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现在去英国留学的情况不同,本世纪初王砺珉去时,似乎唯有他一个人来自中国大陆。
独立思考和创作经验
东华大学艺术专业毕业的王砺珉先后在布里斯托大学和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硕士课程。开始是在布里斯托大学的戏剧系学习电影专业,该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背景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主要考察的还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不过由于英国大学的研究生学制只有一年,“没学够”的王砺珉决定继续在英国求学深造,于是他就用在布里斯托大学的毕业短片作品申请了第二所大学——伦敦电影学院。这所学院在英国享誉盛名,从这里曾经走出过拍摄了汤姆·克鲁斯《借刀杀人》和约翰尼·德普《公众之敌》的风格导演迈克尔·曼,以及香港新浪潮的主将许鞍华和严浩。由于伦敦电影学院非常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要也比较高。如果有一定的拍摄经验和作品或拥有一定的艺术专业背景,这样的申请会有很多加分。
据王砺珉介绍,在英国有两所学习电影最好的高校,一所是伦敦电影学院,另一所就是国家电影电视学院。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学制,伦敦电影学院在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所有的专业——导演、摄像、编剧、制片,美工、声效、后期制作等都得学,学制也是2年;国家电影电视学院则是和国内的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设置相同,一入学就要进行非常详细的专业分配。
实践是最好的答卷
在谈到伦敦电影学院的学习时,王砺珉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这应该是所有拥有留学经验的导演们都拥有的共同体会。和国内的硕士教学重理论课程不同的是,王砺珉在伦敦电影学院时,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赶片场。每个同学都在拍摄自己的作品,摄像、录音、导演、美工等几乎每个职位他都轮番做过,因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对王砺珉回国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王砺珉印象最深的课程却是电影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观影——大量的观影经验让他受益匪浅。学校经常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如戛纳最佳导演迈克·李(他是学校的荣誉校长,也是毕业的校友)就曾和他们进行过互动交流,主要就是讲述自己拍摄电影长片时候的经历以及回答同学们各种创作上的问题。这些课程培养了王砺珉看问题异于常人的视角,这也是他认为自己在国外所学到的最好的知识。“要想学技术的话在国内学习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学校都有非常好的设备,教学水准也是越来越高。但出国最主要的还是观点上的转变。在国外,看待国外、看待中国、看待自己的方式都会有所改变。”这样的思考,可能才是国外学习能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行业协会的资讯发达
伦敦电影学院最方便的一点是它处于英国中心城市的学院位置,这里和行业内部联系比较紧密,拥有丰富的资源。英国演员行业工会有着一本非常厚的名册,上面有大大小小演员的联系方式,有名的可能会有像是一些英国的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不太出名的可能的只演过一些短片和电视剧小龙套,他们的联系方式非常齐备。英国演员都非常乐意在学生的短片中出演,因为在英国的履历表上,短片作品所占的分量很重,特别是优秀的短片作品可以使参与者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很多英国工会都会提供这样的名单。这样公开、公平的资讯,和国内的靠人情靠人脉的行业现状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
王砺珉上学时,韩国留学生非常多,这当然是跟韩国当时的经济崛起有关,另外还因为当时韩国学习电影的学校也不够多,这一点像是今天的中国。这一群韩国导演们回到国内之后,扎扎实实地影响到了韩国电影的崛起,他们从产业人才的各个链条影响到了韩国电影的制作,《生死谍变》后的韩国,好莱坞化非常明显,并且赢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收益。
王砺珉认为:“韩国比较小,人才相对集中,但是中国太大了,人才回来之后都散了,不太容易形成规模。”这样的解释当然有合理性,但笔者认为国内的制作资源仍然是相对集中的,基本上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几个城市,而且真正的电影或者说是传媒圈子都不大,留洋回国的导演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应该没有问题。近几年占据国内影坛的依旧是像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虽然也开始发轫,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北京电影学院出来的。王砺珉导演在谈到出国的利与弊时也曾经坦诚道,“如果留在国内的话,你的人脉资源会更加丰富,但是出了国之后,很多机会可能就会被耽误了。”所以大家在是否出国留学的问题上要慎重考虑。
在英国的三年期间,王砺珉一共花了60万元人民币,创作了几部短篇作品,其中一部获得过英国RTS皇家最佳学生电影短片奖,并参加数个国际电影节,在和他谈到具体的投资回报比时,他认为没办法用具体的数字概括出来,最主要是“你的一个经历”吧,“不过有过留洋背景之后,别人对你的跨文化操作能力会更有信心。”
