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so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衡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1.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
  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1世纪的心理健康理解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中学生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的、静止的,而是变化的、动态的。这意味着可以由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根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1.2情绪稳定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因挫折和不幸而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又不退縮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
  1.3能够悦纳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
  1.4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
  1.5有较强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
  1.6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
  能正确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使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1.7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德育的生长点,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这里我着重强调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古而有之。孔子认为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非明智之举。荀子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的典故更是知行统一的佳话。
  2.1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在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中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2.2.1师生平等,跨越陈旧的“代沟”。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2.2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2.2.3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2.4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的中学生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
  [2]《教育文摘周报》 2003年
  [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郑维康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5]邱炳武主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科学出版社识字卡片,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使全体人民从中获益。同时,处于转型中的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分化问题。当前,我国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利益群体更加多样化,利益群体之间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共同来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几句口号,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制定科学的评价学校、教师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机制,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杜绝学
【摘要】学校和家庭都要重新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克服以往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拓宽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模式,并且保证这些交流方式畅通,家长也要向学校如实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相互合作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教育  一、引言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在逐渐适应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青少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而全体学生中,后进生是需要特别培育和爱护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人冯梦龙曾说:“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教育家也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对于这些话出自怎样的语言环境,我们尚且不论。然而,“激”使“水跃”,“激”使“人奋”,“夸”使孩子变“好”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后进生的转化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只要能遵循教育
本文开头引用大量数据和图表,旨在说明我国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和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和
【摘要】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中的连接,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效性  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前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为后一
从幼儿入园教育的第一天起,安全问题就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幼儿整个学龄前教育中,户外活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相比户内而言,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意外伤害的突发性、多样性,因而安全问题便成为户外活动的首要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关注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  一、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期刊
肝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信号传导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伴随着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探索新的分子靶向治疗位点及新的评估肝癌预后指标成为了当今医学研发的热点。本文通过OG
目的 探索miR-190a-5p对血管瘤内皮细胞生长、 凋亡及转录因子4(TCF4)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000构建miR-190a-5p、TCF4过表达EOMA细胞,应用BrdU染色、FCM法、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事件也不断增多,学生耳濡目染,思想、品德、心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恶性事件常有传闻。2006年8月21日,贵州黔西南州民族中学女生单某与同学韦某发生争执,单用水果刀刺中韦的胸膛,韦当场死亡;同年10月21日,福建厦门华天涉外学院二年级学生黄某玩电脑游戏,因借用游戏虚拟装备与同学周某发生口角,黄持水果刀刺周七刀,至周当场死亡;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