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专业结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就业、择业中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的导向,应用型人才专业结构是否完善,本文通过探讨专业知识结构与大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关系如何,找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能力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13-03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adjustment,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ducation in the transition mod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ofessionaltraining structure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ar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career choic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the guidanc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applied talents is perfect. throug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this paper find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Profession knowledge structure;Professional ability;Professional quality
我國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普通高等院校提出了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市场需求割裂开来,人才根本就没有与社会和市场相连接。如果人才培养模式不转型,优势教学项目也会被市场所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就日益重要起来。
一、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而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教育类型也由单一学术型向多种应用型演变的进行了转化(潘懋元,2010)。
1.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概念,把应用型人才作为管理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指的是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组织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柴达,2014)。简单地说,应用型人才不是培养科学家和学者,而是培养“运用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层次性特征。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通识教育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社会文明公民,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性、启发性课程;二是现代普通高等教育,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外语课程等内容,这些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长远发展潜力的影响巨大;三是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课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方记国,2014)。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大学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科课程之后成为职业人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作技能。
3.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有的学者又把它叫做KAQ模式或KSQ模式。“KAQ”分别为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或skill)、素质(Quality)的英文字头的组合, 此三要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赵璞,2014)。
在知识方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人知识数量和质量的反映, 它体现一个人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一方面, 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 即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 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与其他人才的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以浙江YX学院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因本研究探讨的是应用型本科中专业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影响,同时根据教学改革实际,选取的是进行应用型人才改革后的2013级学生(大四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也选择为2017年5月,对正在进行求职的应届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求职过程中的大学生最能反映就业能力高低、素质的优劣,这也能更加直观的通过问卷进行反应。样本选择了212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专业集中于经管类,去除掉不规范、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数为183.
2.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本文结合耐特 ( knight) 和约克(Yorke)提出的 USEM模型和应用型人才的KAQ(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的划分,将问卷划分为知识模块的K和就业能力的A和Q,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此在第二部分中包含了能力和素质两大部分,不再单列这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知识构成调查问卷,基于文献研究,我们按照知识的构成将知识(K)划分为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应用型)、行业前沿性四个维度,考虑到问卷问题较多,为了更好的获得问卷质量,本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量,经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26。第二部分是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这一模块包括能力(A)和素质(Q)两部分。项目将能力(A)划分为核心技能和学科理解力,能力主要观察学生在通过应用型本科的学习后,在求职过程中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项用“通过本科学习我具备了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题项测量;学科理解力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后对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自我理解程度,本项用“系统学习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对毕业去向有明确的认识”两个题项进行测量。素质(Q)的提升是应用型教学所追求的结果,转化为本课题的题项衡量,项目通过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职业人的所需要的素质划分为个人特质、元认知各两个维度。元认知是学生通过大学本科的学习,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源动力,属于个人素质范畴,个人特质是学生通过本科学习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素质提升,个人特质用“我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量。元认知用“应用型教学方式激发了我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大学学习让我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 两个题项测量,。就业能力量表一共包含6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59,拟合程度好。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知识结构得分
调研对象在知识结构四个维度上的均值差异仍然存在,说明大学生在知识构成上确实存在差异,且分数说明总体上大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知识前沿性上的得分都明显低于跨学科知识和应用型知识。大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平均分为3.73,在行业前沿上平均分为3.72。随着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在应用型知识的平均分上都呈现了较高的分数,是所有分数中的最高分,为4.46,可见,通过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应用型知识的获取、领会、实践等环节都大大加强,学生在专业精深程度有所加强。跨学科知识往往反映的是学生知识的广度,在这项得分上,学生平均分为4分,说明在知识“跨界”方面还有待加强。从这项得分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这两项得分虽然整体看也属于中高分段,但相较其他分数得分较不理想,但也要认识到,基础知识对文经管类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往往涉及到学生涵养。尽管这两项分数差距不大,但是相比而在知识深度,特别是,这一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上,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稍强,而在专业知识的精深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上存在不足。
2.知识结构对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影响
项目采用 Pearson分析法,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素质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发现,知识结构各维度与职业信心、职业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为进一步了解知识结构(K)如何影响就业能力(Q)与就业信心,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见表3~表5。选择知识结构的四项分别与代表职业能力的核心技能(A)、与代表职业素质(Q)的元认知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中哪一项因素更为关键。
