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巧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应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课前激趣,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优化课中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结尾,拓展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教媒体也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巧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但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巧用电教媒体呢?
一、课前激趣,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和学习效果密不可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都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电教媒体的影视图像、图片剪辑、动漫片、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平台,巧妙地制作了一部动漫片:(背景)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人物)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事件)他正举起一柄钢叉,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上课时,笔者对学生说:“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年。”话音一落,笔者就把自己制作的动漫片在教学平台上展示出来。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忽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一位学生高声说:“老师,我知道这个人,他是鲁迅《故乡》里的闰土,他正要刺猹呢!”于是,笔者利用电教媒体制作的简单的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希望了解闰土更多的故事。
二、优化课中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重要又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如《西风胡杨》一文中有一片段“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绿水青山……”由于笔者所教的学生都是南方人,他们没有见过沙漠,所以很难理解这一段话。于是笔者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自然现象——沙漠。这样,关于沙漠的图像、风沙声等文件一应俱全,学生不但眼界大开,而且增长了知识,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一段话的真正含义。又如《火烧云》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描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红彤彤、金燦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颜色和火烧云的快速变化,笔者借助电教媒体,有效地把各种颜色的变化通过电脑平台展现出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欣赏到火烧云的绚丽多彩、瞬息万变,这样就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精心设计结尾,拓展创新
课堂教学的尾声犹如“压轴戏”,必须精彩,它既要达到深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而一个事物表象越丰富,它能提供想象的材料就越充足。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得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表象。而电教媒体,则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即将进入尾声时,笔者再次利用电教媒体,一边让学生欣赏火烧云像猪、像马、像狗、像狮子的动态变化,一边让学生耳听精彩的朗读。当看到学生心驰神往,遐思不断时,笔者随即向学生提问:天空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又如何消失的?这一问,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不仅能像作者那样,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有的学生还能更有创意地把火烧云想象成植物、山石,甚至是一个故事,并模仿文中“出现——变化——消失”的结构形式,向全班作了精彩的汇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巧妙利用电教媒体的影视图像、图片剪辑、动漫片、幻灯片等形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给学生展示重要且抽象的知识,能够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谈红月.激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媒体;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教媒体也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巧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不但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巧用电教媒体呢?
一、课前激趣,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由此可见,兴趣和学习效果密不可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都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电教媒体的影视图像、图片剪辑、动漫片、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电脑平台,巧妙地制作了一部动漫片:(背景)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人物)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事件)他正举起一柄钢叉,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上课时,笔者对学生说:“这一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少年。”话音一落,笔者就把自己制作的动漫片在教学平台上展示出来。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忽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一位学生高声说:“老师,我知道这个人,他是鲁迅《故乡》里的闰土,他正要刺猹呢!”于是,笔者利用电教媒体制作的简单的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希望了解闰土更多的故事。
二、优化课中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重要又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如《西风胡杨》一文中有一片段“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绿水青山……”由于笔者所教的学生都是南方人,他们没有见过沙漠,所以很难理解这一段话。于是笔者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自然现象——沙漠。这样,关于沙漠的图像、风沙声等文件一应俱全,学生不但眼界大开,而且增长了知识,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一段话的真正含义。又如《火烧云》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描述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红彤彤、金燦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颜色和火烧云的快速变化,笔者借助电教媒体,有效地把各种颜色的变化通过电脑平台展现出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欣赏到火烧云的绚丽多彩、瞬息万变,这样就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精心设计结尾,拓展创新
课堂教学的尾声犹如“压轴戏”,必须精彩,它既要达到深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而一个事物表象越丰富,它能提供想象的材料就越充足。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得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表象。而电教媒体,则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即将进入尾声时,笔者再次利用电教媒体,一边让学生欣赏火烧云像猪、像马、像狗、像狮子的动态变化,一边让学生耳听精彩的朗读。当看到学生心驰神往,遐思不断时,笔者随即向学生提问:天空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的?怎样变化?又如何消失的?这一问,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不仅能像作者那样,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有的学生还能更有创意地把火烧云想象成植物、山石,甚至是一个故事,并模仿文中“出现——变化——消失”的结构形式,向全班作了精彩的汇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巧妙利用电教媒体的影视图像、图片剪辑、动漫片、幻灯片等形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给学生展示重要且抽象的知识,能够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尾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谈红月.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