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历史的“瓷房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到过天津,一定知道天津的小洋楼,因为那是天津的一道风景。倘若你今天再去,别忘了再去看看小洋楼。不要说你已经对他们了如指掌了,因为其中的一栋已经摇身变成“中国古瓷博物馆”。数亿片中国古瓷和数以千万计的古瓷盆、瓷碗,把它从内到外装点一新,原来十足的西洋味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味。它绝无仅有的独特气息不仅吸引了往来于天津的中外游客,还漂洋过海引来了美联社、路透社、BBC等国际知名媒体,可见其魅力非同一般。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近它,去感受其令人癫狂的魅力所在。
  “瓷房子”位于天津赤峰道上,周围聚集着慕名而来的崇拜者、观赏者。站在路边,透过栅栏向里望去:瓷房子是个三层小楼,墙面的古瓷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
  不论你有多老,在瓷房子面前,你都只是一个婴儿,因为这里最年轻的瓷也在百岁以上。院子里,随便拎出一件物品,都有百年或几百年的历史,楼梯口扶手上带着款的碗底能说明一切。它们大多出自官窑,俯首可见“大明隆庆年造”、“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这里是瓷的王国,确切地说是中国古瓷的王国,每一片瓷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一串儿讲不完的故事。站在这些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地的古瓷中,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游历在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
  这里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几乎中国各朝各代窑址中的瓷你都可以见到,其中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之杰作。
  它独特的气息不仅在于其所汇聚的海量古瓷,还在于展品的展示方式。我们所熟悉的博物馆通常是将展品展示在室内的,而这座“中国古瓷博物馆”的展品则展示于你手可触、目可及的任何地方。当你还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其镶嵌于院墙上的、琳琅满目的瓷瓶及瓷瓶缝隙间的水晶石已经在向你招手致意了,即便你暂时无暇进到馆内,也会被其院墙吸引,并抓住从其身边走过的那一瞬间的享受。穿过院门,便见屋顶巨龙盘旋,其中最长的一条达768米,宽80厘米,气势壮观,活灵活现。瓷龙的各个部分都展示了中国民间舞龙的特定招式。瓷龙用掉800多万片古瓷,是世界上最长的古瓷龙。此外,瓷龙在楼顶蜿蜒出五个英文字母“CHINA”,字母之间首尾相连,形态生动,曲线优美,如同巨龙在空中飞舞。主人将这两条龙取名为“东方美人鱼”,宛若浪漫的童话世界。楼体墙面上贴满了瓷片,不时有水晶和汉白玉石点缀其间。二楼的凉亭被完整的古瓷盘所覆盖,中间的一圈则是世间少有的鱼纹盘。说它是“瓷房子”,是因为它无处不在的瓷,就连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猫枕包裹着,完全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这里,我们不能忽略那些大大小小的三百多石狮,它们按照各自的职责据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些石狮的年代横跨东汉、唐、宋、清各个时期。
  这栋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法式小洋楼,解放前曾在法租界里小有名气。5年前,主人买下这栋别墅后,两次请专家将楼体重新浇注修葺,防止由于地理原因造成房屋的下沉,增加抗震能力,建造瓷房子的灵感,则来自于他的华蕴博物馆内一面古瓷碎片镶嵌的墙。这一灵光乍现的念头就这样将一幢原本地道的洋楼彻底地改头换面。从此那座曾小有名气的洋房将永远地成为历史了,接下来的历史将由瓷房子演绎。
  原本残破的碎瓷片,经主人的精心组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无法想象,还有谁会用4亿多片古瓷、5000多个古瓷瓶和4000多个古瓷盘碗、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400多件汉白玉石雕、近百只瓷猫枕造出另一个瓷房子。如此瓷房子,前无古人,后有来者乎?
