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之路,自我救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珍妮特·温特森作为当代英国畅销小说作家之一,其首部代表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半自传体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同性恋这一边缘群体,在自我身份认同中所面临来自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而最终选择了勇敢面对最真实的自我。主人公珍妮特从而走上了一段心灵上的自我救赎,坚持本我的道路。最终得以破茧重生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身份认同;自我救赎
  作者简介:修姝君,女,吉林延边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英美文学硕士,指导教师:朱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20世纪末英国著名小说家,同时也是当代最为出色且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为首部代表作于1985年出版且斩获惠特布莱德的殊荣。随后并荣幸入选为英国英语专业必读经典读物。但遗憾的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国内却销量低迷,反响平平。不过这仍不影响一些文学爱好者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学术探讨与分析研究。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特由于亲生父母的遗弃,从小被一对信奉福音派新教的夫妇收养,养母是位狂热的虔诚教徒,整日《圣经》不离手,一切都以上帝的事为先,并严格操控着养女的生活[1]。在养母的强烈影响下,珍妮特从小被塑造的世界观总是非黑即白的。随着珍妮特不断的成长,她渐渐意识到母亲呈现给她的世界并不是那般鲜明至极的。当珍妮特与梅兰妮的恋爱关系被公之于众之时 , 她这“大逆不道”的“不正常的激情”受到了教堂会众和周围人的非议 [2]。在这场混沌的较量下,珍妮特明白了自己究竟想得到的是怎样的生活并开始真正听从自己的内心,在不断地探索与认同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终日囚禁的自我
  “来!吃个橘子吧!”这是养母说过最多同时也是全文出现最为频繁的一句话。这句话无论是在珍妮特喜悦或是委屈之时,养母给予珍妮特最大的安慰就是这句:“来!吃个橘子吧!”看似极为简短的一句话,其背后的意义却发人深思。珍妮特长期处于一种冷漠的环境之中,对其自身性格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性格上的缺失,她渴望被人关怀,试图寻求真正的情感。但自身仿佛被囚禁在一种无力挣脱的“漩涡”之中,而这个“漩涡”正是养母营造给她的家。直到梅兰妮的出现,珍妮特的生活才被真正点亮。同时带来的还有周遭环境的唾弃和养母的背叛。比起舆论的压力,让珍妮特感到更为困惑的是她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坚定的寻求自我。终日被囚禁的自我,从那刻起开始得到真正的释放。
  二、渴望认同的身份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感群体的认识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珍妮特对于自我身份的迷惑贯穿始终,直到梅兰妮的出现才终于得以清晰。珍妮特从小被领养,但家庭的戒律却让她远离属于她的快乐。在养母的世界里戒律要比快乐重要得多,这体现在母女在女儿恋爱的问题上产生冲突时母亲对女儿的置问:“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守规矩的而是非要去做一个快乐的人呢 ? ”[4]珍妮特可以选择像养母一样循规蹈矩的活着,做世人眼中恪守规则的人,但这并不是珍妮特内心所真正需要,她需要的是做最真实的自己,不需任何的掩饰。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这是自我概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3]。显然,珍妮特并不属于以养母为代表的这个群体。而对于自我身份的认同珍妮特已有了坚定且明晰的认识,珍妮特选择离开小镇,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群体。这是一份选择重生的勇气与决绝,她的身份最终得以被自我接纳,并开启另一段新的征程。
  三、重塑新生的救赎
  离开小镇的珍妮特感到的是轻松,但此时带给她的还有生活上的窘迫。珍妮特开始四处寻求工作,恶劣的环境与辛苦的付出并没有使珍妮特向现实低头,反而让她渐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直到一天她将牛津大学作为人生目标时,珍妮特的生活开始变得异彩纷呈。最终珍妮特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以全A的成绩考入了牛津大学。多年之后,当她再次回到小镇时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养母也变得不再是那般咄咄逼人,梅兰妮的身上也没有了往昔光芒,更多的是被礼教所压榨过的枯竭。珍妮特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即使这份选择在当时看来是那般的离经叛道。此刻珍妮特真正结束了多年内心的流放,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四、结语
  本文从身份认同和自我救赎的角度剖析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女主人公珍妮的一段人生历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世间没有唯一的答案。这正是想传递给读者的意义所在,对于《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解读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它的叙事手法或是性别讨论的表象层面上,而是应该深度挖掘主人公所传递出的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为之坚持的精神,特别是文中身份认同理论对于我们日后研究种族歧视,边缘性群体都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参考文献:
  [1]丁冬. 论《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 2012 (1).
