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合理确定读写内容,关注读写过程的设计,注重读写方法的落实,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学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56-01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乎,教师不分教学内容,不管教学过程与方法,都依葫芦画瓢地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就要让学生的读写经验慢慢生长,进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一、经验需要链接——合理确定读写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写结合方面,读写内容是什么,怎么引领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用什么材料辅助学生的读写实践等,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经验,进行巧妙链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读写实践中。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作者主要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表现宋庆龄的崇高品质。如果从作者的表现手法出发,在读写内容的选择上就要以借物喻人为主要表现手法来让学生练习写作。但如果以“对比点”作为学生读写经验的生长点的话,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将宋庆龄故居前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与来来往往拍照的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样一来,经过读写内容的甄选,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切入的角度不同,选取的内容不同,写作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松树、柏树为对象,或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或从“对比点”出发来进行写作实践。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有注重读写内容的选择,才能帮助学生把阅读与写作巧妙地链接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二、经验需要体验——关注读写过程的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理解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因为缺乏应有的学习体验,所以学习兴致不高。因此,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读写经验得到再生长。
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文章主要以对比的手法,并通过层层的艺术渲染,凸显了黄河主人的勇敢、智慧、高超、机敏,以及勇于战胜黄河的惊涛骇浪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就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进行理论性的讲述,那么,这种读写经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还不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误区,并使学生的读写经验真正得到生长,笔者是这样教学的:(1)抓住重点段,找出描写黄河主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细细品读、揣摩。(2)找出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黄河的。(3)品读描写“羊皮筏子”的语段,感受侧面描写的效果。在具体的阅读感受中,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黄河主人的名副其实,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的方法。这样一来,在学生的亲自品读感受下,课文的言语得到了内化,学生的讀写经验获得了再生长。
三、经验需要实践——注重读写方法的落实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读写结合方面,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知道了吗”“会了吗”等浅层的学习状态,还要善于把学生引入具体的读写实践当中。唯有如此,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作为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如何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的读写经验得到有效提升呢?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对狐狸的评价是什么?它是怎样把乌鸦的肉骗走的?乌鸦的肉被骗走以后,有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呢?它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的呢?它的后代们还会上当吗?请大家放飞想象,试着把这个故事往后编下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在写话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能够以阅读教学为平台,鼓励学生展开言语实践,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读写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教师就要改变那种唯知识论的做法,把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实践等作为教学的首要追求目标,这样才是真正地助力读写课堂。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学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56-01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乎,教师不分教学内容,不管教学过程与方法,都依葫芦画瓢地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还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就要让学生的读写经验慢慢生长,进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一、经验需要链接——合理确定读写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写结合方面,读写内容是什么,怎么引领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用什么材料辅助学生的读写实践等,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经验,进行巧妙链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读写实践中。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作者主要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表现宋庆龄的崇高品质。如果从作者的表现手法出发,在读写内容的选择上就要以借物喻人为主要表现手法来让学生练习写作。但如果以“对比点”作为学生读写经验的生长点的话,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将宋庆龄故居前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与来来往往拍照的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样一来,经过读写内容的甄选,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切入的角度不同,选取的内容不同,写作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松树、柏树为对象,或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或从“对比点”出发来进行写作实践。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只有注重读写内容的选择,才能帮助学生把阅读与写作巧妙地链接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二、经验需要体验——关注读写过程的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理解来代替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因为缺乏应有的学习体验,所以学习兴致不高。因此,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读写经验得到再生长。
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黄河的主人》一课,文章主要以对比的手法,并通过层层的艺术渲染,凸显了黄河主人的勇敢、智慧、高超、机敏,以及勇于战胜黄河的惊涛骇浪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就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进行理论性的讲述,那么,这种读写经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还不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误区,并使学生的读写经验真正得到生长,笔者是这样教学的:(1)抓住重点段,找出描写黄河主人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句子,细细品读、揣摩。(2)找出文中描写黄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黄河的。(3)品读描写“羊皮筏子”的语段,感受侧面描写的效果。在具体的阅读感受中,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黄河主人的名副其实,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的方法。这样一来,在学生的亲自品读感受下,课文的言语得到了内化,学生的讀写经验获得了再生长。
三、经验需要实践——注重读写方法的落实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具体的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读写结合方面,教师不能仅满足于“知道了吗”“会了吗”等浅层的学习状态,还要善于把学生引入具体的读写实践当中。唯有如此,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狐狸和乌鸦》一课,作为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如何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的读写经验得到有效提升呢?笔者设计了以下环节: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对狐狸的评价是什么?它是怎样把乌鸦的肉骗走的?乌鸦的肉被骗走以后,有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呢?它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的呢?它的后代们还会上当吗?请大家放飞想象,试着把这个故事往后编下去。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在写话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能够以阅读教学为平台,鼓励学生展开言语实践,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读写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教师就要改变那种唯知识论的做法,把关注学生的经验、体验、实践等作为教学的首要追求目标,这样才是真正地助力读写课堂。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