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分析病例,其中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共20例,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共2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采取保守治疗的20例患者中治愈16例,治愈率为80.0%,采取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治愈率90.0%。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做出最佳治疗方案,这样才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肠瘘;临床治疗
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中不多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1]。虽然现在外科手术技术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取得很大的成就,然而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1]。要想防止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发生,必须及时诊治,采用的科学合理方法来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凡的意义。至此,文章通过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分别对此4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0例患者,全部患者在治疗前,经本院确诊为并发肠外瘘,将此4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其均龄为39岁。4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2例、18例。参与本次调查实验的所有患者的肠外瘘并发症均在术后的3至7d内发生,在4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中,有4例患者为胃肠吻合口瘘,20例患者为小肠瘘,16例患者为大肠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组
(1)持续通畅的腹腔引流;(2)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2周左右;(3)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4)在颈静脉进行插管行全肠外的营养,非蛋白质每天所补充的热量大概是103.67~124.60 kJ/(kg·d);而补充的蛋白质的量大概为15 g/(kg·d),具体的补液方法有:10%(或20%)脂肪乳500 ml(或250 ml)、11.4%复方氨基酸500 ml,谷氨酰胺100 ml、10%葡萄糖1500~2000 ml,水溶性维生素467.07 mg、复合微量元素10 ml,还有的就是混合液热量6012.24~6849.60 kJ[2]。支持的时间大概为16~45 d,之后便等到引流降低至100 ml以下,腹腔感染局限时,腹壁窦道形成,然后就会逐渐的慢慢开始应用肠内本身的营养,肠内营养可在12.5%的开头至15%的浓度,温度在40度左右,每个小时的注射量为40?50毫升,每日最大可用能量10467?12560千焦,之后在逐渐的增加输注的浓度与输液量。(5)使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序贯疗法。其中有6例高流量瘘在控制感染后,予思他宁的首次剂量250Lg推注量,然后6毫克静脉滴注24小时(250Lg/小时),连续7?19天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病人的血象恢复正常,胃肠道功能正常,引流显著减少(100毫升/天)给予生长激素肌肉注射后,8?10 U/D转换,连续使用12?18 D[3]。
1.2.2手术组
手术组的20例患者在经腹部CT、腹部查体,有9例患者因粘连程度较轻,感染局限而行早期确定手术;另有11例患者因粘连程度较重,感染范围较大而在肠瘘出现后的60d后进行手术治疗。
1.3疗效判定
患者在术后腹腔内感染较轻,粘连不重,局部瘘口较小,血运良好,且在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可以进行普通饮食为治愈。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在保守组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得到了痊愈,1例患者自动出院,3例患者因感染败血症而死亡。在手术组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得到了痊愈,1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因高流量瘘而死亡。保守组与手术组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肠外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腹部外伤和手术,瘘口流出大量的液体、消化酶和电解质,造成严重的并发症[4]。由于水以及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外溢肠液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围绕瘘口引起皮肤糜烂口,从而导致肠瘘的发生。在临床上,由于肠瘘的发生,所以容易使得腹腔之中流入消化道的内容物,从而引发腹膜炎、腹腔脓肿等症状,因此在对于肠瘘必须要尽早进行处理[5]。
文章通过对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对比后,发现手术组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死亡率要优于保守治疗组,并且在手术组中可以发现,行早期确定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时间要短于晚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此在肠瘘的临床诊治中,早行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薛利军,尹路,林谋斌,等.腹部手术后肠屡的诊疗体会[J].腹部外科,2010,23(4):227-229.
[2]王昊来,王军.30例肠外屡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2.
[3]尹新华,路艳茹.肠屡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72-573.
[4]任建安.黎介寿.重视肠瘘的早期诊断与快速治疗[J].河北医学,2009,15(9):280.
[5]李伟,李志霞.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肠瘘;临床治疗
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中不多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1]。虽然现在外科手术技术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取得很大的成就,然而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1]。要想防止胃肠道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发生,必须及时诊治,采用的科学合理方法来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非凡的意义。至此,文章通过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胃肠手术后发生肠瘘患者,分别对此4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0例患者,全部患者在治疗前,经本院确诊为并发肠外瘘,将此4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21~72岁,其均龄为39岁。4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2例、18例。参与本次调查实验的所有患者的肠外瘘并发症均在术后的3至7d内发生,在4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中,有4例患者为胃肠吻合口瘘,20例患者为小肠瘘,16例患者为大肠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组
(1)持续通畅的腹腔引流;(2)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2周左右;(3)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4)在颈静脉进行插管行全肠外的营养,非蛋白质每天所补充的热量大概是103.67~124.60 kJ/(kg·d);而补充的蛋白质的量大概为15 g/(kg·d),具体的补液方法有:10%(或20%)脂肪乳500 ml(或250 ml)、11.4%复方氨基酸500 ml,谷氨酰胺100 ml、10%葡萄糖1500~2000 ml,水溶性维生素467.07 mg、复合微量元素10 ml,还有的就是混合液热量6012.24~6849.60 kJ[2]。支持的时间大概为16~45 d,之后便等到引流降低至100 ml以下,腹腔感染局限时,腹壁窦道形成,然后就会逐渐的慢慢开始应用肠内本身的营养,肠内营养可在12.5%的开头至15%的浓度,温度在40度左右,每个小时的注射量为40?50毫升,每日最大可用能量10467?12560千焦,之后在逐渐的增加输注的浓度与输液量。(5)使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序贯疗法。其中有6例高流量瘘在控制感染后,予思他宁的首次剂量250Lg推注量,然后6毫克静脉滴注24小时(250Lg/小时),连续7?19天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病人的血象恢复正常,胃肠道功能正常,引流显著减少(100毫升/天)给予生长激素肌肉注射后,8?10 U/D转换,连续使用12?18 D[3]。
1.2.2手术组
手术组的20例患者在经腹部CT、腹部查体,有9例患者因粘连程度较轻,感染局限而行早期确定手术;另有11例患者因粘连程度较重,感染范围较大而在肠瘘出现后的60d后进行手术治疗。
1.3疗效判定
患者在术后腹腔内感染较轻,粘连不重,局部瘘口较小,血运良好,且在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可以进行普通饮食为治愈。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治疗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成组比较,并以x±s表示。以成组比较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在保守组20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得到了痊愈,1例患者自动出院,3例患者因感染败血症而死亡。在手术组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得到了痊愈,1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因高流量瘘而死亡。保守组与手术组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肠外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腹部外伤和手术,瘘口流出大量的液体、消化酶和电解质,造成严重的并发症[4]。由于水以及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外溢肠液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围绕瘘口引起皮肤糜烂口,从而导致肠瘘的发生。在临床上,由于肠瘘的发生,所以容易使得腹腔之中流入消化道的内容物,从而引发腹膜炎、腹腔脓肿等症状,因此在对于肠瘘必须要尽早进行处理[5]。
文章通过对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对比后,发现手术组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死亡率要优于保守治疗组,并且在手术组中可以发现,行早期确定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时间要短于晚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此在肠瘘的临床诊治中,早行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薛利军,尹路,林谋斌,等.腹部手术后肠屡的诊疗体会[J].腹部外科,2010,23(4):227-229.
[2]王昊来,王军.30例肠外屡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2.
[3]尹新华,路艳茹.肠屡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72-573.
[4]任建安.黎介寿.重视肠瘘的早期诊断与快速治疗[J].河北医学,2009,15(9):280.
[5]李伟,李志霞.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1-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