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中师资配置问题分析
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推动重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重庆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在政策扶持、教师待遇和资源配置上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市教育仍然存在着师资发展不平衡、教育设置偏向城市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师资学历平均水平较低
近年来,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观的指导下,重庆市各区县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提高,校舍、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软件中最为关键的师资水平却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虽然通过几年的政策要求和新的人才引进,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看似基本上和城市相差无几,但是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小学阶段农村教师第一学历大多为中师或中专;初中教师第一学历既有中师也有一部分为大专,现在这些达标学历大多是通过电大、自考、函授、党校而取得的第二学历甚至第三学历。由于培训的质量参差不齐,被培训者并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虽然学历达标但教学水平仍未有很大提高。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农村教育严重缺失教学合格的老师。
没有适合农村教学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设置
长期以来,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以城市为主。教育发展的“城市取向”、“效率取向”及“精英取向”,致使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教学的设置,教材的修订都是围绕城市教育的需求而进行。而这些教材到了农村就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一方面,很多学生、家长觉得这些教材对目前的生活和劳动没有什么现实意义,除了完成义务教育或者是有心想升学的以外,其余的不会对课程的内容有多少兴趣。另一方面,这些课程和教学设置是根据城市的教育模式制定的,在硬件上农村学校是不能满足设置的需要。所以,很多学科无法开设或者基本上是一名教师上多门课程应付了事。
师资学科力量实际上缺编
目前,各区县基本上达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1:22的师生比。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农村学校基本上都存在学科教师缺编的情况,一名教师要上多门课程,甚至少数学校因为师资的原因无法开设电脑、课外活动等综合素质课程。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小学最缺英语、美术、音乐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农村中学除此之外,还缺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很多农村教师的第一学历不达标,虽然通过职后培训获得了大专学历甚至本科学历,但是由于在进修时通常选择的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学科,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等,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职后进修学历教育和自己所授学科不配套,导致在农村教育中出现教师学历水平达到合格水平而学科专业知识却没有达到合格水平的现象。所以,在农村教学中的师生比虽然从数字上感觉基本上达到要求,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但是在专业结构上却存在严重缺编。
缺少对统筹城乡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
在重庆市城乡统筹教育综合改革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对统筹城乡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研究体系,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
加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师资配置的建议
重庆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解决上述问题时应重视“输血”和“造血”两个重点,并且两个重点一起抓,尤其要注重师资均衡发展,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
建立科学的教师进修管理办法和合理的配套设施
目前,很多老师愿意通过进修来提高自身的学历和学科水平,但是由于时间、工作情况和进修课程设置的限制,导致他们在进修期间很多时候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大多数教师报考了容易通过的文史类学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学校在设置课程安排是要从进修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比如网络课程,网上定时定点考试。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进修课程设置和授课,注重实质和课程的实用性,从而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
试行开设第二专业培养农村教育缺编学科教师
由于音乐、美术这些专业学科对该专业学生的艺术水平、经济情况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这些专业学生的教育投资是在校学生中投入比例最大的。所以,让一名音乐、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到收入相对较低、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教书有一定的困难,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加上现在重庆市所有的中师学校都转型,导致这方面人才数量的下降,从而出现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对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要求我市的高等师范院校试行开设针对农村教育所需音乐、美术教师的第二专业,让其他专业在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去支援农村教育,解决教师专业结构上缺编的问题,同时也会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对于农村中学所需的计算机、英语、自然学科等学科师资都可以采用相同的解决办法。
选派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考察
城乡教师互派,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学校有升学压力不愿将自己好的教师派出,也不愿意接收教学能力更弱的农村教师;城市师资到农村任教会受到环境因素、收入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制约。所以,我们在选派教师下乡时一定要“待遇留人”。建议:1.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基金,保证选派教师的收入不会降低;2.所选派的教师可以带课题下乡,或者是申报相关课题作为科研量来完成;3.时间以半年为单位,下派时间满后在评定职称、评优评先、外出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
选派一些中小学课程方面的专家下乡进行调研
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急需编制一套符合目前重庆市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课程和新教材。目前,重庆教育学院开发的针对农村语文教师职后进修的4部教材得到了教育部的推广和重庆市政府的奖励,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已经走在前列。对此,我们应该在下乡调研教学课程的同时,对目前的统筹城乡教育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建立课题基金,研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存在和将要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改革实践做好理论基础。
完善“大学生支教”
目前,大学生支教分两种:一是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半年,二是“三支一扶”中的支教。“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紧张的窘况,特别是贫困农村缺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所讲授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符,加上环境、条件和待遇都不能与城市相同岗位比,久而久之会出现疲态,最终失去支教的积极性。所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支教大学生的待遇问题,同时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师范类大学生,并且要对其进行支教前的培训和思想教育,让支教大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育委员会)
