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年5月,由中国音乐学院权吉浩教授创作的民族室内乐《西域梦》在第六届“刘天华奖”中国民乐室内乐作品征集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二名。作曲家以“梦”之名,用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原生音乐素材,通过现代技法的创造与打磨,展现出一幅生动真切的西域画卷。作品中能听到婉转缠绵的装饰性旋律,热切奔放的木卡姆节奏风格,以及多调性思维下静谧空灵的“喃喃呓语”。这样一部严谨而不晦涩、清晰而不单调的民族室内乐作品,表现出作曲家在现代创作语境下对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传承。
一
纵观权吉浩的众多创作,他善于运用多样化创作技巧,激发民族音乐语言的独特魅力,如:1987年的民乐五重奏《宗》中“大胆借鉴和引用了十二音技法”表现朝鲜族古老的丧葬文化{1};1990年为十位民乐演奏家而作的《摇声探隐》中对“充满了微分音,几乎是不可度量的”{2}“摇声”奏法的开发与运用;2006年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窦娥冤》中“大提琴以大七度的双音滑奏”{3}表达窦娥的悲苦声屈;2007年民族室内乐《写意·锣鼓经》以琵琶“模仿多种京剧打击乐器音色”,以京胡、二胡模拟“念白、过门儿、唱腔”{4}等京剧元素的创作构思;2011年《雅之声—琴韵》将钢琴“幻化为”古琴,吟猱绰注,妙趣横生。凡此种种,充分体现出作曲家以妥帖的创作手法,对逐渐积累的多元民族化音乐语言的个性表达。《西域梦》创作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部室内乐作品采用了一种“混合”编制,其中既包括笙、二胡、琵琶、曲笛、小钹等传统的民族乐器确立作品的民族化“基调”,也使用了达铺等典型的新疆民族乐器,契合“西域”这一音乐主题,还融入西乐大提琴扎实、浑厚的音色。作品结构分为“慢-快-慢”三个规模均衡且性格鲜明的部分,具有不间断演奏的单章化与并列三部性结构相结合的特点。第一部分为优美清雅的慢板段;第二部分快板段中,热烈欢快的场面及重音不断转移,暗藏新疆木卡姆的独特韵律,极富动力性;结束部分那安静而富有新疆特色音调的清澈旋律及渐渐重叠的多调性“吟诵画面”,都赋予了音乐以浓郁的西域色彩。{5}
旋律是表达新疆{6}民族音乐风格的最鲜明要素。灵活的曲调以横向线性思维为主导,表现出静态化与稳定性,游移音与中立音的存在造成了大量半音化甚至“微分化”的装饰性音高形态,多变的音程结构对骨干音起到充分的装饰作用,给乐曲旋律带来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独特韵味,这便是西域音乐的典型风格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虽并未大量引用新疆音乐中常见的四分中立音{7}和纯粹西域特色乐器的原生音响,也未选择以现有的新疆民歌主题进行表层修饰的陈述方式,但通过凝练的旋律形态设计以及考究的发展手法,展现出西域音乐特有的浪漫意境。而旋律的装饰性和游移性,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西域音乐风格充分理解、提炼、内化之后的了然于心,也融汇了作者“‘揉音为根、吟咏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及‘单音化、线性化、色彩化、东方化’的创作思想”{8}。所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穹”{9},粗犷自由的西域音乐中最重要的装饰性特点,被作曲家精确描绘,在保留东方音乐对于曲线美追求的同时,更展现出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理性美(见谱例1)。
谱例1
一
纵观权吉浩的众多创作,他善于运用多样化创作技巧,激发民族音乐语言的独特魅力,如:1987年的民乐五重奏《宗》中“大胆借鉴和引用了十二音技法”表现朝鲜族古老的丧葬文化{1};1990年为十位民乐演奏家而作的《摇声探隐》中对“充满了微分音,几乎是不可度量的”{2}“摇声”奏法的开发与运用;2006年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窦娥冤》中“大提琴以大七度的双音滑奏”{3}表达窦娥的悲苦声屈;2007年民族室内乐《写意·锣鼓经》以琵琶“模仿多种京剧打击乐器音色”,以京胡、二胡模拟“念白、过门儿、唱腔”{4}等京剧元素的创作构思;2011年《雅之声—琴韵》将钢琴“幻化为”古琴,吟猱绰注,妙趣横生。凡此种种,充分体现出作曲家以妥帖的创作手法,对逐渐积累的多元民族化音乐语言的个性表达。《西域梦》创作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部室内乐作品采用了一种“混合”编制,其中既包括笙、二胡、琵琶、曲笛、小钹等传统的民族乐器确立作品的民族化“基调”,也使用了达铺等典型的新疆民族乐器,契合“西域”这一音乐主题,还融入西乐大提琴扎实、浑厚的音色。作品结构分为“慢-快-慢”三个规模均衡且性格鲜明的部分,具有不间断演奏的单章化与并列三部性结构相结合的特点。第一部分为优美清雅的慢板段;第二部分快板段中,热烈欢快的场面及重音不断转移,暗藏新疆木卡姆的独特韵律,极富动力性;结束部分那安静而富有新疆特色音调的清澈旋律及渐渐重叠的多调性“吟诵画面”,都赋予了音乐以浓郁的西域色彩。{5}
旋律是表达新疆{6}民族音乐风格的最鲜明要素。灵活的曲调以横向线性思维为主导,表现出静态化与稳定性,游移音与中立音的存在造成了大量半音化甚至“微分化”的装饰性音高形态,多变的音程结构对骨干音起到充分的装饰作用,给乐曲旋律带来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独特韵味,这便是西域音乐的典型风格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虽并未大量引用新疆音乐中常见的四分中立音{7}和纯粹西域特色乐器的原生音响,也未选择以现有的新疆民歌主题进行表层修饰的陈述方式,但通过凝练的旋律形态设计以及考究的发展手法,展现出西域音乐特有的浪漫意境。而旋律的装饰性和游移性,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西域音乐风格充分理解、提炼、内化之后的了然于心,也融汇了作者“‘揉音为根、吟咏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及‘单音化、线性化、色彩化、东方化’的创作思想”{8}。所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穹”{9},粗犷自由的西域音乐中最重要的装饰性特点,被作曲家精确描绘,在保留东方音乐对于曲线美追求的同时,更展现出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理性美(见谱例1)。
谱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