在职业能力元认知1(“应用型教学方式激发了我的专业学习兴趣”)上,应用型知识对激发学生專业学习能力,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十分显著(P<0.01),跨学科知识也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意愿(P<0.05),这在经管类学生中很常见,由于经管类学生在知识上有重叠,这也符合经管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其它两个因素在此项中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启发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前沿性知识的渴求程度不高,或者在求职阶段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
职业素质元认知2(Q)(“大学学习让我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这项中,应用型知识对该项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其余三项因素均不显著。说明应用型知识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更为关键,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对来自专业的应用型知识的认同感更强,也对增强求职过程中的信心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必须注重知识各层次内容,基础知识、应用型知识、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信心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知识结构对核心技能A的影响上,应用型知识对核心技能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其余三项因素均不显著。这也说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大学生技能的提升中,应用型知识是关键步骤,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
在采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发现,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不一,对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来说,更为关键的知识在于应用型知识。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夯实大学生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知识深度,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四、总结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知识构成上存在差异,且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应用型知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优化至关重要。
研究结论厘清和明晰了知识结构(K)与大学生职业能力(A)、素质(Q)的关系,为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中所缺乏的,提升大学生能力和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关联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与应用型知识的短缺是同步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大学生应用型知识的短板,拓展知识深度,构筑精深厚实的专业知识,而提高应用型水平,拓展知识深度,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始。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有所长的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要求既具有深厚專业知识和广阔成长空间,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知识教学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体现专业深度和特色,另一方面又需要与实践结合,从锻炼学生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着手,培养其专业技能。同时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也需要紧密配合这一培养目标,实行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2]方计国,任俊生.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
[3]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6.
[4]赵璞.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童猛.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及其构建[J].教育理论研究 2014.8.
[6]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作者简介:郭玉华(1968.6-),女,吉林,嘉兴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孔翠(1987.4-),女,山东,嘉兴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能力导向、校企协同、双业并重”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研究(项目号:jg201524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能力 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13-03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adjustment,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education in the transition mod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ofessionaltraining structure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ar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career choic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is the guidanc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applied talents is perfect. through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this paper find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Profession knowledge structure;Professional ability;Professional quality
我國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普通高等院校提出了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与市场需求割裂开来,人才根本就没有与社会和市场相连接。如果人才培养模式不转型,优势教学项目也会被市场所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就日益重要起来。
一、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而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教育类型也由单一学术型向多种应用型演变的进行了转化(潘懋元,2010)。
1.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概念,把应用型人才作为管理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指的是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组织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柴达,2014)。简单地说,应用型人才不是培养科学家和学者,而是培养“运用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层次性特征。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通识教育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社会文明公民,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性、启发性课程;二是现代普通高等教育,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外语课程等内容,这些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长远发展潜力的影响巨大;三是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课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方记国,2014)。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大学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科课程之后成为职业人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作技能。
3.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有的学者又把它叫做KAQ模式或KSQ模式。“KAQ”分别为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或skill)、素质(Quality)的英文字头的组合, 此三要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赵璞,2014)。
在知识方面,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人知识数量和质量的反映, 它体现一个人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一方面, 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 即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 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 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够用”和“实用”为限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与其他人才的非常重要的能力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职业岗位群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再生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以浙江YX学院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因本研究探讨的是应用型本科中专业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的影响,同时根据教学改革实际,选取的是进行应用型人才改革后的2013级学生(大四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也选择为2017年5月,对正在进行求职的应届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求职过程中的大学生最能反映就业能力高低、素质的优劣,这也能更加直观的通过问卷进行反应。样本选择了212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专业集中于经管类,去除掉不规范、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数为183.
