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其表现手法无外乎色彩、线条和构图。那么作为绘画的表现手段之一的色彩在艺术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东方;文化;色彩;五色
中国传统的颜色体系是把黄、青、红、白、黑当作正色也称之为“玄色”,。太极图也是在出现文字之前产生的,即是用黑和白表示阴阳的融合,这主要是收到月亮的周期变化。中国古代对月亮比较看中,古人认为月亮上是阴性的是寂静的,和“阳动”组成“太一”。《吕氏春秋大乐》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合则复离,离则复合,是谓天常,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极之象就是无极之象。无极中的包含是黑白分明的“太一”,在太极图中阳代表动阴代表静,阳发生变化与阴发生融合进而产生金、木、水、土、火五行。那么阴阳就是五行归一,阴阳归一就是太极。这才是中国古代最根本的哲学。
秦朝前期,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孔老夫子的儒家。
儒家把红、黄、青、黑、白定为正色。孔老夫子说的正色是红白黑黄青。他在《论语》中排斥杂色,甚至说"君子不以绀取饰,红紫夺正不仁"。《周礼·冬官·考工记》说:“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用礼的意识保证色彩的单纯性。对比孔老夫子,"亚圣"孟子就强调人格社会性,主张用理智的角度去理解人"目之于色,有同美焉"的色彩美学共知性。他主张人要有色彩感觉。从而忽略人的色彩感觉差异。但是现代本土色彩文化大多数是对古代色彩的延续,现代中国人都知道用红代表节日喜庆,用白代表丧事,但是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色彩有这种代表性。
庄子则继承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思想。认为五色的用法超出了本性,是人滥用自己的聪明。认为青与红并用作文,红与白并用作成章,在《天地》篇里面,庄子提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表现了道家的对黑这种主色的向往。
道家的思想则是以"道法自然"的理论而引出"以自本性回归原始无色世界"的色彩观念。老子提倡人们应该保持纯真不羁,取"无知之知",在"常德不离"的心态下"复归婴儿",他说保持天性应当学会维护本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要保持率真的个性。在人类社会不断变化时道家主张采取自然清晰的感知态度,原始的思想理论。从色彩感觉来看,自发的自然色才是道家的主张,同时是顺从天意的色彩自发感觉。 通过用黑色去批判彩色,用无彩色去发现大自然,使得道家成为自觉色彩系的代表。
在秦朝统一时,仍然按照一千人们的色彩观念以黑与白定崇尚水的道德。秦始皇登基后,"朝服及军队盔甲颜色和旗子的颜色都改成黑的颜色",那是崇拜黑色已经是中国人色彩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自从道家崇尚黑色,其对中国古代水墨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单色画的研究也由此开始了深入黑色之所以为道家颜色的象征。正如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色像是色彩的静止,黑色包容着大自然的所有颜色。大多住中国古典绘画文化都以黑色为最高的色彩境界,逐渐得使中国自己的绘画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并发展成为中国本土内在的文化,比如中国的水墨画中由墨色的干湿浓淡形成的墨色渐变那种微妙的变化,这在许多西方人来看则显得有些枯燥无味。
中国五行在早期的色彩文化中占了主要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开创了五种本色的稳定的颜色构成,使它长期的稳定,并让其长期稳定。秦朝后期,色彩的作用逐渐走向装饰作用,因此中国古代色彩也走向了丰富绚烂的发展。无论是道家的崇尚黑色和儒家的五色系统都深深影响这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对后世的作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阴阳五行学说的五行和五色搭配时,木、水、金、火、土与青、黑、白、赤、黄相对应,五色和五行结合,并且把色彩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五行和五色所匹配关系是出于维护礼制、是建立社会礼仪规范的需要。
第二种是五行是组成世间事物源性的五种元素,而五色则是是色彩的基本色,是组成一切颜色的基础,五行的结合形成了世间万物,五种颜色的组合产生了世间万物的颜色,所以五色理论全面迎合了五行理论。
第三种是五色可以说是五行的现象表现,是天时地利的一种总结。
古人讲究五方与四时。五方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东方称之为青(青龙)为木主春,南方称为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称为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称为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称为土,黄色。《周礼·大宗伯》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淙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漳礼南方,以白晓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在《易经》中黑色表示着天空的颜色。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帝所在的位置,因此黑色是中国古代的色之王者,同时也担负着古代中国史上单种颜色崇拜最重要的色彩。“天地玄黄”的说发源自于古人感觉到的北方天空长时间都显现神秘的黑色。
