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探索和研究数学学科的第一步,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块砖石。通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科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和较为完善的学科认知能力。所以虽然是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但教师仍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能力 逻辑思维 学科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28
小學数学的教学,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十分容易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才接触学校和教师,往往是最听教师指挥的年龄。这一点确实让教师的部分教学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没有形成自我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一直跟随教师的步伐,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很不利的。该篇文章主要围绕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学科习惯三个方面,探析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计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计算能力是要跟随学生一生的,小到日常买菜算账,大到利用数学知识研究整个宇宙。所以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接下来讨论的几个培养和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是以指引学生形成自我思考能力为导向的。第一种方法,条理背诵。就拿九九乘法表举例,有部分教师检测学生是否记住九九乘法表的方法就是在布置背诵任务之后的某一天,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通过了检测,教师基本上就不会再过问学生的背诵记忆情况。但是这样是不可行的,学生展现在教师面前的背诵能力是暂时记忆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会忘记,计算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为了让学生形成长久的记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日一读任务,每天把九九乘法表读一遍,长期坚持下来,九九乘法表的记忆就会刻入脑海中,学生也就能运用自如了。九九乘法表只是许多需要背诵的定理之一,但只要学生掌握了记忆方法,对任何定理的背诵都适用。第二种方法,习题练习。足够的练习量才能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只按教师所讲的步骤一成不变的做教师布置的题量,并且没有保证质量的意识,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学会主动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
除了教师教授的方法,学生还可以试着举一反三,利用其他方法解答问题。也可以利用教师教授的方法,解答相同本质,不同框架的题目。小学阶段形成的自我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开设所追求的目的,还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在积攒力量,只要小学阶段形成了较好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来说会更顺利一点。小学阶段,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在逐渐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保证。
二、逻辑思维
计算能力的运用,能用到结构单一并且有规律的计算题里,但是遇到思考分析类型的计算大题,仅仅有计算能力就不太能解决问题了。另一种能力的具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计算大题,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像是以前风行一时的课外辅导奥数班和英才班等等,以深度挖掘学生数学潜力为口号,实质上就是在高强度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最终还是应该回归课堂,学校里的教师给学生的是全面发展,即使是针对一门学科,教师教学追求的也是让学生发展全方位的学科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才是有益的。虽然不提倡学生过多的参加奥数班或者英才班的教学,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成长规律,把学习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课堂上来,但是奥数班和英才班的出现,也从侧面印证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适当的采取措施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给出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先行做自我分析和解答,当然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迅速得出正确答案或者有完整解题步骤的,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让学生在学生间合作讨论,把不同的思维和想法都集中到一起,除了能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的意识,还能扩宽他们的思考道路,集思广益,学会更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教师再进行习题讲解,因为每一道计算大题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才能有所突破,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最简练但是最准确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教师的思维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后,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意见和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道数学题都是有隐藏含义在里面的,学生具有了看透题目的意识,才有可能避免数学题目里可能出现的陷阱,尤其是选择题的解答,每一个选项都不是平白无故没有缘由的出现,学生具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意识,才能从众多模棱两可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三、学科习惯
在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除了必要的能力培养,实力具备,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了。针对数学学科,也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学科习惯。例如仔细审题的习惯、验证答案的习惯和回顾错题的习惯等等。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也可以叫做学生认真细致的性格。教师要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性格,就需要不断提醒他们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教师只说过一遍的话,他们可能一转身就忘了,所以需要教师用最大的耐心不断重复,反复提醒。学生才能慢慢形成这种习惯。验证答案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虽然在培养初期可能会比较费时,但是这种费时是完全值得的。学生在完成一道题目的解答后,快速的再验证一遍,既能避免刚才做题时忽略的重要细节,也能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再处理接下来的问题。但是教师要提醒学生,验证答案不是每验证一次,就把第一次的答案否定了,重新再选答案。而是检测自己是不是犯了很明显的错误,如果是才改正,没有确定的依据,不要随意更改答案。时常回顾错题,能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从错题回顾中查漏补缺,增长学生学科能力,积攒更多经验。在小学阶段养成了比较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其作用远不止用在小学数学考试中,这样的习惯将长久的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发挥更明显更长远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强调基础的能力培养,基础的习惯养成,基础的学科教学。虽然处处都体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一阶段数学学科就是简单又不重要的,恰恰相反,在小学阶段有了深厚的学科基础能力,浓厚的学科学习兴趣,将对学生以后的学科发展道路产生意义最深远,影响最大的作用。所以该篇文章从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学科习惯三个关键点讨论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能力 逻辑思维 学科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128
