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生沟通在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本文从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总结了教育管理中的师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师生沟通 倾听学生 教育管理者
师生沟通中师生地位不平等。在现实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现象的产生追根溯源在于传统观念“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高高在上,以智者、仁者的口气训导(或训斥)学生,不问事情的缘由,漠视学生的情感,要求学生怎么做,不怎么做,学生只能“从命”而不能自行其事甚至质疑。
沟通就应给予对方说话的权利,大可不必一言代之,不少老师在师生沟通中不闻不问,滔滔不绝讲道理,横竖指责学生的过错,这种沟通方式实际上是以“训导”而替代沟通对话。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包括:
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教师在同理心的交谈中要持有的积极沟通理念——相信学生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帮助学生做好情感的化解和消融;“由衷的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的情感感受保持适当的距离;在积极聆听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症结。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2.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教师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 ——自我接纳与自信;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错误和不完美;恰当运用“教师意识”、“朋友意识”;有选择地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 ,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学生在与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3.接纳与尊重学生
接纳与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也体现教师在哲学上的一种人性观。从本质上讲,这种人性观倾向于“性善论”,即相信每个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美好的方面发展,相信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沟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论这种沟通效应的发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
如何使师生沟通形成以学生倾诉为主体的“绿色通道”,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高效方式呢?经过调查研究,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师生沟通之——拉家常式。所谓拉家常式,是指沟通的切入点要自然亲切,话题生活化。老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毫无拘束地开始谈话。老师可以问问学生的生活怎样?父母忙些什么?饮食起居(若是住校生更应这样)习惯吗?等等,努力为谈话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气氛。老师要和蔼而平易近人,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时插入自己青少年时期美好往事的回忆,来缩短师生年龄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谈话的亲和力。
师生沟通之——避重就轻式。对于违纪事情刚刚发生时,老师需要冷静思考,沉着处理。对于事件中违纪的学生我们不妨避开事件本身,就一些集体建设、家长期待、学生考试成绩等问题进行师生沟通。违纪学生往往想的是接受严厉处置,而老师的谈话却避开重点话题,会使学生心存感激,进而主动坦诚地承认错误。这一沟通方式在学生违纪时,老师有意制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反思自己的行为,冷静检查自己的言行,通过反省再认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师生沟通之——情感抚慰式。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而脆弱,大事小情都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波动。遇有挫折、失落就会闷闷不乐,遇有外界刺激就会哭哭啼啼。作为教育管理者的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情感和负责的态度关怀体贴学生。当学生情感低迷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关怀,用语言加以开导,用友善的目光、举止传达来自老师的关怀。现在中学生心理障碍比例逐年增加,其实更需要来自老师的情感抚慰。
师生沟通之——未来畅想式。师生沟通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显而易见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其中很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未来畅想式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从逆境中走出,面向未来,憧憬未来,非常适合于情感内向的同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感内向的同学不善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发泄心中的情感累积,特别需要来自老师的精神抚慰。当师生沟通进行时,老师有意为他们描绘美好的未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学生会很乐意的随着老师的精彩描绘而宣泄情感的,这样能使这些学生紧闭的心灵之窗开启,使阳光洒入其中,得到雨露的滋润,从而克服自卑、自闭的不良心理倾向。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概论》,杨清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2.《教育学概论》,金林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中小学教育管理》,2012年第10期。
关键词:师生沟通 倾听学生 教育管理者
师生沟通中师生地位不平等。在现实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现象的产生追根溯源在于传统观念“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高高在上,以智者、仁者的口气训导(或训斥)学生,不问事情的缘由,漠视学生的情感,要求学生怎么做,不怎么做,学生只能“从命”而不能自行其事甚至质疑。
沟通就应给予对方说话的权利,大可不必一言代之,不少老师在师生沟通中不闻不问,滔滔不绝讲道理,横竖指责学生的过错,这种沟通方式实际上是以“训导”而替代沟通对话。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包括:
1.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教师在同理心的交谈中要持有的积极沟通理念——相信学生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帮助学生做好情感的化解和消融;“由衷的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的情感感受保持适当的距离;在积极聆听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症结。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2.真诚——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教师向学生表达真诚的技巧 ——自我接纳与自信;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无知、错误和不完美;恰当运用“教师意识”、“朋友意识”;有选择地表达真诚的自我体验。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对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 ,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学生在与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师沟通,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健康的情绪管理;让自己在这样的一个榜样那里,学习做一个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学习对人真诚、信赖的品质。
3.接纳与尊重学生
接纳与尊重是教师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也体现教师在哲学上的一种人性观。从本质上讲,这种人性观倾向于“性善论”,即相信每个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朝美好的方面发展,相信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沟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论这种沟通效应的发生会需要多长的时间。
如何使师生沟通形成以学生倾诉为主体的“绿色通道”,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高效方式呢?经过调查研究,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师生沟通之——拉家常式。所谓拉家常式,是指沟通的切入点要自然亲切,话题生活化。老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毫无拘束地开始谈话。老师可以问问学生的生活怎样?父母忙些什么?饮食起居(若是住校生更应这样)习惯吗?等等,努力为谈话营造一种和谐而轻松的气氛。老师要和蔼而平易近人,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时插入自己青少年时期美好往事的回忆,来缩短师生年龄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谈话的亲和力。
师生沟通之——避重就轻式。对于违纪事情刚刚发生时,老师需要冷静思考,沉着处理。对于事件中违纪的学生我们不妨避开事件本身,就一些集体建设、家长期待、学生考试成绩等问题进行师生沟通。违纪学生往往想的是接受严厉处置,而老师的谈话却避开重点话题,会使学生心存感激,进而主动坦诚地承认错误。这一沟通方式在学生违纪时,老师有意制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反思自己的行为,冷静检查自己的言行,通过反省再认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师生沟通之——情感抚慰式。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而脆弱,大事小情都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波动。遇有挫折、失落就会闷闷不乐,遇有外界刺激就会哭哭啼啼。作为教育管理者的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情感和负责的态度关怀体贴学生。当学生情感低迷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关怀,用语言加以开导,用友善的目光、举止传达来自老师的关怀。现在中学生心理障碍比例逐年增加,其实更需要来自老师的情感抚慰。
师生沟通之——未来畅想式。师生沟通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显而易见的是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其中很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未来畅想式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从逆境中走出,面向未来,憧憬未来,非常适合于情感内向的同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感内向的同学不善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发泄心中的情感累积,特别需要来自老师的精神抚慰。当师生沟通进行时,老师有意为他们描绘美好的未来,让他们陶醉其中。学生会很乐意的随着老师的精彩描绘而宣泄情感的,这样能使这些学生紧闭的心灵之窗开启,使阳光洒入其中,得到雨露的滋润,从而克服自卑、自闭的不良心理倾向。
参考文献:
1.《心理学概论》,杨清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2.《教育学概论》,金林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中小学教育管理》,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