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回东北权益的代价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请求斯大林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帮助他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斯大林起先极力反对金日成向韩国开战,因为他不想苏联与驻扎在韩国的美军发生直接冲突。
与此同时,斯大林准备向中国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1949年6月,刘少奇、高岗带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通报了准备在1950年春天攻打台湾岛的军事计划。斯大林不但同意就此次军事行动向中共提供包括飞机、军舰在内的军事装备,还主动提出帮助中国建立海军和海岸防卫体系。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斯大林同意中国将苏方提供贷款的一半用于购买攻打台湾岛所需的军事装备。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战役结束,获得渡海登陆作战经验的解放军开始更加积极地准备进攻台湾岛。那段时间,周恩来几次向苏联发出电报,希望苏方能够兑现承诺,将军舰、飞机及其他军事装备交付中方,但苏联迟迟没有答复。原来此时斯大林已经决定,要将这些装备交给金日成,帮助后者进攻韩国。
对于斯大林态度的转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有关。当时毛泽东访问莫斯科,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苏联放弃其在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殊权益”。当初苏联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打击日本关东军,其开出的条件除了有“让外蒙独立”,还有允许苏联在东北获取大量“特殊权益”,尤其是控制大连、旅顺两个良港。苏联远东国土寒冷异常,所以,获得不冻港,保有大连、旅顺是二战后斯大林整个远东军事大战略的核心部分。
但经过毛泽东的努力,加上斯大林开始担心中国在诉求得不到满足后转而倒向美国(当时美国国内已有“放弃台湾地区,向中共示好”的声音),最终莫斯科同意与新中国重新签署条约,放弃其在旅顺、大连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这样的谈判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毛泽东和中共的威望,但苏联却损失了其在远东地区的两个极为关键的不冻港。斯大林转而希望在朝鲜半岛为苏联找到新的不冻港,以弥补战略损失。
此外,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的岛屿防御范围,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台湾岛和朝鲜半岛。斯大林由此认为,即便莫斯科支持金日成开战,也不会导致美军介入。于是,斯大林决定将本来应援助中国的武器装备全部交给金日成,并希望中国同意朝鲜半岛开战。
怕志愿军长期驻扎朝鲜
1950年6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移交的朝鲜族部队为主力的朝鲜人民军向韩国发动进攻。美国纠集“联合国军”卷入半岛战争,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的强硬姿态出乎北京与莫斯科的意料。但在战场上,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汉城(今首尔),俘虏了美军迪安少将。两个半月后,朝鲜占领大部分韩国土地,其7万部队将14万美军堵在釜山环形防御阵地,并不断实施猛攻。美韩军队的最后一道防线——洛东江防线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北边防军也在1950年7月初做好了出境作战的准备。毛泽东一直担心美军会利用其在二战中练就的“两栖登陆”战术,突袭朝鲜人民军的后方,截断7万朝军的退路。因此他几次向金日成建议,中国军队可以立刻出动,帮助人民军在后方建起稳固的侧翼防御阵地,防止美军将人民军的后路截断。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几次向莫斯科致电,要求苏联同意中国立即出兵,帮朝鲜人民军尽早结束战争。
对此,斯大林只是说“我们认为中国集中9个师到中朝边境是正确的,以便在三八线展开行动”。当时美韩部队被压缩在洛东江一线,根本无力觊觎三八线,因此,斯大林显然并不愿意中国军队进入战区。或许在他看来,如果中国出兵并且长期在朝鲜甚至韩国境内驻扎,那么苏联海军在朝鲜半岛获得不冻港的计划将落空。
