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迎来了艺术设计的新时代。应时代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省设计艺术教育前进的方向,寻找具有云南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特色
1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将成为人类十分主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总之,人类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的设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着的艺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也就是说,在这个新世纪,设计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历史沿革的文化。因此,我们称这个世纪为“设计文化的时代”。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或是否自觉,它都将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推动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宏观环境的新特点对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供保证。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设计艺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已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上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20纪的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要,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社会对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才,首先就要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从设计艺术的人才模式来说,就要把现在比较单一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转变为进行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即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的意识。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加强与国际接轨,要求人才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和批判吸收的能力。总之,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
在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就世界范围来看,著名学科教育的发展都强调其特色性,结合自身的情况,办具有本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才是云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其他省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决定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的特定性。我们不能无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完全接受和模仿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而是应积极地去创造和建立具有云南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一、积极引进并消化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 。
毋庸置疑,我国近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产生和近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在最近的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各种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断传入我国。确实,这些都给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推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西方设计教育的历史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他们近现代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各国设计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影响等史实了解甚少,所以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各种设计教育思想理论和经验时,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借鉴,于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甚至“牵强附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省设计教育研究领域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混乱局面,影响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总之,引进是对的,但我们必须进行消化,在消化当中有效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二、“尊重传统,把我们的国粹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中去”
从文化的观点看,人、社会和自然构成了一个世界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任何民族的造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造物的同时也确定了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它包括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更因各民族聚居,其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师,不但要正确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还要能融合云南自身的民族特性“尊重传统,结合传统才能创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观”。
三、结合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背景不同,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云南省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如何结合云南省的地方特色优势,发展地方经济,是我们形成设计教育特色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无论是教育部属的高校,还是地方属的高校,很重要的一点是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基础,即就是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必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服务。特色的建立必须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拿宁波和上海两城市作一个比较,宁波是一个以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商业为特色的港口城市,是一个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则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在高科技和信息行业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上海又是重商业区。所以就发展工业设计艺术教育的特色方面,宁波的工业设计教育应以轻工业产品等小型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的一部分,而上海则应以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当然,一个地区特色的涵盖面是相当广泛的,不像上述例子那样简单,这需要我们的设计教育者对地区特色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抓住高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以地区特色作为高校设计教育特色形成的一个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地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走出去,请进来,杜绝设计教学的盲点
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求其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随着设计专业的膨胀,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校新增师资都直接来自高校的毕业生,其知识点和能力都只是停留于大学期间内的学习程度,对生产第一线情况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繁杂密集的教学任务又使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教条式的传授有骨无肉,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消除设计专业的教学盲点,做好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工作,是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新着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艺术设计教师搭建了解掌握设计新动态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平台,以便更新观念,把准设计脉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的实用性添彩。特别是在云南省,虽然没有我国中部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着多地域、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因为历史的缘故造就了云南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一定要走出去,不止是在实践上,在文化内涵上也需要这样。
“请进来”是指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考虑聘用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建立一支客座教授队伍来满足教学所需。在我国,高校文理科聘用客座教授比较普遍,而在艺术设计学科里,此番举措并不乐观,尤其在一般性普通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学术本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着力于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剖析设计内涵,肢解设计步骤,化复杂为简单,为学生解密,讲评设计要点,拓展设计思路,透析设计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设计理念,这样才能不负师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教学会[J],《江苏高教》,1998.第2期
[2]董世斌: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01第6期
[3]张宝教:天大以综合素质标准评价学生[J],《中国高等教育》,1998第5期
荣超(1979-)男,重庆,云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联系电话:13888778475.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特色