  
  (责编:石 晓)
其他文献
元代青料(钴土矿)彩绘工艺根植于景德镇制瓷土壤之后,吮吸了中国多门传统艺术的营养,迅速发展起来,到元代晚期,成为中国瓷苑独秀的“青花”工艺。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青花工艺与艺术,装饰与绘画在坯体上相互交融,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风貌。    一、陶瓷文献中记述的青花彩绘工艺    《江西大志·陶书》“回青”云:“回青纯,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
期刊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但艺术并不等于现实。艺术应该在形式上比现实更强烈,更完美。要使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统一,其作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及掌握必要的艺术创作技巧,并了解艺术形式美法则。  当我见到寿山石雕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宝庆先生新创作的寿山石雕《钟馗嫁妹》时,就被其完美的形式所吸引,驻足良久,欣赏之余,不免产生巧夺天工之叹。    “钟馗捉鬼”见之于《梦溪笔谈》、《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记
期刊
泱泱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建都金陵的南唐皇帝并非均为治理朝政的高手,不过在其三十多年的短暂岁月中,南唐传统书画艺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朝廷建立翰林图画院(史称“南唐画院”),聚集了一群杰出的画家。山水画“南宗”流派大家董源、巨然,花鸟画名家徐熙,人物画巨匠周文矩、顾闳中等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以斐然成就彪炳史册。五代十国中的弱小南唐竟然创造出如此绚丽灿烂的画艺高峰,着实令人刮目相
期刊
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总体上看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民间玩玉、赏玉之风日盛。明初玉器风格继承元代,造型上粗犷豪放,做工较严谨精美;中期,玉器雕琢趋向简略,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随着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起,出现了文人色彩的玉器。明晚期,玉器产量有所增加。工艺美术为商品生产和外销所支配,玉器工艺也出现了
期刊
门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种特有形式,过去叫“门神”,含有“御凶”的意思。旧时农历新年张贴在门  上,以祈平安吉祥,同时,也为装饰门板(图1)。  我国早期门画的产地主要有:苏州桃花坞门画(图2),其源于宋代的刻板印制工艺,以色版套印,并由绣像之图像演变而来,至明代已形成一民间艺术流派,画作柔丽典雅,刻线工秀,构图丰满,具有浓郁的水乡气息;开封朱仙镇门画(图3),其源于宋,画作粗犷浑厚,夸张幽默,色彩
期刊
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中国东周的青铜器——鹰尊。它是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众多珍贵文物之一。但却由于其“名声”远不如该馆所藏的其他中国文物,如作为镇馆之宝的中国北朝时期的棺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稀世珍宝那么显赫,因此,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鹰尊,是古人祭祀用的一种酒器。从商代开始,具有鹰状造型的尊就出现了。直至周代早期,鹰尊造型都是较为常见的。  尊属于容酒器。我们现在叫“
期刊
赵朴初,原名荣续,字朴初,后以字行,号开翁,笔名饮水,“以无尽菩萨之名名吾斋”,斋号“无尽意”。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安庆市天台里“世太史第”,祖籍安徽省太湖县。赵氏家族是一个典型世代官宦的书香世家,自13世祖赵文楷于清嘉庆元年高中头名状元以后,连续四代被授予翰林,光绪皇帝御笔赐匾“四代翰林”耀其门庭。赵朴初的父亲赵恩彤,字炜如。自幼饱览诗书,清末科举废除后,曾受教于著名学者严复,以优异成
期刊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任经文先生与牛结下的不解之缘实在是深刻而由来之久,牛的精神已是他安身立命行事做人的圭臬,他写了一首《神牛颂》足以表达他的心声:“我属牛,爱牛,藏牛,终生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牛,外貌质朴而洒脱,性格倔强而温顺,不藏奸不耍赖,勤奋踏实勇于开拓,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牛,一生餐风露宿,仅以蒿草为足,别无所求,而对人类则无限地付出,把奉献洒满人间。牛,辛勤耕耘
期刊
27年前,一个嗜爱古钱的老人将自己几十年用心血收藏的近千种共6344枚古钱捐献给了国家,这批捐献的古钱品种齐全,包括西周到新中国成立前大约三千多年间的各个朝代的铜、银、纸币,其中有战国时期燕国的“尖首刀布”、魏国的“安邑二圻”、王莽时期的“金错刀币”、北宋的“重和通宝”等当时我国并不多见的古钱珍品,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古钱币。这位老人就是时任陕西省博物馆(现碑林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的古钱币收藏
期刊
软玉名称的来历    公元1863年,对传人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年问的玉器,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木尔在用物理的方法分析时,将和田玉与翡翠相互刻划进行硬度对比测试。用翡翠可以在和田玉上刻划出痕迹,而用和田玉则不能在翡翠上刻划出痕迹,发现了翡翠的硬度大于和田玉。(用现代的手段测试,翡翠的对比硬度为莫氏6.75~7,和田玉的对比硬度为莫氏6.5~6.9,也证实了翡翠的硬度稍大于和田玉)。德木尔因此把翡翠称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