小學数学的教学,在大部分人看来是十分容易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才接触学校和教师,往往是最听教师指挥的年龄。这一点确实让教师的部分教学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但是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没有形成自我思考和学习的习惯,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一直跟随教师的步伐,这样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很不利的。该篇文章主要围绕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学科习惯三个方面,探析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计算能力
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计算能力是要跟随学生一生的,小到日常买菜算账,大到利用数学知识研究整个宇宙。所以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接下来讨论的几个培养和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是以指引学生形成自我思考能力为导向的。第一种方法,条理背诵。就拿九九乘法表举例,有部分教师检测学生是否记住九九乘法表的方法就是在布置背诵任务之后的某一天,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学生通过了检测,教师基本上就不会再过问学生的背诵记忆情况。但是这样是不可行的,学生展现在教师面前的背诵能力是暂时记忆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会忘记,计算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为了让学生形成长久的记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每日一读任务,每天把九九乘法表读一遍,长期坚持下来,九九乘法表的记忆就会刻入脑海中,学生也就能运用自如了。九九乘法表只是许多需要背诵的定理之一,但只要学生掌握了记忆方法,对任何定理的背诵都适用。第二种方法,习题练习。足够的练习量才能积累经验,增强能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只按教师所讲的步骤一成不变的做教师布置的题量,并且没有保证质量的意识,认为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学会主动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
除了教师教授的方法,学生还可以试着举一反三,利用其他方法解答问题。也可以利用教师教授的方法,解答相同本质,不同框架的题目。小学阶段形成的自我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开设所追求的目的,还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在积攒力量,只要小学阶段形成了较好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来说会更顺利一点。小学阶段,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学生也在逐渐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保证。
二、逻辑思维
计算能力的运用,能用到结构单一并且有规律的计算题里,但是遇到思考分析类型的计算大题,仅仅有计算能力就不太能解决问题了。另一种能力的具备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计算大题,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像是以前风行一时的课外辅导奥数班和英才班等等,以深度挖掘学生数学潜力为口号,实质上就是在高强度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最终还是应该回归课堂,学校里的教师给学生的是全面发展,即使是针对一门学科,教师教学追求的也是让学生发展全方位的学科学习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才是有益的。虽然不提倡学生过多的参加奥数班或者英才班的教学,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成长规律,把学习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课堂上来,但是奥数班和英才班的出现,也从侧面印证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适当的采取措施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例如,给出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先行做自我分析和解答,当然大部分学生是无法迅速得出正确答案或者有完整解题步骤的,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让学生在学生间合作讨论,把不同的思维和想法都集中到一起,除了能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的意识,还能扩宽他们的思考道路,集思广益,学会更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教师再进行习题讲解,因为每一道计算大题都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才能有所突破,所以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最简练但是最准确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教师的思维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后,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意见和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道数学题都是有隐藏含义在里面的,学生具有了看透题目的意识,才有可能避免数学题目里可能出现的陷阱,尤其是选择题的解答,每一个选项都不是平白无故没有缘由的出现,学生具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意识,才能从众多模棱两可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三、学科习惯
在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除了必要的能力培养,实力具备,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了。针对数学学科,也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学科习惯。例如仔细审题的习惯、验证答案的习惯和回顾错题的习惯等等。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也可以叫做学生认真细致的性格。教师要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性格,就需要不断提醒他们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教师只说过一遍的话,他们可能一转身就忘了,所以需要教师用最大的耐心不断重复,反复提醒。学生才能慢慢形成这种习惯。验证答案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虽然在培养初期可能会比较费时,但是这种费时是完全值得的。学生在完成一道题目的解答后,快速的再验证一遍,既能避免刚才做题时忽略的重要细节,也能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再处理接下来的问题。但是教师要提醒学生,验证答案不是每验证一次,就把第一次的答案否定了,重新再选答案。而是检测自己是不是犯了很明显的错误,如果是才改正,没有确定的依据,不要随意更改答案。时常回顾错题,能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从错题回顾中查漏补缺,增长学生学科能力,积攒更多经验。在小学阶段养成了比较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其作用远不止用在小学数学考试中,这样的习惯将长久的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发挥更明显更长远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强调基础的能力培养,基础的习惯养成,基础的学科教学。虽然处处都体现小学数学的基础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在这一阶段数学学科就是简单又不重要的,恰恰相反,在小学阶段有了深厚的学科基础能力,浓厚的学科学习兴趣,将对学生以后的学科发展道路产生意义最深远,影响最大的作用。所以该篇文章从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学科习惯三个关键点讨论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