1在知识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将成为人类十分主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总之,人类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的设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着的艺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也就是说,在这个新世纪,设计本身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将成为一种历史沿革的文化。因此,我们称这个世纪为“设计文化的时代”。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或是否自觉,它都将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推动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宏观环境的新特点对艺术设计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提供保证。但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设计艺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文理结合,人文、社科已成为人才整体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已成为未来专业改革的趋势。因此,专业上要进一步拓宽,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面广、应变能力强的人才,已经成为20纪的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要,已经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特点。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社会对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才,首先就要转变原有的人才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从设计艺术的人才模式来说,就要把现在比较单一的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转变为进行知识、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把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即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教育的意识。社会进步要求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市场经济,要求人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才有更高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高科技的兴起,要求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基础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能力;加强与国际接轨,要求人才对世界文化有更深入了解和批判吸收的能力。总之,教育要为现代化服务,教育思想首先必须现代化。
在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就世界范围来看,著名学科教育的发展都强调其特色性,结合自身的情况,办具有本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才是云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和其他省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多民族性,决定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的特定性。我们不能无视自身的文化背景去完全接受和模仿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而是应积极地去创造和建立具有云南省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一、积极引进并消化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甚至是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模式 。
毋庸置疑,我国近代高校设计教育的产生和近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西方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影响,特别是在最近的2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各种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断传入我国。确实,这些都给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一些推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西方设计教育的历史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他们近现代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各国设计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影响等史实了解甚少,所以在面对不同国家的各种设计教育思想理论和经验时,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借鉴,于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甚至“牵强附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省设计教育研究领域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剧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混乱局面,影响了云南省设计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总之,引进是对的,但我们必须进行消化,在消化当中有效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二、“尊重传统,把我们的国粹引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中去”
从文化的观点看,人、社会和自然构成了一个世界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任何民族的造物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造物的同时也确定了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出不同社会结构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它包括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更因各民族聚居,其各民族的文化不同,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培养出自己的设计师,不但要正确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还要能融合云南自身的民族特性“尊重传统,结合传统才能创建真正具有云南特色的设计观”。
三、结合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人文背景不同,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云南省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如何结合云南省的地方特色优势,发展地方经济,是我们形成设计教育特色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无论是教育部属的高校,还是地方属的高校,很重要的一点是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基础,即就是在结合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必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服务。特色的建立必须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拿宁波和上海两城市作一个比较,宁波是一个以轻工产品、纺织服装、商业为特色的港口城市,是一个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则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在高科技和信息行业方面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上海又是重商业区。所以就发展工业设计艺术教育的特色方面,宁波的工业设计教育应以轻工业产品等小型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的一部分,而上海则应以高科技和信息产品的开发为其特色。当然,一个地区特色的涵盖面是相当广泛的,不像上述例子那样简单,这需要我们的设计教育者对地区特色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抓住高校所在地区的特色,以地区特色作为高校设计教育特色形成的一个因素,这样才能真正地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双赢的关系。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走出去,请进来,杜绝设计教学的盲点
设计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求其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随着设计专业的膨胀,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校新增师资都直接来自高校的毕业生,其知识点和能力都只是停留于大学期间内的学习程度,对生产第一线情况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繁杂密集的教学任务又使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教条式的传授有骨无肉,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消除设计专业的教学盲点,做好教学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工作,是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新着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走出去”就是指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艺术设计教师搭建了解掌握设计新动态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平台,以便更新观念,把准设计脉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的实用性添彩。特别是在云南省,虽然没有我国中部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有着多地域、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因为历史的缘故造就了云南省文化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因此一定要走出去,不止是在实践上,在文化内涵上也需要这样。
“请进来”是指艺术设计专业应适当考虑聘用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工作者,建立一支客座教授队伍来满足教学所需。在我国,高校文理科聘用客座教授比较普遍,而在艺术设计学科里,此番举措并不乐观,尤其在一般性普通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学术本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应着力于研究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剖析设计内涵,肢解设计步骤,化复杂为简单,为学生解密,讲评设计要点,拓展设计思路,透析设计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设计理念,这样才能不负师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教学会[J],《江苏高教》,1998.第2期
[2]董世斌: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探析[J],《美与时代》,2001第6期
[3]张宝教:天大以综合素质标准评价学生[J],《中国高等教育》,1998第5期
荣超(1979-)男,重庆,云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研究,联系电话:13888778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