾用过含有"迅"字的笔名"迅行"。
  "留学东京时,刘申叔为河南同乡办杂志曰《河南》,孙竹丹来为拉稿,豫才为写几篇论文,署名一曰迅
  行,一曰令飞,至民七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于迅字上冠鲁姓,遂成今名。"(《关于鲁迅
  》 周作人著《我的杂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120)
  鲁迅写"随感录及诗署名唐俟,系俟堂二字的倒置,唐者"功不唐捐"之唐,意云空等候也。"(《关于鲁
  迅》 周作人著《我的杂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120)
  鲁迅在写"《阿Q正传》特署巴人,意盖取诸"下里巴人",别无深意。"(《关于鲁迅》 周作人著《我的
  杂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P120)
  综上,关于鲁迅名字较完整的介绍应该为:
  鲁迅,出生于清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日(公元1881年9月25日),逝世于民国47年九月初五日(公元1936
  年10月19日)。小名阿张,书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亭,终字豫才。以"鲁迅"笔
  名知晓于世,还有巴人,唐俟等多个笔名。
  参考文献
  [1]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周作人《我的杂学》,北京出版社
  [3]王充闾《说名道姓》,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
  [4]葛涛《鲁迅研究著作出版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读书报》 2012年05月16日第13版
其他文献
【摘要】苗族舞蹈特别是苗族鼓舞在其艺术呈现过程中,节奏的形式是变化无穷的,它排斥一尘不变的  节奏。苗族舞蹈之所以吸引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断起伏变化的节奏,它在变化中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新  鲜感。  【关键词】苗族舞蹈节奏应用  所谓苗族舞蹈指的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苗族歌舞由于其地域文化特征性而富  有民族性。苗族舞蹈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舞蹈项目,而是支系复杂,歌舞品种内容丰富,具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指导下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  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的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  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10个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的效果  决定着学科教育的效果。
期刊
【摘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一句响亮而鲜活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如今,坚持"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已在校园内外点燃运动的  激情,那么究竟如何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享受阳光体育,大力提高学生的  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就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功能模式创新自主
【摘要】为了应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健康带来的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健康战略--面向21世纪的国际健康促  进运动,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围绕这一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怎样推进大学体育改革,大学生心中的体育  改革是怎样的?大学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2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  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他对培养幼儿的  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特殊兴趣。浅谈美术才能的发现与培养五点做  法:(1)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2)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3)幼儿绘画持一贯性,需要家  长的理解和支持。(4
【摘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结合教学  经验,浅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探索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涵义  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  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
反向思维,是一种反常的思维。比如由结论到前提执果索因进行逆向推理,借证"他论"虚假来证本论为  真进行间接证明,设一矛盾论题证其是真或将错就错推出谬论进行间接反驳,调换位置站到对方立场看  问题,变换方向"他山攻错"同质比较看清问题后解决问题,变换角度"跳出庐山看庐山,来识庐山真面目  "等,这都属于反向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选择地应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拟就反向思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三个方面,简单  地探讨了初中历史新课程的重点教学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切入点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对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以及教  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加强对初中历史新课程的重点教学切入点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预期  的效果。  一、探索和明确教学目标  在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地理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本身就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  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之中。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体现  进入新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培养。从地理学科的特点来看,地理科  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这是困扰高三教师的一个难题。因为复习课中教师的作为更多的是在修  正学生的不足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及其存在问题  。通常情况下,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大多通过测试成绩这样一个量化数据来分析。也就是说,复习课  中常用评价手段,特别是量化评价手段来了解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已然及其与应然之间的差距。然而,这  种量化评价虽然能够反映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