  [2]林少晶. 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评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
  [3]张淑华.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心理研究),2012(5).
  [4]珍妮特·温特森.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M].于是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基金项目(QNXM-201508)。  摘 要: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城市,传统的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都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的就是纳西族人的语言使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丽江大研镇纳西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以期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语言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纳西族;不同场合;语言使用  作者简介:杨春艳(1987-),女,白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和语境中,“转型”尤其是“战略转型”在许多领域都成了热词。就教育领域而言,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继续教育,都很有些人在谈论战略转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也被解读为我国教育进入战略转型关键时期的标志。似乎已经形成共识的是,继续教育,包括主要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要想在实现《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且在未来教育发展进程中得
据说,所谓“话语”早已成为中国学者使用最多的术语之一,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数年前,便有研究者注意到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者话语言说问题,说倘若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透视教育改革,将会发现教育改革充满着话语冲突,当下主要表现为“政治”与“学术”的话语博弈,“逐利”与“育人”的话语失衡,以及理论言说与实践表达的话语异质。远程教育显然同样充满这些话语冲突,而且由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及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各方
摘 要:凡是看过《金瓶梅》的人们,对潘金莲的印象都很深。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是一个自私且有手段的人物,是红颜祸水,是为了追求床笫之欢而勾引、谋杀的荡妇。这些全都因为她建构在黑暗社会现实上的关于爱和自由的美好追求,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相容,所以她的每一次努力尝试都在把她推向崩溃与毁灭的深渊。  关键词:《金瓶梅》;潘金莲;社会现实;畸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文人弹词创作的顶峰之作,左仪贞和孟丽君成为弹词史上的杰出女性人物形象。孟丽君更多被人所称道的是其自由自主意识,左仪贞则相对保守着旧时代对女子的规范。然而,文学形象的生命是鲜活的,二人的身上都有着对传统的遵循和超越。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意识;超前意识  作者简介:杜群智(1991-),女,汉族,山西文水人,广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
摘 要:译介学的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本文从译介学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莎士比亚诗歌的汉译本中的汉译处理,审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译介学;创造性叛逆;莎士比亚诗歌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一、译介学与文学翻译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是众所周知的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该书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则是性格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牺牲品。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游苔莎最终酿成悲剧的原因,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游苔莎由于其言行不符合当时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面临着伦理困境进行了错误的伦理选择,其对我们现如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道德启示。  关键词:哈代;《还乡》;性格;伦理  作者简介:李杨(1993-),
刘宇昆,美国华裔科幻作家,1976年出生于兰州,11岁移居美国。曾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获得世界幻想文学大奖“星云奖”和“雨果奖”,也是《三体》第一、三部的译者。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有《思维的形状》《杀敌算法》等。  因为小学五年级就去了美国,刘宇昆现在的中文说得并不利索,虽是母语,反而像门新学的外语。但他极少中英文混杂。“我的中文写作现在仍是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但在理解和鉴赏中文方面,还是不错
摘 要: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的作品无论在叙事、结构、手法还是语言上都别具一格。他的创作受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他学习艺术的动力。翻译文学是王小波接触到西方文化资源的最主要的桥梁。其中王道乾先生的译笔和文学语言更是对王小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关键词:王道乾;语言艺术;王小波;影响  作者简介:覃琛然,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
摘 要:作为现代中外戏剧的巨匠,易卜生和曹禺的文学关系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曹禺本人也在不同的环境中提到易卜生与自己的关系,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是不能否认易卜生对其戏剧创作的影响。本文以易卜生《娜拉》和曹禺《雷雨》为例,从创作背景和形象差异两个方面探寻易卜生对曹禺的影响及曹禺对易卜生戏剧的超越。  关键词:易卜生;曹禺;《娜拉》;《雷雨》  作者简介:罗茜莎,女,安徽阜阳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