与此同时,美军凭借其巨大的火力优势,巩固了洛东江防线,战局陷入僵持。在毛泽东看来,危险正在逼近。9月初,中国在中朝边境集结的部队达到70万人,另有补充兵员20万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加强。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做好了“朝鲜战场形势恶化,中国军队被迫出动”的心理准备。斯大林在1950年8月28日向金日成发去鼓励性电报,朝鲜人民军随即向洛东江防线接连发动5次猛攻。但人民军的这轮攻势已是强弩之末,9月中旬,上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离开釜山前线,在港口登船,跟随麦克阿瑟发动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彻底切断,7万朝军主力身陷险境。
推迟接收旅顺、大连
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劝降书”,斯大林也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后者请求苏联给予直接的军事支援,苏联遂要求中国出兵。但此时许多中国领导人都认为,出兵的最佳时机已过。10月7日,美韩军队越过三八线;10月8日,毛泽东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兼政委。10月10日,周恩来、林彪乘飞机访问苏联,在黑海之滨的疗养胜地拜会了斯大林。在会谈中,斯大林同意向志愿军提供武器装备,但表示苏联不能立刻出动空军帮助志愿军作战。周恩来表示,若无苏联空军配合作战,志愿军入朝作战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双方谈判陷入僵持,最后斯大林干脆说:“如果中国出兵真的有困难,我们就马上给金日成发电报,让他撤到中国东北组建流亡政府。”如果这样,那么中国东北地区就可能成为战场。于是,毛泽东决定立即出兵。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拿着苏联提供的、二战中剩下的武器,冒着美军猛烈的空中火力进入朝鲜。通过出兵朝鲜,中国实践了“对苏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获得了苏联的信任。苏联随后派出一些战斗机和飞行员进入中国,帮助志愿军作战。斯大林还力主“由中国同志统一指挥中朝军队”。战争期间,苏联开始派大批专家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基础建设,甚至主动提出增加贷款和援建项目,这对中国初步建立现代工业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苏联也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由于担心遭到美军攻击,中国主动提出推迟接收旅顺和大连,苏联军队得以继续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两个重要港口。旅顺港后来由赫鲁晓夫主动提出交还给中国。
(摘自《上海译报》2013.4.11)B③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请求斯大林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帮助他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斯大林起先极力反对金日成向韩国开战,因为他不想苏联与驻扎在韩国的美军发生直接冲突。
与此同时,斯大林准备向中国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1949年6月,刘少奇、高岗带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通报了准备在1950年春天攻打台湾岛的军事计划。斯大林不但同意就此次军事行动向中共提供包括飞机、军舰在内的军事装备,还主动提出帮助中国建立海军和海岸防卫体系。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斯大林同意中国将苏方提供贷款的一半用于购买攻打台湾岛所需的军事装备。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战役结束,获得渡海登陆作战经验的解放军开始更加积极地准备进攻台湾岛。那段时间,周恩来几次向苏联发出电报,希望苏方能够兑现承诺,将军舰、飞机及其他军事装备交付中方,但苏联迟迟没有答复。原来此时斯大林已经决定,要将这些装备交给金日成,帮助后者进攻韩国。
对于斯大林态度的转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有关。当时毛泽东访问莫斯科,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苏联放弃其在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殊权益”。当初苏联出兵东北帮助中国打击日本关东军,其开出的条件除了有“让外蒙独立”,还有允许苏联在东北获取大量“特殊权益”,尤其是控制大连、旅顺两个良港。苏联远东国土寒冷异常,所以,获得不冻港,保有大连、旅顺是二战后斯大林整个远东军事大战略的核心部分。
但经过毛泽东的努力,加上斯大林开始担心中国在诉求得不到满足后转而倒向美国(当时美国国内已有“放弃台湾地区,向中共示好”的声音),最终莫斯科同意与新中国重新签署条约,放弃其在旅顺、大连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这样的谈判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毛泽东和中共的威望,但苏联却损失了其在远东地区的两个极为关键的不冻港。斯大林转而希望在朝鲜半岛为苏联找到新的不冻港,以弥补战略损失。
