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课改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兴趣;效率;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 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
我们的数学教材有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并不太紧密,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实际;兴趣;效率;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 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
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24)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师几岁呢?(27)27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改组教材
我们的数学教材有的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并不太紧密,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大润发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边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边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体验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