青色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勃勃。跟西方相似,青绿色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喜爱的正色。另外我国各朝代大多数陶瓷也以青色为主色。
另外,白色所象征与红色相反的涵义,在中国古代色观,拥有多种意思。"五行"学说把白色和金色相互对应,这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知道白色表示着光明,所以放入正色,表示纯粹、充实、光亮的意义。
中国古代人喜欢红色的程度则胜于西方。红色的墙、红色纸、红旗、红衣、甚至用到红色去给食品染色,这说明红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如意的色彩。
中国文明素有黄色文明的称谓。因为黄色是中国人的皮肤色。出于自身种族的本性,古人在五行中,则把黄色定为中心颜色,表示着土地的色彩。很明显用黄色作为中心色彩是古人从环境中的对染色的自觉性选择。远古时的中国古人就把黄颜色称之为"中和"之色,因此中国的"黄生阴阳"的说法才有了延续,把黄颜色追为彩色之王。在汉朝的后期,庶民不可以穿黄色的衣服,那是的黄色代表制皇家的金贵为皇族所用。
结束语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东方传统绘画的色彩的运用在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下挣脱了意识形态、哲学体系的束缚,开辟了一条新的表现道路。东方绘画也在西方的审美冲击下摸索着西方色彩及绘画理论与中国传统审美有效结合的道路。两者都试图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擦出新的火花,让色彩文明之火永不熄灭。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墨韵色章-- 中国画色彩的美[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3.
[2]沈丞.中国历代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9.
[3]《中国艺术.1:英汉对照》[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34.
[4]中國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77.
[5]《周礼·冬官·考工记》
【关键词】:东方;文化;色彩;五色
中国传统的颜色体系是把黄、青、红、白、黑当作正色也称之为“玄色”,。太极图也是在出现文字之前产生的,即是用黑和白表示阴阳的融合,这主要是收到月亮的周期变化。中国古代对月亮比较看中,古人认为月亮上是阴性的是寂静的,和“阳动”组成“太一”。《吕氏春秋大乐》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合则复离,离则复合,是谓天常,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极之象就是无极之象。无极中的包含是黑白分明的“太一”,在太极图中阳代表动阴代表静,阳发生变化与阴发生融合进而产生金、木、水、土、火五行。那么阴阳就是五行归一,阴阳归一就是太极。这才是中国古代最根本的哲学。
秦朝前期,是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孔老夫子的儒家。
儒家把红、黄、青、黑、白定为正色。孔老夫子说的正色是红白黑黄青。他在《论语》中排斥杂色,甚至说"君子不以绀取饰,红紫夺正不仁"。《周礼·冬官·考工记》说:“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用礼的意识保证色彩的单纯性。对比孔老夫子,"亚圣"孟子就强调人格社会性,主张用理智的角度去理解人"目之于色,有同美焉"的色彩美学共知性。他主张人要有色彩感觉。从而忽略人的色彩感觉差异。但是现代本土色彩文化大多数是对古代色彩的延续,现代中国人都知道用红代表节日喜庆,用白代表丧事,但是却很少考虑为什么色彩有这种代表性。
庄子则继承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思想。认为五色的用法超出了本性,是人滥用自己的聪明。认为青与红并用作文,红与白并用作成章,在《天地》篇里面,庄子提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表现了道家的对黑这种主色的向往。
道家的思想则是以"道法自然"的理论而引出"以自本性回归原始无色世界"的色彩观念。老子提倡人们应该保持纯真不羁,取"无知之知",在"常德不离"的心态下"复归婴儿",他说保持天性应当学会维护本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要保持率真的个性。在人类社会不断变化时道家主张采取自然清晰的感知态度,原始的思想理论。从色彩感觉来看,自发的自然色才是道家的主张,同时是顺从天意的色彩自发感觉。 通过用黑色去批判彩色,用无彩色去发现大自然,使得道家成为自觉色彩系的代表。