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推动重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些年来,重庆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在政策扶持、教师待遇和资源配置上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市教育仍然存在着师资发展不平衡、教育设置偏向城市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师资学历平均水平较低
近年来,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观的指导下,重庆市各区县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提高,校舍、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软件中最为关键的师资水平却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虽然通过几年的政策要求和新的人才引进,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看似基本上和城市相差无几,但是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小学阶段农村教师第一学历大多为中师或中专;初中教师第一学历既有中师也有一部分为大专,现在这些达标学历大多是通过电大、自考、函授、党校而取得的第二学历甚至第三学历。由于培训的质量参差不齐,被培训者并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虽然学历达标但教学水平仍未有很大提高。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农村教育严重缺失教学合格的老师。
没有适合农村教学的配套教材和教学设置
长期以来,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以城市为主。教育发展的“城市取向”、“效率取向”及“精英取向”,致使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教学的设置,教材的修订都是围绕城市教育的需求而进行。而这些教材到了农村就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一方面,很多学生、家长觉得这些教材对目前的生活和劳动没有什么现实意义,除了完成义务教育或者是有心想升学的以外,其余的不会对课程的内容有多少兴趣。另一方面,这些课程和教学设置是根据城市的教育模式制定的,在硬件上农村学校是不能满足设置的需要。所以,很多学科无法开设或者基本上是一名教师上多门课程应付了事。
师资学科力量实际上缺编
目前,各区县基本上达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1:22的师生比。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农村学校基本上都存在学科教师缺编的情况,一名教师要上多门课程,甚至少数学校因为师资的原因无法开设电脑、课外活动等综合素质课程。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小学最缺英语、美术、音乐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农村中学除此之外,还缺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很多农村教师的第一学历不达标,虽然通过职后培训获得了大专学历甚至本科学历,但是由于在进修时通常选择的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学科,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等,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职后进修学历教育和自己所授学科不配套,导致在农村教育中出现教师学历水平达到合格水平而学科专业知识却没有达到合格水平的现象。所以,在农村教学中的师生比虽然从数字上感觉基本上达到要求,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但是在专业结构上却存在严重缺编。
缺少对统筹城乡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
在重庆市城乡统筹教育综合改革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对统筹城乡教育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研究体系,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
加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师资配置的建议
重庆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解决上述问题时应重视“输血”和“造血”两个重点,并且两个重点一起抓,尤其要注重师资均衡发展,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
建立科学的教师进修管理办法和合理的配套设施
目前,很多老师愿意通过进修来提高自身的学历和学科水平,但是由于时间、工作情况和进修课程设置的限制,导致他们在进修期间很多时候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大多数教师报考了容易通过的文史类学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学校在设置课程安排是要从进修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比如网络课程,网上定时定点考试。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进修课程设置和授课,注重实质和课程的实用性,从而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
试行开设第二专业培养农村教育缺编学科教师
由于音乐、美术这些专业学科对该专业学生的艺术水平、经济情况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这些专业学生的教育投资是在校学生中投入比例最大的。所以,让一名音乐、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到收入相对较低、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教书有一定的困难,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加上现在重庆市所有的中师学校都转型,导致这方面人才数量的下降,从而出现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对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要求我市的高等师范院校试行开设针对农村教育所需音乐、美术教师的第二专业,让其他专业在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去支援农村教育,解决教师专业结构上缺编的问题,同时也会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对于农村中学所需的计算机、英语、自然学科等学科师资都可以采用相同的解决办法。
选派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考察
城乡教师互派,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学校有升学压力不愿将自己好的教师派出,也不愿意接收教学能力更弱的农村教师;城市师资到农村任教会受到环境因素、收入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制约。所以,我们在选派教师下乡时一定要“待遇留人”。建议:1.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基金,保证选派教师的收入不会降低;2.所选派的教师可以带课题下乡,或者是申报相关课题作为科研量来完成;3.时间以半年为单位,下派时间满后在评定职称、评优评先、外出进修等方面优先考虑。
选派一些中小学课程方面的专家下乡进行调研
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水土不服的情况,我们急需编制一套符合目前重庆市农村教育发展的新课程和新教材。目前,重庆教育学院开发的针对农村语文教师职后进修的4部教材得到了教育部的推广和重庆市政府的奖励,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已经走在前列。对此,我们应该在下乡调研教学课程的同时,对目前的统筹城乡教育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建立课题基金,研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存在和将要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改革实践做好理论基础。
完善“大学生支教”
目前,大学生支教分两种:一是大学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半年,二是“三支一扶”中的支教。“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紧张的窘况,特别是贫困农村缺乏高素质教师的现状。但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所讲授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符,加上环境、条件和待遇都不能与城市相同岗位比,久而久之会出现疲态,最终失去支教的积极性。所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支教大学生的待遇问题,同时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师范类大学生,并且要对其进行支教前的培训和思想教育,让支教大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