此外,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的岛屿防御范围,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台湾岛和朝鲜半岛。斯大林由此认为,即便莫斯科支持金日成开战,也不会导致美军介入。于是,斯大林决定将本来应援助中国的武器装备全部交给金日成,并希望中国同意朝鲜半岛开战。
怕志愿军长期驻扎朝鲜
1950年6月25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移交的朝鲜族部队为主力的朝鲜人民军向韩国发动进攻。美国纠集“联合国军”卷入半岛战争,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美国的强硬姿态出乎北京与莫斯科的意料。但在战场上,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汉城(今首尔),俘虏了美军迪安少将。两个半月后,朝鲜占领大部分韩国土地,其7万部队将14万美军堵在釜山环形防御阵地,并不断实施猛攻。美韩军队的最后一道防线——洛东江防线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北边防军也在1950年7月初做好了出境作战的准备。毛泽东一直担心美军会利用其在二战中练就的“两栖登陆”战术,突袭朝鲜人民军的后方,截断7万朝军的退路。因此他几次向金日成建议,中国军队可以立刻出动,帮助人民军在后方建起稳固的侧翼防御阵地,防止美军将人民军的后路截断。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也几次向莫斯科致电,要求苏联同意中国立即出兵,帮朝鲜人民军尽早结束战争。
对此,斯大林只是说“我们认为中国集中9个师到中朝边境是正确的,以便在三八线展开行动”。当时美韩部队被压缩在洛东江一线,根本无力觊觎三八线,因此,斯大林显然并不愿意中国军队进入战区。或许在他看来,如果中国出兵并且长期在朝鲜甚至韩国境内驻扎,那么苏联海军在朝鲜半岛获得不冻港的计划将落空。
与此同时,美军凭借其巨大的火力优势,巩固了洛东江防线,战局陷入僵持。在毛泽东看来,危险正在逼近。9月初,中国在中朝边境集结的部队达到70万人,另有补充兵员20万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加强。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做好了“朝鲜战场形势恶化,中国军队被迫出动”的心理准备。斯大林在1950年8月28日向金日成发去鼓励性电报,朝鲜人民军随即向洛东江防线接连发动5次猛攻。但人民军的这轮攻势已是强弩之末,9月中旬,上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离开釜山前线,在港口登船,跟随麦克阿瑟发动仁川登陆,将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彻底切断,7万朝军主力身陷险境。
推迟接收旅顺、大连
10月1日,麦克阿瑟向朝鲜人民军发出“劝降书”,斯大林也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后者请求苏联给予直接的军事支援,苏联遂要求中国出兵。但此时许多中国领导人都认为,出兵的最佳时机已过。10月7日,美韩军队越过三八线;10月8日,毛泽东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总司令兼政委。10月10日,周恩来、林彪乘飞机访问苏联,在黑海之滨的疗养胜地拜会了斯大林。在会谈中,斯大林同意向志愿军提供武器装备,但表示苏联不能立刻出动空军帮助志愿军作战。周恩来表示,若无苏联空军配合作战,志愿军入朝作战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双方谈判陷入僵持,最后斯大林干脆说:“如果中国出兵真的有困难,我们就马上给金日成发电报,让他撤到中国东北组建流亡政府。”如果这样,那么中国东北地区就可能成为战场。于是,毛泽东决定立即出兵。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拿着苏联提供的、二战中剩下的武器,冒着美军猛烈的空中火力进入朝鲜。通过出兵朝鲜,中国实践了“对苏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获得了苏联的信任。苏联随后派出一些战斗机和飞行员进入中国,帮助志愿军作战。斯大林还力主“由中国同志统一指挥中朝军队”。战争期间,苏联开始派大批专家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基础建设,甚至主动提出增加贷款和援建项目,这对中国初步建立现代工业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苏联也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由于担心遭到美军攻击,中国主动提出推迟接收旅顺和大连,苏联军队得以继续驻扎在中国东北的两个重要港口。旅顺港后来由赫鲁晓夫主动提出交还给中国。
(摘自《上海译报》2013.4.11)B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