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问的处理艺术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回答。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问 教学效果
  提问的范围很广,大凡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甚至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常识,都可以提。但是,必须把提问的目的搞清楚。提问是手段,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因此,在具体设计提问的问题时,必须围绕文章的教学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切忌漫无边际,支离破碎。
  所谓重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全篇文章的重点,二是指某一部分的重点,两者都不应忽视。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例,《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塑造一个受封建文化、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孔乙己的形象上,可以围绕以下幾个方面设计问题:(1)有关孔乙己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绘,以及这些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的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课文中出现七次人们对孔乙己的嘲笑的描写说明了什么?(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何在?
  再就部分来说,《孔乙己》的第一部分(1-3段)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乡村市镇的风俗画,交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这个典型环境,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构成这个环境的因素很多,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要抓住诸因素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因素来设计问题,如作者写喝酒的顾客,有“站着”喝的“短衣帮”,有穿着长衫“踱进”酒店里“慢慢地坐喝”的阔人,这样一“长”一“短”、一“里”一“外”、一“坐”一“站”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样的特征?而如提“鲁镇酒店的格局是什么?和别处有什么不同?”这类的问题,意义就不大。
  对于课文的难点,也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些教师认为是难点,提问学生也答不上来,干脆自己讲了算了,这种想法是有片面性的。如果我们启发得当,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获得理解。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引用了《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典故,引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以先提问,文中提到的这个典故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可通过看注释或结合课外阅读来回答。再问秦桧杀了岳飞还要捉拿道悦和尚与反动派抓了柔石又要抓鲁迅有什么相似的原因?讨论后明确:前者是因为道悦和尚说了一句真话,后者是因为鲁迅衣袋里藏着一份“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最后问:引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讨论后明确:暗示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有什么两样,高僧用坐化对付反动派是消极的,作者“逃走”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教师提问题,要注意深浅得当。太深了,学生回答不出,太浅了,又显得没意思。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来,要顾及到让学生动一番脑筋才能回答得出,而不是尽提一些只能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问题,诸如“这样的精神好不好?”“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类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学生用不着思索,信口作答,起不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有时学生看着教师的脸色和姿势在那里猜,教师说“对不对?”学生盲目地答“对”,教师脸上显出不赞成的神色,追问:“对吗?”学生又猜:“不对!”完全处于盲目的状态。
  提问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设计好合理的序。教《孔乙己》这篇文章,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后,转入归纳主题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提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叫学生回答。可以先提: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分析作出回答。在学生回答比较全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问:孔乙己为什么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是封建文化、封建制度造成的。教师再进一步问:封建文化、封建制度除了造成孔乙己这样的知识分子,还造成了像丁举人那样的知识分子,作者侧面描写丁举人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由此揭示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样,文章的主题思想不难归纳了。
  提问要能根据学生心理变化而变化,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学习兴趣。中学生好胜心强,喜欢争论,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上《愚公移山》课文时,教师可故意问:愚公何苦去移山,搬家岂不更省事吗?学生围绕“愚公究竟愚不愚”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不断从旁指点,要求学生到课文中找依据,以理服人。最后达成共识:愚公不愚,而是大智若愚。提问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必须紧紧抓住课文中事物的内在联系或线索,使学生从想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这样问学生:(1)风是没有生命和感觉的,但作者为什么将风写得有生命感呢?(2)风无味无色,但作者为什么将风的色、味写得特别浓呢?(3)风是有声的,但作者不写风声,却着力写鸟声和笛声,这是为什么?根据上述提问,学生积极开展想象。懂得了作者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的用意正是根据事物的联系来表现春风的特征:柔和、温煦、轻微。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要使问题提得好,关键在于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不能在课上随心所欲地问;此外,要使提问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再走上去,一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住屋和教堂,也都坍毁得不三不四。高山平坡上,残阳夕照下一座教堂,屋顶也没有了,还说是文艺复兴晚期的贝利尼设计的。贝利尼这家伙好了得,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接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灯下绣花记》,里面有段话:“我十分热爱写女人,写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犹如百褶裙,一褶之后,又是一褶。面上是一种颜色,暗里又一种
党和政府号召我们文化工作者要把“三贴近”当成我们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不是说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中,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中;不是“一阵风”的走过场,而是要持续、持久地做下去;不是表层、水过地皮湿地做,而是入脑入心卓有成效地做——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文化才能生动活泼、繁荣发达,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才能水平能力持续提升、文化境界渐入佳境。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如上要求?  我以为,要在“贴着地面
前几天,在二姐家附近办事,办完后,便顺道去二姐家蹭晚饭。我刚到家里,就看到平日里调皮得不行的外甥在餐桌上极不情愿地写作业,二姐还一边不停地说教:“八岁了,还整天就知道
期刊
我一个哥们,老好人一枚,只因为他做人嘻嘻哈哈做事歪歪唧唧,人送绰号“阿旺”。不知道是点背还是咋的,近一年来总是招贼,人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而且这些“惦记”他
国学传承的工作大致可以分成语言解释、义理阐释和专题研究等三大类型,其共同特点是在准确理解国学典籍原意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地传承国学。要准确地译注、理解并继承国学典
一、别具一格的构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在一个奇异之地——“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
每当有人向我露出灿烂的微笑时,我就会快乐,同时,我也报以微笑送给对方.因为,当把微笑送给对方时,将微笑也送给了自己,愉悦了自己的心情.把微笑送给自己,为自己擦洗伤痛.即使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教育的根本,我们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师生关系 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个性张扬、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老一套的说教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