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同现实生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热情”“理解”及“应用”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三大积极优势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热情;理解;应用
“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这一规律简单概括了数学同现实生活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模式也被广大数学基层教育工作者所广泛接受。通过大量的实践,笔者初步总结了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三大优势,具体如下:
1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学习者只有对学习内容持有充足的学习热情时,他们才能自愿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能诱发学生产生充足学习热情的方法有很多,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进行课堂导入,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初接触“旅游费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创设了如下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学校组织各个班级秋游乘坐大巴车秋游。大巴车公司有两套车票购买方案:
(1)教师每位8元,学生每位5元;
(2)超过32人(包括32人),每位乘客的乘车费用为4元。
我们班级有35名学生、1名老师前去秋游,你们能告诉老师采取哪种车票购买策略才最合适吗?
这一贴合现实生活实际设置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充分诱发了起来,他们很好奇到底哪种方式究竟才最合适、最优惠。如此,就为笔者接下来展开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解
虽然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抽象思维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靠于直观、形象的思维。这就致使小学生在理解部分较难数学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并严重制约了最终的数学学习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这些生活现象中往往蕴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以这些生活现象为载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此充分强化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点的学习理解。
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这一知识点时,部分学生由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过于抽象,因此很难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具体区别。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以学生的某次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对中位数和众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如下为5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笔者将其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列:
56 57 61 80 80
以下为具体的讲解步骤:
在上述5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中,“61”处于第3位,正处于5个数字的中间位置,“61”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80”,因此,“8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这般一来,以考试成绩为辅助,学生就得以深刻地理解到了“中位数”及“众数”这两个数学定义的基本概念,很好地达到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这就充分证明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之于强化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积极意义。
3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而在于使得学生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并充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而要想更好地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这节内容之后,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调查全班同学的兴趣与爱好,并将调查结果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
任务形式的课外作业较为新颖,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任务、完成任务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得以对课堂上所学的“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了及时的温习与巩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切实促进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更好形成与发展,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让数学课堂充满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气息,能更好地调动教师教的热情与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挖掘学生现实生活实际中所蕴含的数学资源,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12).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小学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 117000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热情;理解;应用
“数学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需要运用数学。”这一规律简单概括了数学同现实生活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模式也被广大数学基层教育工作者所广泛接受。通过大量的实践,笔者初步总结了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三大优势,具体如下:
1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学习者只有对学习内容持有充足的学习热情时,他们才能自愿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之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能诱发学生产生充足学习热情的方法有很多,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进行课堂导入,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初接触“旅游费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创设了如下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学校组织各个班级秋游乘坐大巴车秋游。大巴车公司有两套车票购买方案:
(1)教师每位8元,学生每位5元;
(2)超过32人(包括32人),每位乘客的乘车费用为4元。
我们班级有35名学生、1名老师前去秋游,你们能告诉老师采取哪种车票购买策略才最合适吗?
这一贴合现实生活实际设置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充分诱发了起来,他们很好奇到底哪种方式究竟才最合适、最优惠。如此,就为笔者接下来展开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理解
虽然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抽象思维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依靠于直观、形象的思维。这就致使小学生在理解部分较难数学知识点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并严重制约了最终的数学学习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用学生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这些生活现象中往往蕴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点,教师可以以这些生活现象为载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此充分强化学生对具体数学知识点的学习理解。
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这一知识点时,部分学生由于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过于抽象,因此很难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具体区别。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以学生的某次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例,对中位数和众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如下为5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笔者将其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列:
56 57 61 80 80
以下为具体的讲解步骤:
在上述5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中,“61”处于第3位,正处于5个数字的中间位置,“61”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而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80”,因此,“8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这般一来,以考试成绩为辅助,学生就得以深刻地理解到了“中位数”及“众数”这两个数学定义的基本概念,很好地达到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这就充分证明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之于强化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点的积极意义。
3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而在于使得学生能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之中,并充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而要想更好地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这节内容之后,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学习任务: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调查全班同学的兴趣与爱好,并将调查结果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
任务形式的课外作业较为新颖,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任务、完成任务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得以对课堂上所学的“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了及时的温习与巩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切实促进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实践运用能力的更好形成与发展,真正取得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让数学课堂充满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气息,能更好地调动教师教的热情与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小学高段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挖掘学生现实生活实际中所蕴含的数学资源,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及综合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12).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小学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 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