在秦朝统一时,仍然按照一千人们的色彩观念以黑与白定崇尚水的道德。秦始皇登基后,"朝服及军队盔甲颜色和旗子的颜色都改成黑的颜色",那是崇拜黑色已经是中国人色彩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自从道家崇尚黑色,其对中国古代水墨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单色画的研究也由此开始了深入黑色之所以为道家颜色的象征。正如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黑色像是色彩的静止,黑色包容着大自然的所有颜色。大多住中国古典绘画文化都以黑色为最高的色彩境界,逐渐得使中国自己的绘画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并发展成为中国本土内在的文化,比如中国的水墨画中由墨色的干湿浓淡形成的墨色渐变那种微妙的变化,这在许多西方人来看则显得有些枯燥无味。
中国五行在早期的色彩文化中占了主要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开创了五种本色的稳定的颜色构成,使它长期的稳定,并让其长期稳定。秦朝后期,色彩的作用逐渐走向装饰作用,因此中国古代色彩也走向了丰富绚烂的发展。无论是道家的崇尚黑色和儒家的五色系统都深深影响这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对后世的作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阴阳五行学说的五行和五色搭配时,木、水、金、火、土与青、黑、白、赤、黄相对应,五色和五行结合,并且把色彩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五行和五色所匹配关系是出于维护礼制、是建立社会礼仪规范的需要。
第二种是五行是组成世间事物源性的五种元素,而五色则是是色彩的基本色,是组成一切颜色的基础,五行的结合形成了世间万物,五种颜色的组合产生了世间万物的颜色,所以五色理论全面迎合了五行理论。
第三种是五色可以说是五行的现象表现,是天时地利的一种总结。
古人讲究五方与四时。五方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东方称之为青(青龙)为木主春,南方称为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称为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称为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称为土,黄色。《周礼·大宗伯》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淙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漳礼南方,以白晓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在《易经》中黑色表示着天空的颜色。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天帝所在的位置,因此黑色是中国古代的色之王者,同时也担负着古代中国史上单种颜色崇拜最重要的色彩。“天地玄黄”的说发源自于古人感觉到的北方天空长时间都显现神秘的黑色。
青色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勃勃。跟西方相似,青绿色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喜爱的正色。另外我国各朝代大多数陶瓷也以青色为主色。
另外,白色所象征与红色相反的涵义,在中国古代色观,拥有多种意思。"五行"学说把白色和金色相互对应,这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知道白色表示着光明,所以放入正色,表示纯粹、充实、光亮的意义。
中国古代人喜欢红色的程度则胜于西方。红色的墙、红色纸、红旗、红衣、甚至用到红色去给食品染色,这说明红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如意的色彩。
中国文明素有黄色文明的称谓。因为黄色是中国人的皮肤色。出于自身种族的本性,古人在五行中,则把黄色定为中心颜色,表示着土地的色彩。很明显用黄色作为中心色彩是古人从环境中的对染色的自觉性选择。远古时的中国古人就把黄颜色称之为"中和"之色,因此中国的"黄生阴阳"的说法才有了延续,把黄颜色追为彩色之王。在汉朝的后期,庶民不可以穿黄色的衣服,那是的黄色代表制皇家的金贵为皇族所用。
结束语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东方传统绘画的色彩的运用在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下挣脱了意识形态、哲学体系的束缚,开辟了一条新的表现道路。东方绘画也在西方的审美冲击下摸索着西方色彩及绘画理论与中国传统审美有效结合的道路。两者都试图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擦出新的火花,让色彩文明之火永不熄灭。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墨韵色章-- 中国画色彩的美[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3.
[2]沈丞.中国历代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59.
[3]《中国艺术.1:英汉对照》[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34.
[4]中國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77.
[5]《周礼·冬官·考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