2.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由两大部分组成。本文结合耐特 ( knight) 和约克(Yorke)提出的 USEM模型和应用型人才的KAQ(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的划分,将问卷划分为知识模块的K和就业能力的A和Q,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此在第二部分中包含了能力和素质两大部分,不再单列这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知识构成调查问卷,基于文献研究,我们按照知识的构成将知识(K)划分为基础知识、跨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应用型)、行业前沿性四个维度,考虑到问卷问题较多,为了更好的获得问卷质量,本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测量,经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26。第二部分是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学生就业能力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这一模块包括能力(A)和素质(Q)两部分。项目将能力(A)划分为核心技能和学科理解力,能力主要观察学生在通过应用型本科的学习后,在求职过程中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项用“通过本科学习我具备了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题项测量;学科理解力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后对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自我理解程度,本项用“系统学习了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对毕业去向有明确的认识”两个题项进行测量。素质(Q)的提升是应用型教学所追求的结果,转化为本课题的题项衡量,项目通过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职业人的所需要的素质划分为个人特质、元认知各两个维度。元认知是学生通过大学本科的学习,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源动力,属于个人素质范畴,个人特质是学生通过本科学习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素质提升,个人特质用“我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测量。元认知用“应用型教学方式激发了我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大学学习让我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 两个题项测量,。就业能力量表一共包含6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59,拟合程度好。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知识结构得分
调研对象在知识结构四个维度上的均值差异仍然存在,说明大学生在知识构成上确实存在差异,且分数说明总体上大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知识前沿性上的得分都明显低于跨学科知识和应用型知识。大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平均分为3.73,在行业前沿上平均分为3.72。随着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在应用型知识的平均分上都呈现了较高的分数,是所有分数中的最高分,为4.46,可见,通过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改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应用型知识的获取、领会、实践等环节都大大加强,学生在专业精深程度有所加强。跨学科知识往往反映的是学生知识的广度,在这项得分上,学生平均分为4分,说明在知识“跨界”方面还有待加强。从这项得分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这两项得分虽然整体看也属于中高分段,但相较其他分数得分较不理想,但也要认识到,基础知识对文经管类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往往涉及到学生涵养。尽管这两项分数差距不大,但是相比而在知识深度,特别是,这一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上,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稍强,而在专业知识的精深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知识上存在不足。
2.知识结构对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影响
项目采用 Pearson分析法,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素质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发现,知识结构各维度与职业信心、职业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为进一步了解知识结构(K)如何影响就业能力(Q)与就业信心,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见表3~表5。选择知识结构的四项分别与代表职业能力的核心技能(A)、与代表职业素质(Q)的元认知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中哪一项因素更为关键。
在职业能力元认知1(“应用型教学方式激发了我的专业学习兴趣”)上,应用型知识对激发学生專业学习能力,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十分显著(P<0.01),跨学科知识也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意愿(P<0.05),这在经管类学生中很常见,由于经管类学生在知识上有重叠,这也符合经管类大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其它两个因素在此项中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从学生的角度看对启发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前沿性知识的渴求程度不高,或者在求职阶段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
职业素质元认知2(Q)(“大学学习让我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观、价值观、世界观”)这项中,应用型知识对该项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其余三项因素均不显著。说明应用型知识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更为关键,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对来自专业的应用型知识的认同感更强,也对增强求职过程中的信心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必须注重知识各层次内容,基础知识、应用型知识、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职业信心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知识结构对核心技能A的影响上,应用型知识对核心技能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其余三项因素均不显著。这也说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大学生技能的提升中,应用型知识是关键步骤,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
在采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后我们发现,知识结构各维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不一,对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来说,更为关键的知识在于应用型知识。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夯实大学生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知识深度,对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四、总结与思考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知识构成上存在差异,且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前沿性和基础知识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应用型知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优化至关重要。
研究结论厘清和明晰了知识结构(K)与大学生职业能力(A)、素质(Q)的关系,为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中所缺乏的,提升大学生能力和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与关联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应用型人才的短缺与应用型知识的短缺是同步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大学生应用型知识的短板,拓展知识深度,构筑精深厚实的专业知识,而提高应用型水平,拓展知识深度,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始。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有所长的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要求既具有深厚專业知识和广阔成长空间,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知识教学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有精深的理论知识,体现专业深度和特色,另一方面又需要与实践结合,从锻炼学生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着手,培养其专业技能。同时在教育教学方式上,也需要紧密配合这一培养目标,实行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2]方计国,任俊生.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
[3]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6.
[4]赵璞.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5]童猛.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及其构建[J].教育理论研究 2014.8.
[6]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作者简介:郭玉华(1968.6-),女,吉林,嘉兴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孔翠(1987.4-),女,山东,嘉兴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能力导向、校企协同、双业并重”型应用技术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研究(项目号:jg20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