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教的方式决定的, 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应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观,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顺应世界学习变革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优化中学生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感态度;有效学习;激活思维
一、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和研究应用价值
为了适应2l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应充分重视发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中学阶段 ,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 ,学习的目的、性质、内容、时间、空间、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学习的方式也许不限于以前陈旧的几个方面,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针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进行实践和研究。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兴趣、获得情感陶冶,形成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习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更热爱学习,自主学习,使终身学习变成一种现实,家长和老师从而实现真正的放手。
(二)课题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创新的过程,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 还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1.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学习能力。
2.可以改变我们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3.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4.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校教育在现有教学资源条件下的飞跃性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坚持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以科研兴校为契机,探索教师如何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探索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内涵、类别、特点、优化标准和优化方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中学生学习方式体系。
2.通过研究实践,建构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选择符合自身的有效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智能、创造力和个性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目前我校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状况。 课题组设计了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状况问卷调查表,分别从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提问、课堂内容、课堂发言、提出建议等方面设置了10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有效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把握难度和梯度,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健全和丰富了学生的人格。
3.構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深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发挥教师组织、服务、导航的作用,调控学习行为。
4.优化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建构多维评价体系。(1)指导学习方法,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改进学习方式。(2)多元评价,爱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设计-实验-总结-再实验-总结),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实施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开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思,总共进行这样的三个研究循环。
三、研究结果
学习方式的变革涉及到教育思想、内容、模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触及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核,从而引发了一场全校性、全员性的深刻革命。
(一)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优化化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我校广大教师逐步树立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静为动,化讲为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98.15%的教师认为“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93.75%的教师认为“除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外,只要学习方式得当都有学好的可能”,而100%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善
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极大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老师们还根据自身特色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三环九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发现的阅读教学模式、交际作文教学模式、体验尝试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交往探究的科学教学模式、英语游戏教学模式等。
(三)学生学习素养显著提升
由于本课题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学习,聚焦于学习方式的优化,努力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因而学生整体的学习素养显著提升。其一,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这些学习能力包括:能力方面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交际合作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其二,学习习惯显著改善,这些改善的学习习惯包括: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听记的习惯、不拖延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其三,学习状态显著变化,这些学习状态有积极奋发的状态、充满自信的状态、孜孜不倦的状态、愉悦争先的状态等。学习素养的提升,直接带来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四、学习意识的显著加强,在学习中,他们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课前看书搜集资料,上网查找资料;课上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交流,他们敢于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发表独特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课后积极进行实践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 习。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
围绕学校整体课题,各教研组分别确立了重点研究课题,老师们又进行了相关子课题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全面开花、结果。如戚景辉《试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新校园2013年第2期,刘晓霞的《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和郭敏霞《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发表在大观周刊2013年第2期。
五、问题讨论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这三年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活动中,由于我们研究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研究的数据和结论不少,但是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够系统,实验探究获得比较实用的方法和结论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应用。
2.理论与创新问题。优化学习方式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處还于自发性、单打性、分散性的实验阶段,对优化学习方式的研究较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
3.表面与实质问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是合乎教与学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因此,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与学方式,克服表面现象,触及实质内涵,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考虑与研究的问题。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该课题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是研究探索的终止,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追求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立足于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把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推向全校各个学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达到学生学习的自悟与自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刘 旭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3
[2]《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张奠宙《数学教学》2001.3
[4]《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刘新春《数学通报》2002.11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指导策略》 顾建新 2004.3
[6]《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刘新春《数学通报》2002.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刘宏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感态度;有效学习;激活思维
一、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和研究应用价值
为了适应2l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更应充分重视发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中学阶段 ,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 ,学习的目的、性质、内容、时间、空间、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学习的方式也许不限于以前陈旧的几个方面,学习方式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针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进行实践和研究。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兴趣、获得情感陶冶,形成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习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更热爱学习,自主学习,使终身学习变成一种现实,家长和老师从而实现真正的放手。
(二)课题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创新的过程,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 还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1.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学习能力。
2.可以改变我们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3.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4.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校教育在现有教学资源条件下的飞跃性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坚持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以科研兴校为契机,探索教师如何提升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探索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内涵、类别、特点、优化标准和优化方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中学生学习方式体系。
2.通过研究实践,建构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选择符合自身的有效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知识,智能、创造力和个性等方面得到主动的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目前我校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状况。 课题组设计了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状况问卷调查表,分别从课堂学习方式、课堂提问、课堂内容、课堂发言、提出建议等方面设置了10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有效学习。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把握难度和梯度,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健全和丰富了学生的人格。
3.構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深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发挥教师组织、服务、导航的作用,调控学习行为。
4.优化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建构多维评价体系。(1)指导学习方法,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改进学习方式。(2)多元评价,爱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品质。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设计-实验-总结-再实验-总结),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实施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开展情况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制定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再评价反思;之后进入第二个研究循环:新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思,总共进行这样的三个研究循环。
三、研究结果
学习方式的变革涉及到教育思想、内容、模式、方法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它触及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核,从而引发了一场全校性、全员性的深刻革命。
(一)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优化化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我校广大教师逐步树立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静为动,化讲为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98.15%的教师认为“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93.75%的教师认为“除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外,只要学习方式得当都有学好的可能”,而100%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善
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极大转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老师们还根据自身特色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三环九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发现的阅读教学模式、交际作文教学模式、体验尝试的数学教学模式、自主交往探究的科学教学模式、英语游戏教学模式等。
(三)学生学习素养显著提升
由于本课题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学习,聚焦于学习方式的优化,努力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人,因而学生整体的学习素养显著提升。其一,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这些学习能力包括:能力方面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获取资源的能力、交际合作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其二,学习习惯显著改善,这些改善的学习习惯包括: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听记的习惯、不拖延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其三,学习状态显著变化,这些学习状态有积极奋发的状态、充满自信的状态、孜孜不倦的状态、愉悦争先的状态等。学习素养的提升,直接带来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四、学习意识的显著加强,在学习中,他们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如课前看书搜集资料,上网查找资料;课上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交流,他们敢于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发表独特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课后积极进行实践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 习。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
围绕学校整体课题,各教研组分别确立了重点研究课题,老师们又进行了相关子课题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全面开花、结果。如戚景辉《试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新校园2013年第2期,刘晓霞的《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和郭敏霞《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发表在大观周刊2013年第2期。
五、问题讨论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这三年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活动中,由于我们研究组的成员都是一线老师,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虽然研究的数据和结论不少,但是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够系统,实验探究获得比较实用的方法和结论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无法在更大范围内应用。
2.理论与创新问题。优化学习方式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處还于自发性、单打性、分散性的实验阶段,对优化学习方式的研究较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
3.表面与实质问题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是合乎教与学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因此,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与学方式,克服表面现象,触及实质内涵,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考虑与研究的问题。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该课题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是研究探索的终止,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追求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学校实际,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立足于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把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推向全校各个学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达到学生学习的自悟与自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刘 旭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3
[2]《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张奠宙《数学教学》2001.3
[4]《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刘新春《数学通报》2002.11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其指导策略》 顾建新 2004.3
[6]《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关于数学学习方式的思考》刘新春《数学通报》2002.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课程改革教师岗位培训资源包——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刘宏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