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揭示土壤中锌、铜、铅、镍的分布状况及污染情况。[方法] 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中锌、铜、铅、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土壤取样调查,研究园区土壤锌、铜、铅、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 随着与园区距离的增加,土壤铅、锌、铜、镍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由于铅、锌、铜、镍都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它们的分布特征几乎一致。这与该区工业类型单一性和工厂布局的聚集性有关,园区西部方向土壤受污染程度要比东部方向重。园区东西方向100 m内土壤铅污染程度较重,是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的1.86~5.25倍,已不适宜用于农业种植、畜牧等用途。[结论] 该研究可以为后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531-01
基金项目浙江省质监系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20268)。
作者简介陈盛(1983- ),男,浙江温岭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食品及化工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面的研究。
台州是我国最大的废旧电机拆解基地。20世纪70年代,台州金属再生产业主要是拆解国内废旧物资。经历三十多年风雨的台州再生金属拆解业已成为中国再生金属拆解利用的旗帜产业。近年来,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关注热点。到目前为止,关于台州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的整体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锌、铜、铅、镍金属元素的土壤现状报道[1-2]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对再生金属园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3-8]。
土壤重金属分布呈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中锌、铜、铅、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土壤取样调查,研究园区土壤锌、铜、铅、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揭示土壤中锌、铜、铅、镍的分布状况、污染情况,并且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为后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或治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园区为中心,直线距离400 m内,每隔100 m按线性布点。采样遵循“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采集0~15 cm深度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共45个,将样品现场装入可密封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将所采样品置于室内通风阴凉处风干,去除杂质,过100目筛后混匀,保存于采样袋中,待测。
1.2样品测试试验仪器为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IRISadvantage),超纯水机MilliQ advantage A10。标准物质由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样品采用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消解,准确称取0.5 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罐中,缓慢加入10 ml浓盐酸,于电热板上80 ℃加热20 min,加入15 ml浓硝酸,100 ℃继续加热至黏稠状,稍冷,加入10 ml氢氟酸,并且继续加热至3~5 ml,再加入5 ml高氯酸,加热至白烟冒尽。冷却后,用超纯水多次冲洗,将样品转移至100 ml容量瓶,摇匀,过滤,上ICPAES测定锌、铜、铅、镍。ICPAES工作条件为:功率1 150 W,辅助气0.5 L/min,雾室压力25 Psi,泵速100 r/min,长波20 s,短波15 s。
2结果与分析
2.1再生金属园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利用GPS定位,以100 m为间距将研究区按距离园区的远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自东向西划分为-400~400 m的区域,间隔为100 m。取在每个区中5个数据的平均值,统计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
由表1可知,园区内土壤中锌、铜、铅、镍均值分别为浙江省温黄平原区土壤背景值的10.63、82.11、22.88、4.67倍,富集程度依次为铜>铅>锌>镍。这和园区内以拆解铜材为主的金属再生作业方式密不可分。
关键词 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531-01
基金项目浙江省质监系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20268)。
作者简介陈盛(1983- ),男,浙江温岭人,工程师,硕士,从事食品及化工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面的研究。
台州是我国最大的废旧电机拆解基地。20世纪70年代,台州金属再生产业主要是拆解国内废旧物资。经历三十多年风雨的台州再生金属拆解业已成为中国再生金属拆解利用的旗帜产业。近年来,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关注热点。到目前为止,关于台州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的整体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锌、铜、铅、镍金属元素的土壤现状报道[1-2]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对再生金属园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3-8]。
土壤重金属分布呈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中锌、铜、铅、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土壤取样调查,研究园区土壤锌、铜、铅、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揭示土壤中锌、铜、铅、镍的分布状况、污染情况,并且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为后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或治理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园区为中心,直线距离400 m内,每隔100 m按线性布点。采样遵循“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采集0~15 cm深度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共45个,将样品现场装入可密封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将所采样品置于室内通风阴凉处风干,去除杂质,过100目筛后混匀,保存于采样袋中,待测。
1.2样品测试试验仪器为全谱直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IRISadvantage),超纯水机MilliQ advantage A10。标准物质由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提供,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样品采用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消解,准确称取0.5 g样品于聚四氟乙烯罐中,缓慢加入10 ml浓盐酸,于电热板上80 ℃加热20 min,加入15 ml浓硝酸,100 ℃继续加热至黏稠状,稍冷,加入10 ml氢氟酸,并且继续加热至3~5 ml,再加入5 ml高氯酸,加热至白烟冒尽。冷却后,用超纯水多次冲洗,将样品转移至100 ml容量瓶,摇匀,过滤,上ICPAES测定锌、铜、铅、镍。ICPAES工作条件为:功率1 150 W,辅助气0.5 L/min,雾室压力25 Psi,泵速100 r/min,长波20 s,短波15 s。
2结果与分析
2.1再生金属园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利用GPS定位,以100 m为间距将研究区按距离园区的远近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自东向西划分为-400~400 m的区域,间隔为100 m。取在每个区中5个数据的平均值,统计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
由表1可知,园区内土壤中锌、铜、铅、镍均值分别为浙江省温黄平原区土壤背景值的10.63、82.11、22.88、4.67倍,富集程度依次为铜>铅>锌>镍。这和园区内以拆解铜材为主的金属再生作业方式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