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模式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尤其是多元文化对大学生荣辱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德育工作需要根据现状不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模式的创新。为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笔者进行了有益思考和积极探索,“课前八荣八耻”从设想变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体现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一项教学成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实效性;“课前八荣八耻”
  
  1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提倡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品格,弘扬民族美德。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要着力于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增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和碰撞下,大学生不断地构建着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荣辱观念,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部分大学生讲实效重现实,其荣辱观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对西方腐朽的文化妄加崇拜和追捧,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消极悲观主义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荣辱判断。在追求西方文化的同时,很多青年人对传统美德失去了兴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不足以抵制社会上的负面影响,物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以自我为核心的价值观得到推崇,颠倒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面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德育工作需要根据现状不断进行荣辱观教育模式的创新,积极探讨如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冲击越来越大,创新荣辱观教育模式应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激励起来,使他们愿学、乐学、肯学。坚持主渠道和多途径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型模式要把握三点:一是确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为教育营造一个相对开放、自由和宽松的创新环境。
  
  2 “课前八荣八耻”介绍及应用效果
  
  为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笔者积极投身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模式,“课前八荣八耻”逐步从设想变为实践。
  2.1 “课前八荣八耻”基本情况介绍
  “课前八荣八耻”设计的思路和理念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诠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和学两个积极性,融“教、学、做”为一体,对大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中国人自己的荣辱观评判事物,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通过学习和实践“课前八荣八耻”,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并转化为内在的思想品质,把知“八荣”明“八耻”变成自己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知行统一、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课前八荣八耻”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每次时间为五分钟左右,贯穿于整个学期,于新授内容之前进行,具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自选动作。即学生选取八荣八耻中的任何一条,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诠释,人数、形式不限;第二部分:规定动作。即诠释之后由参与的学生负责喊“起立”并大声说出诠释内容的前半部分(以......为荣),全班同学齐声配合完成诠释内容的后半部分(以......为耻),全体坐下。第三部分:老师简明扼要地点评,及时加以引导,然后开始新授内容的教学。
  “课前八荣八耻”紧扣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着力点在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更具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2.2“课前八荣八耻”主要创新点
  由于教学效果突出,“课前八荣八耻”被评为2009年院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主要有以下创新点:
  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其他高校思政课未采用类似的教育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有示范和借鉴作用,对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良好效果;
  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课前八荣八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充分“以人为本”,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在“育人”上, 防止思政教育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倾向。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内化为日常行为;
  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的创新。改变以往常用教育对策形式单一的格局,着重研究教育具体模式的设计。既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又强调教育途经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乐于接受,帮助他们实现理论上和行为上的统一;
  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沉闷气氛,在部分高校的课堂上司空见惯,“课前八荣八耻”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竞争能力等方面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2.3“课前八荣八耻”应用情况及效果
  笔者秉承在教学中思考、在实践中改革、在总结中进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前八荣八耻”自2007年上学期正式实施以来,笔者至今已坚持了七个学期,边实施边改进,不断加以完善。目前三系共60多个班级开展了“课前八荣八耻”,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表现形式多样。笔者在2007年参加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选拔赛中(获湖南省优秀教学片三等奖),大胆尝试运用了“课前八荣八耻”这一形式。
  学生在参与“课前八荣八耻”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运用课件、小品、朗诵、话剧、快板、歌曲等形式,或单枪匹马、或寝室作战、或好友结伴,用大学生的热情和方式诠释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主旋律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我院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多学生认为,通过“八荣八耻”进一步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思想上、行为上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接受,对美和善、荣和耻的判断与辨别更加清晰,在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形成了正确的荣辱观,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并且强化了知行统一的意识。因此,“课前八荣八耻”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真学、真知、真用,自醒自警、自珍自爱,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步把荣辱感内化为道德操守,成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准则,从而帮助大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小中见大、贵在坚持”,这是对“课前八荣八耻”最朴实的评价。由于“课前八荣八耻”注入了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使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荣辱观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改变了以往沉闷、呆滞的教育形式,达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有的目的。
  以下是部分学生关于“课前八荣八耻”的体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教育效果,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它既能让我们更加明白‘八荣八耻’的真谛,又让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开拓见识与思维。我希望还有机会这样全面锻炼自己,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计财1084班 张雁翎)
  “知识是死的,却需要我们读活。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更深刻地牢记了“八荣八耻”的内涵。那不仅仅是一百一十二个简单的字而已,而是让我们以表演的形式去诠释它。从中我们得到的不只是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更是对知识深入内涵的理解”。(计财1075班李丽丽)
   “通过课前八荣八耻,使我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丑美。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应牢记八荣八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在八荣八耻活动中,大家齐心合作,更体会了以团结互助为荣这一条,使我们班级荣誉感更加增强,气氛更加融洽”。(造价1084班周秀红)
  
  3 结束语
  
  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增大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难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人人自觉参与、自觉实践,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课前八荣八耻”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下去,使之更加完善,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让学生终生受益,体现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一项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EB/OL].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06-03-20.
  [2]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3]梁桂全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道德建设[N] 光明日报,2006-03-29.
  [4]周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J].人民论坛,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所以了解英汉典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典故;差异;文化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包括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英文里指something refers to or
期刊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跃的生长点。它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探索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人与自然”这一特定的视角,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其积极成分,探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延伸和创新,分析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 要:当前,大学生群体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用人单位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各个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也要求甚高。而当前毕业生大多要求专业对口的工作以及应届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缺乏都将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难题。因此,建议大家可以选择考研、出国等方式延迟就业,考虑先就业再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信息层面上阻碍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本文对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提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
期刊
美国初期战略传统的形成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国奋力维持自己的独立的独立战争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大陆扩张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内战时期,它确保了美国的单一实体,巩固了联邦的权威。这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美国逐步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历史历程。    一    这一时期美国的战争方式基本被看做是欧洲战争方式的分支,美国的战略思想也因此只是欧洲战略思想的一股支流。正如拉塞尔.F.伟格利所说:“美国人从欧洲
期刊
摘 要:杜鹃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直观性的意象符号。在宋之前的杜鹃意象主要有《诗经》中的爱情形象,魏晋时期的冤屈者形象,南北朝民歌中的离别思念者的形象。唐代对前朝意象的女子队丈夫的思念形象在继承的基础上扩大到了对亲友故乡的思念,杜甫对冤屈者形象进行了扩展,使得杜鹃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了忠君者的形象。而宋代的作家们在继承前人杜鹃意蕴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时代、个性与杜鹃联系起来,创造出了新的内涵,大大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措施。大学生资助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模式,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中核心和基础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只是语文学习中合作行为的长远目标,语文学习中实施合作的当下价值应该是帮助或启迪学习个体解决学习过程中遭遇的依据个人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学习方法和策略等暂时无法解决的具体学习困难,从而助推学习个体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在语文学习中,合作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被呼唤入场。  关键词:语文学习;自主;合作    自《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网民们发表个人意见的重要场所,其开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个人表达的欲望,但这种环境同时也导致了语言暴力现象的滋生。网络语言暴力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暴力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现状变化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特点。语言暴力现象日益严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的良好风气。本文旨在探析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特点、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语言暴力;
期刊
摘 要:古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英译,可使不同国家了解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思维方式。本文试从语气与情态方面探究古诗英译,初步探讨古诗原文与译文如何在语气与情态方面达到等效,从而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关键词:古诗英译;语气;情态;等效    1. 引言    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古诗英译的热潮,像小畑熏良(Shigeyoshi Obata)的《李白诗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