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等太阳高度线图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全球分布状况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等值线图。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判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推算各地地方时、各地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各地昼夜长短与图示季节相关的地理现象等。受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的局限,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已成为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最难突破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采用了“化难为易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具体思路]由于在任何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晨昏线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夜半球。因此,笔者在用多媒体展示这一现象后,让学生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太阳光分布,得出“昼半球太阳光分布”的规律:中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的俯视图,在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当地时间12点(正午)为最大,直射点为90°。经过画立体图和平面图等教学过程,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达成“学中会、会中学”的教学目的,再通过自学导读、团队合作等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整理、加工、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素养。
  [具体步骤]
  1.先在黑板上画出“夏至日太阳光照射立体图”和“夏至日等太阳高度线图平面图”:
  
  然后师生归纳:此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此日等太阳高度线图中心是南回归线,为直射点;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此日等太阳高度线图中心是赤道,为直射点。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发现: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的平面图外观是一致时,用什么方法来区别这一现象属于哪一节气呢?笔者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学导读、图图转换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过程如下:
  读春秋分日、冬至日和夏至日等太阳高度线立体图时,在平面图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北极或南极点,从而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全球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计算两点之间的理论距离、计算时间等。
  (1)把夏至日立体图转换成熟悉的图,再在平面图上找出上述各点。
  
  师生共同归纳:B为南回归线,因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D为赤道,因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E为南极点,因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23°26′。
  (3)把春秋分日立体图转换成熟悉的平面图,再在平面图上找出上述各点。
  
  总之,等太阳高度线属于等值线的一种,只要我们在解答时遵循等太阳高度线的上述技巧,许多问题就简单多了。
其他文献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钱学森曾指出:“形象思维应该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这么广泛,涉及到人类很大一部分知识,很大一部分精神财富,但我们
母亲是属于她们那个时代的典型的知识分子,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她就叫我们读俄文,讲她的苏联友谊。从珍藏在她那只木质箱里的照片里我最早知道了外国人长得什么模样,那些黑白底片
比较法既是历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既是教师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的一种学法。实践证明,比较法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试重拾起这个老话题,置之于新课程背景之下,从有效教学的视角对其现实意义重新进行审视。    一、比较法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依然有效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历史教
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探究和主动学习,但要使学生能探究和主动学习,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是必不可缺的。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摒弃注入式,将启发式教学寓于整个教学过程、融
基于原型的景观设计方法,是设计师塑造特定场景以唤醒人们集体潜意识的方法。因此,对于原型的本质内涵的理解,有助于设计师把握人们的“种族记忆”。现代景观设计运用自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