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奥运会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为了保证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北京市采取了车辆单双号限行、关停污染大的企业等措施。奥运会胜利闭幕了,满意的各国运动员、记者和访客们也陆续离去。人们也就不可避免地开始谈论中国的“后奥运时代”。体育场馆的后续利用,奥运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固然是不可少的话题,但是人们同样关心的是:北京今后的空气质量如何能够保持“奥运标准”,市民们的脸上是否会一直保持微笑,对市容和绿地的爱护能否延续下去,总而言之,大家关心在奥运期间提倡和遵守的文明习惯和良好生活方式是否会从此在中国社会真正扎下根来,从此成为中国国民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接受单双号限行一两个月不难,但是能够长期接受类似的城市交通管理,就标志着人们真正地把环境质量和他人的福祉放在了个人的出行便利之上。在公共场所遵守排队规则一个月也不难,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无论在车站、机场、邮局,还是在商店收银台等任何公共场所都能够做到耐心排队、遵守秩序,那就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把自己和他人都看作是在同一个文明社会中生活而且彼此相互尊重的公民,权利平等,竞争有序。见微知著,那可就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了。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民众和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通常是:虽然在古代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明,但却完全不具备现代文明的素质。这一印象起源于当年他们眼里的大清朝: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处处抽鸦片,酷刑中的砍头凌迟,灾荒时的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实现了工业化的西方社会难以接受的观念和做法。民国时期的国民素质提高有限,兵荒马乱,灾荒不断,人们能够活下来就是奇迹,哪里还去管什么西方人眼里的“文明习惯”,所以许多传统中的生活习俗一直延续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不仅随地吐痰,而且随地方便,那时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也使人们习惯成自然。甚至有些人因这些行为被他人批评时,不仅不以为然,还狺狺然恶言反噬。近几年许多国人出国旅游,尽管他们购物时出手不凡,但是随地吐痰、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衣冠不整等习俗也引起西方社会普遍非议,大清朝时产生的“中国人不文明”的印象在近期的“对外开放”后又延续下来。也正是外界这些尖锐刺耳的批评,使中国奥委会痛下决心,大力动员,广做宣传,希望北京市民和志愿者们能够在奥运会期间给外国访客留下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文明社会”的印象。
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经历与感受,也确实使不少西方访客感到惊异,此次他们看到的北京和北京人确实与他们在阅读报刊中得到的印象有所不同。有些外国人也在观望,干净的空气和人们的笑脸能够维持多久?
人们在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是两个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人”,人是自然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所以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医药、建筑是与自然界运行密切结合的。与之相比,西方文明则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获取资源的外在对象,砍伐森林增加农田,建坝发电发展制造业,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导致空气水源严重污染,在饱受污染困扰之后,西方人开始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在追赶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忘掉了自己的传统,今天反而被西方社会所指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观念与态度于是呈现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在今天的中国,必须检讨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态度与观念,重新回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上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節能,水及其他资源的循环使用,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绿色农业”,等等,都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国人需要虚心地向已经普遍具有环保意识的西方民众学习。
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每个人的权利义务是与自己在等级体系中的位置直接挂钩的,所以中国人缺乏真正的“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在与人相处中,或者是服从,或者是被他人服从,从来不在乎“陌生人”(不在同一“等级”体系中)的态度,也排斥“陌生人”的任何批评。这是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也是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完全不在乎当地社会反响的原因。自家清扫干净,门外堆放垃圾。对亲戚上级亲密备至,对“外人”视若不见。这也是西方人最不能理解和最不能接受的。在公民社会,每个人对于这个社会、所在城市、周围的邻居乃至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具有某种责任和义务,微笑是他们之间相互承认的方式,大家都有义务来维护城市的卫生和安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西方人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展现出来的微笑和开展的志愿活动,仅仅是国人学习的一个开始,而且也许只是一些皮毛。但是这次北京奥运会总算是为这个进程开了一个好头,要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的公民社会,转变为一个国民在自然观、人际观上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国家,我们前面的道路可能还是相当漫长的。(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接受单双号限行一两个月不难,但是能够长期接受类似的城市交通管理,就标志着人们真正地把环境质量和他人的福祉放在了个人的出行便利之上。在公共场所遵守排队规则一个月也不难,但是如果大多数人无论在车站、机场、邮局,还是在商店收银台等任何公共场所都能够做到耐心排队、遵守秩序,那就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把自己和他人都看作是在同一个文明社会中生活而且彼此相互尊重的公民,权利平等,竞争有序。见微知著,那可就是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了。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民众和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通常是:虽然在古代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明,但却完全不具备现代文明的素质。这一印象起源于当年他们眼里的大清朝:男人留长辫、女人裹小脚,处处抽鸦片,酷刑中的砍头凌迟,灾荒时的卖儿卖女,这些都是实现了工业化的西方社会难以接受的观念和做法。民国时期的国民素质提高有限,兵荒马乱,灾荒不断,人们能够活下来就是奇迹,哪里还去管什么西方人眼里的“文明习惯”,所以许多传统中的生活习俗一直延续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不仅随地吐痰,而且随地方便,那时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也使人们习惯成自然。甚至有些人因这些行为被他人批评时,不仅不以为然,还狺狺然恶言反噬。近几年许多国人出国旅游,尽管他们购物时出手不凡,但是随地吐痰、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衣冠不整等习俗也引起西方社会普遍非议,大清朝时产生的“中国人不文明”的印象在近期的“对外开放”后又延续下来。也正是外界这些尖锐刺耳的批评,使中国奥委会痛下决心,大力动员,广做宣传,希望北京市民和志愿者们能够在奥运会期间给外国访客留下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文明社会”的印象。
在北京奥运会中的经历与感受,也确实使不少西方访客感到惊异,此次他们看到的北京和北京人确实与他们在阅读报刊中得到的印象有所不同。有些外国人也在观望,干净的空气和人们的笑脸能够维持多久?
人们在生活和发展中面临的是两个方面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人”,人是自然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所以中国的传统农业技术、医药、建筑是与自然界运行密切结合的。与之相比,西方文明则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获取资源的外在对象,砍伐森林增加农田,建坝发电发展制造业,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导致空气水源严重污染,在饱受污染困扰之后,西方人开始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在追赶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忘掉了自己的传统,今天反而被西方社会所指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观念与态度于是呈现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在今天的中国,必须检讨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态度与观念,重新回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上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節能,水及其他资源的循环使用,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绿色农业”,等等,都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国人需要虚心地向已经普遍具有环保意识的西方民众学习。
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严格的等级观念,每个人的权利义务是与自己在等级体系中的位置直接挂钩的,所以中国人缺乏真正的“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在与人相处中,或者是服从,或者是被他人服从,从来不在乎“陌生人”(不在同一“等级”体系中)的态度,也排斥“陌生人”的任何批评。这是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也是中国人在国外旅游时完全不在乎当地社会反响的原因。自家清扫干净,门外堆放垃圾。对亲戚上级亲密备至,对“外人”视若不见。这也是西方人最不能理解和最不能接受的。在公民社会,每个人对于这个社会、所在城市、周围的邻居乃至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具有某种责任和义务,微笑是他们之间相互承认的方式,大家都有义务来维护城市的卫生和安全。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西方人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这次北京奥运会中展现出来的微笑和开展的志愿活动,仅仅是国人学习的一个开始,而且也许只是一些皮毛。但是这次北京奥运会总算是为这个进程开了一个好头,要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的公民社会,转变为一个国民在自然观、人际观上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国家,我们前面的道路可能还是相当漫长的。(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