独立思考和创作经验
东华大学艺术专业毕业的王砺珉先后在布里斯托大学和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硕士课程。开始是在布里斯托大学的戏剧系学习电影专业,该学校对于学生的专业背景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主要考察的还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不过由于英国大学的研究生学制只有一年,“没学够”的王砺珉决定继续在英国求学深造,于是他就用在布里斯托大学的毕业短片作品申请了第二所大学——伦敦电影学院。这所学院在英国享誉盛名,从这里曾经走出过拍摄了汤姆·克鲁斯《借刀杀人》和约翰尼·德普《公众之敌》的风格导演迈克尔·曼,以及香港新浪潮的主将许鞍华和严浩。由于伦敦电影学院非常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要也比较高。如果有一定的拍摄经验和作品或拥有一定的艺术专业背景,这样的申请会有很多加分。
据王砺珉介绍,在英国有两所学习电影最好的高校,一所是伦敦电影学院,另一所就是国家电影电视学院。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学制,伦敦电影学院在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所有的专业——导演、摄像、编剧、制片,美工、声效、后期制作等都得学,学制也是2年;国家电影电视学院则是和国内的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设置相同,一入学就要进行非常详细的专业分配。
实践是最好的答卷
在谈到伦敦电影学院的学习时,王砺珉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这应该是所有拥有留学经验的导演们都拥有的共同体会。和国内的硕士教学重理论课程不同的是,王砺珉在伦敦电影学院时,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赶片场。每个同学都在拍摄自己的作品,摄像、录音、导演、美工等几乎每个职位他都轮番做过,因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对王砺珉回国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王砺珉印象最深的课程却是电影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观影——大量的观影经验让他受益匪浅。学校经常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如戛纳最佳导演迈克·李(他是学校的荣誉校长,也是毕业的校友)就曾和他们进行过互动交流,主要就是讲述自己拍摄电影长片时候的经历以及回答同学们各种创作上的问题。这些课程培养了王砺珉看问题异于常人的视角,这也是他认为自己在国外所学到的最好的知识。“要想学技术的话在国内学习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学校都有非常好的设备,教学水准也是越来越高。但出国最主要的还是观点上的转变。在国外,看待国外、看待中国、看待自己的方式都会有所改变。”这样的思考,可能才是国外学习能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行业协会的资讯发达
伦敦电影学院最方便的一点是它处于英国中心城市的学院位置,这里和行业内部联系比较紧密,拥有丰富的资源。英国演员行业工会有着一本非常厚的名册,上面有大大小小演员的联系方式,有名的可能会有像是一些英国的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不太出名的可能的只演过一些短片和电视剧小龙套,他们的联系方式非常齐备。英国演员都非常乐意在学生的短片中出演,因为在英国的履历表上,短片作品所占的分量很重,特别是优秀的短片作品可以使参与者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很多英国工会都会提供这样的名单。这样公开、公平的资讯,和国内的靠人情靠人脉的行业现状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
王砺珉上学时,韩国留学生非常多,这当然是跟韩国当时的经济崛起有关,另外还因为当时韩国学习电影的学校也不够多,这一点像是今天的中国。这一群韩国导演们回到国内之后,扎扎实实地影响到了韩国电影的崛起,他们从产业人才的各个链条影响到了韩国电影的制作,《生死谍变》后的韩国,好莱坞化非常明显,并且赢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收益。
王砺珉认为:“韩国比较小,人才相对集中,但是中国太大了,人才回来之后都散了,不太容易形成规模。”这样的解释当然有合理性,但笔者认为国内的制作资源仍然是相对集中的,基本上都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几个城市,而且真正的电影或者说是传媒圈子都不大,留洋回国的导演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应该没有问题。近几年占据国内影坛的依旧是像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贾樟柯为首的第六代导演,虽然也开始发轫,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从北京电影学院出来的。王砺珉导演在谈到出国的利与弊时也曾经坦诚道,“如果留在国内的话,你的人脉资源会更加丰富,但是出了国之后,很多机会可能就会被耽误了。”所以大家在是否出国留学的问题上要慎重考虑。
在英国的三年期间,王砺珉一共花了60万元人民币,创作了几部短篇作品,其中一部获得过英国RTS皇家最佳学生电影短片奖,并参加数个国际电影节,在和他谈到具体的投资回报比时,他认为没办法用具体的数字概括出来,最主要是“你的一个经历”吧,“不过有过留洋背景之后,别人对你的跨文化操作能力会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