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主体性精神,而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领域,对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研究多停留在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方面,而全面量化的研究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思路较少,本文在大学生主体性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测量得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总体现状和差异性比较,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这部分被试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等院校 学生干部 主体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它倡导研究人的积极方面,认为心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去除,更关键是要帮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它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上,通过培养和开发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学生干部主体性教育的目标,甚至化消极目标为积极目标,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干部的积极心理能量,培养学生干部的积极品质,达到完善自我,健全人格的目标。
学生干部是高校团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帮手,是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中坚力量。学生干部是否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学工老师开展工作,是否能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信、坚持和有责任心,对他们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无疑是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选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研究多停留在工作态度、组织效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方面,而全面量化的研究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思路较少,本文从六个维度在大学生主体性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测量得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总体现状和差异性比较,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这部分被试的心理状态,为高职院校学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研究设计
(一)研究被试
在苏州地区高等院校学生干部中中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达97.3%。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问卷法在苏州各院校进行了《大学生主体性水平量表》的调查,了解学校、自身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从现实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中的积极因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最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提高大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目的。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还包括:文献研究、典型分析、比较研究等。
(三)研究假设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总体水平较高,且各个纬度上存在差异。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的研究结果
(一)结果分析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主体性调查问卷》对高等院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状况进行考察,本问卷从主动性、责任感、独立性、预见性、自信心和坚持性六个方面来表现。
1.问卷维度分析。本问卷共30道题目,其中第9和20题是测谎题,其余28道题目是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的,共6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主动性、责任感、独立性、预见性、自信心和坚持性。通过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2.问卷结果分析。问卷总分及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2。本问卷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3分是一个中间水平,从表2看出,六个维度均在3分以上,说明高校学生干部在此六个维度上的心理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主体性水平状况良好。
(二)高校学生干部主体性现状分析
从表1、2可以看出,在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上,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校学生干部的主动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方面在总体上有一个较好的评价,分值要略高于其他维度。目前,持有消极心理状态的学生干部也确有人在,但并非呈现显性状态。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看到,在独立性、预见性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四、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建议
在调查的六个维度中,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状况,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现为高校培养和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使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积极品质,挖掘潜力
从研究中我们得出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还看到,被试的责任感和坚持性这两个因素上,相对其它因素平均分较高,即学生干部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坚韧的品质。高校在选拨学生干部时,对这两方面尤为看重,也促成了高校学生干部在责任感和坚韧性品质上的进一步养成。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看到,在主动性、预见性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说明现在高校的学生活动中,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比较明显,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对工作的预测性不够,这也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除了一般性教育,还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特定的心理特点,显性课程和隐形课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心理健康等课程调试工作心态、激发工作情感,另一方面设计隐形课程,让这些观念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培养工作情操。
(二)主体体验,积极人格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对于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进步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建构主体性心理。根据这种思路所进行的教育,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干部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帮助自身成长;另一方面,教育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主体体验,培养积极人格。高校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引导正能量,激发潜在能力,培养主观幸福感。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到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办公室,关注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点工作,二级学院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随访,关注个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积极心理的构建。
(三)激發能力,主观幸福感
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介入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平台作用,在大学生学生干部中深入展开教育,把握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动态,逐渐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状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方面原因可能导致他们自信心的不足,对人生价值追求也很迷茫,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价值观引导也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从主动性、积极人格、价值观等角度探索各种提高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同时,还应该综合以下各个方面——社会管理、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建立学生干部主体性的多元体系。只有把学生干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其教育和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国锋,刘克勤.主体性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成长的路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
[2]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2).
[3]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1(12).
[4]齐平,吴金昌.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
基金项目:学院2015年横向课题,编号为JMH201504
作者简介:王丽(1983-),女,汉族,山东兖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思政),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等院校 学生干部 主体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它倡导研究人的积极方面,认为心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问题的去除,更关键是要帮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它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上,通过培养和开发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学生干部主体性教育的目标,甚至化消极目标为积极目标,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干部的积极心理能量,培养学生干部的积极品质,达到完善自我,健全人格的目标。
学生干部是高校团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帮手,是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中坚力量。学生干部是否能积极有效地配合学工老师开展工作,是否能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信、坚持和有责任心,对他们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无疑是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选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研究多停留在工作态度、组织效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等方面,而全面量化的研究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思路较少,本文从六个维度在大学生主体性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测量得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的总体现状和差异性比较,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这部分被试的心理状态,为高职院校学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研究设计
(一)研究被试
在苏州地区高等院校学生干部中中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达97.3%。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问卷法在苏州各院校进行了《大学生主体性水平量表》的调查,了解学校、自身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从现实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中的积极因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最终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提高大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目的。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还包括:文献研究、典型分析、比较研究等。
(三)研究假设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总体水平较高,且各个纬度上存在差异。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主体性人格的研究结果
(一)结果分析
运用自编的《大学生主体性调查问卷》对高等院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状况进行考察,本问卷从主动性、责任感、独立性、预见性、自信心和坚持性六个方面来表现。
1.问卷维度分析。本问卷共30道题目,其中第9和20题是测谎题,其余28道题目是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的,共6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主动性、责任感、独立性、预见性、自信心和坚持性。通过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2.问卷结果分析。问卷总分及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2。本问卷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3分是一个中间水平,从表2看出,六个维度均在3分以上,说明高校学生干部在此六个维度上的心理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主体性水平状况良好。
(二)高校学生干部主体性现状分析
从表1、2可以看出,在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上,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校学生干部的主动性、责任感、坚持性等方面在总体上有一个较好的评价,分值要略高于其他维度。目前,持有消极心理状态的学生干部也确有人在,但并非呈现显性状态。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看到,在独立性、预见性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四、提高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建议
在调查的六个维度中,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状况,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现为高校培养和提高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使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积极品质,挖掘潜力
从研究中我们得出高校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还看到,被试的责任感和坚持性这两个因素上,相对其它因素平均分较高,即学生干部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坚韧的品质。高校在选拨学生干部时,对这两方面尤为看重,也促成了高校学生干部在责任感和坚韧性品质上的进一步养成。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看到,在主动性、预见性维度上的得分相对较低,这说明现在高校的学生活动中,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比较明显,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对工作的预测性不够,这也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除了一般性教育,还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特定的心理特点,显性课程和隐形课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学生干部培训、心理健康等课程调试工作心态、激发工作情感,另一方面设计隐形课程,让这些观念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培养工作情操。
(二)主体体验,积极人格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如何看待问题对于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进步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建构主体性心理。根据这种思路所进行的教育,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干部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帮助自身成长;另一方面,教育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主体体验,培养积极人格。高校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引导正能量,激发潜在能力,培养主观幸福感。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从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到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办公室,关注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点工作,二级学院可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定期随访,关注个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积极心理的构建。
(三)激發能力,主观幸福感
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介入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平台作用,在大学生学生干部中深入展开教育,把握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动态,逐渐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状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方面原因可能导致他们自信心的不足,对人生价值追求也很迷茫,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价值观引导也尤为重要。
总之,我们从主动性、积极人格、价值观等角度探索各种提高学生干部的主体性水平的同时,还应该综合以下各个方面——社会管理、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建立学生干部主体性的多元体系。只有把学生干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效的结合,才能为其教育和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国锋,刘克勤.主体性培养——高校学生干部成长的路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
[2]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2).
[3]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学科教育,2001(12).
[4]齐平,吴金昌.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
基金项目:学院2015年横向课题,编号为JMH201504
作者简介:王丽(1983-),女,汉族,山东兖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思政),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心理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