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导致白垩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很多,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在白垩纪晚期即距今7000万年前后,由于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许多不适于环境变化的生物,开始了其灭绝的进程。到了距今6500万年时,确有一颗陨星撞击地球,这致命一击最终使那些早已“苟延残喘”、“度日如年”的生物全部灭绝了!而一些较能适应环境变化、生存能力较强的低等爬行类,如龟、蛇、蜥蜴等,以及较进化的一些鸟类、哺乳类,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以及较进化的被子植物类则躲过这场大浩劫而生存下来。当地球进入新生代时,这些生物占据了那些灭绝生物的地盘和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地球进入了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新时代。
至于白垩纪晚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什么?现普遍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板块运动加剧。白垩纪晚期正值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西藏、南极洲、非洲、南美洲等板块所形成的泛大陆开始解体并分别向北、向西漂移,导致地壳剧烈运动。这对火山、气候、地球磁场等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其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只不过现在人们还不完全清楚其过程。
2 火山猛烈喷发。白垩纪时期是地球火山大规模频繁喷发的时期,如印度次大陆火山持续不断的大规模喷发,导致大量火山物质堆积在德干高原地区,几乎相当于法国领土大小的面积上堆积了3000米厚的火山物质。在日本及我国东部沿海,特别是浙江全省及福建部分地区,火山活动也很频繁,长达上千万年断断续续的火山喷发,使浙江全省堆积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在江苏南部也有大量火山爆发,在现南京铁心桥一带就有上千米厚的火山沉积物。
尽管反对者认为火山喷发的影响是局部的,但考虑到白垩纪长达几千万年断断续续的火山喷发,且范围如此之广,所以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在辽宁西部之所以能发现大量保存极其完美的带毛、带羽毛的小型恐龙,大量带羽毛的鸟类以及大量精美的昆虫化石,就和这一地区的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出大量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及火山灰,使得动物突然死亡并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不致造成尸体腐烂或风化殆尽。这些火山灰沉积层如同极好的化石保护层,所以后人才能够看到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化石。
3 地球气候强烈变化。法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后发现,白垩纪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这是气温下降,两极冰帽形成,气候变冷变干的结果,从而导致植物大量减少。也有的学者认为,中生代地球上温暖潮湿,而且二氧化碳含量高,极适合恐龙所爱吃的植物群的生长;而到了中生代末期,气候干冷,且二氧化碳含量低,不适于那些植物群生长,导致草食恐龙食物大量减少,不得不吃下许多毒性很大的有花植物,从而威胁到恐龙的生存。人们从恐龙的骨骼中确也分析出许多这类毒素。
4 天体强烈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太阳耀斑强烈爆发及超新星爆发等,都会导致宇宙射线骤增,严重影响生物生长,甚至导致大批生物灭绝,据美国学者研究,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Y闪爆比热核炸弹产生的威力和破坏力要大得多,而且可能每500万年这种闪爆就会发生一次,由此毁灭地球上大量生物。
5 地球磁场强烈变化。地球磁场的存在使得太阳发射出的高能粒子流(俗称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在到达地球时发生偏离,使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但地球磁场的磁北极和磁南极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如1831年~1904年磁北极就移动了50千米。另外,磁场作用也有强有弱,甚至发生南、北极对换或倒转,而这时磁场作用最弱。196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一些海洋放射虫的灭绝与磁极转向几乎是同时的。后来的研究也表明,地史上一些灭绝事件也与磁极转向有关,如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就与当时磁场多次转向有关。白垩纪末也有类似情况。不过,有学者认为磁场倒转不会导致生物大批灭绝。但不能否认磁场强烈变化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很大影响的,如细菌在低磁场下生活72小时,其繁殖能力降低15倍。
6 自身免疫系统欠缺。在同样外因环境下,为什么有些生物没有灭绝而有些却灭绝了?显然这和生物的内因有关。恐龙的灭绝和它们免疫系统欠缺不无关系。它们体内不仅无完整的淋巴管道、淋巴结,而且仅有的免疫器官——胸腺发育也一般,这和鸟类有些相似,但鸟类同时尚有其他免疫器官,所以其免疫能力远强于恐龙;恐龙体内的抗体也缺乏多样性,所以无法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此外,恐龙作为冷血动物,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免疫细胞的增殖速度。其他冷血爬行动物如青蛙,就具有某些效力非凡的防御肽来弥补其免疫系统的欠缺,而恐龙则没有这种本领。在白垩纪晚期,环境的恶化导致病菌肆虐,与此同时,恐龙的免疫能力却进一步下降,终于使它们走上了灭绝之路。
7 繁殖严重受挫。此假说是我国恐龙蛋专家赵资奎提出的。科学家发现侏罗纪时恐龙化石多,但恐龙蛋化石少,因恐龙蛋都孵化出来了,剩下的破蛋壳片,就不易保存为化石。相反,到了白垩纪,尤其是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少,而恐龙蛋化石却很多。如河南西峡县一带和湖北郧县一带,这一时期的恐龙蛋化石成千上万,令人叹为观止。西峡附近整个白垩纪红色地层盆地都有恐龙蛋分布,恐龙蛋的地层有2~10层,最多处竟达20层,其延续时期当在百万年以上。通过对这些蛋用电子扫描、切片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恐龙蛋的蛋壳变薄,仅1毫米厚,而不是通常的2毫米厚,而有的蛋壳又过厚,或胚胎发育不全,导致许许多多的蛋没有孵化出来,有的地方甚至多达75%的蛋无法孵化,所以它们才能一窝窝完整地保存下来。
据最新研究测定,西峡恐龙蛋化石年代距今9300万~8300万年,也就是说,在陨星“光临”地球之前,恐龙的繁殖就已出现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人员认为,环境恶化、食物匮乏可能是主要原因,这造成恐龙蛋发育不全,甚至不能受精,致使蛋无法孵化,恐龙数量急剧减少,直至灭绝。
其他原因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仅从上述几点即已清楚表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不是在陨星撞击地球的短时间内促成的。纵观地,球的多次生物灭绝事件,也清楚表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才是造成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当然,不,同时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不尽相同,如白垩纪末的大灭绝,便可能是上述诸多原因,再加上陨星最后的致命一击。
责任编辑 庞 云
至于白垩纪晚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什么?现普遍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板块运动加剧。白垩纪晚期正值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西藏、南极洲、非洲、南美洲等板块所形成的泛大陆开始解体并分别向北、向西漂移,导致地壳剧烈运动。这对火山、气候、地球磁场等都会造成极大影响,其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只不过现在人们还不完全清楚其过程。
2 火山猛烈喷发。白垩纪时期是地球火山大规模频繁喷发的时期,如印度次大陆火山持续不断的大规模喷发,导致大量火山物质堆积在德干高原地区,几乎相当于法国领土大小的面积上堆积了3000米厚的火山物质。在日本及我国东部沿海,特别是浙江全省及福建部分地区,火山活动也很频繁,长达上千万年断断续续的火山喷发,使浙江全省堆积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在江苏南部也有大量火山爆发,在现南京铁心桥一带就有上千米厚的火山沉积物。
尽管反对者认为火山喷发的影响是局部的,但考虑到白垩纪长达几千万年断断续续的火山喷发,且范围如此之广,所以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在辽宁西部之所以能发现大量保存极其完美的带毛、带羽毛的小型恐龙,大量带羽毛的鸟类以及大量精美的昆虫化石,就和这一地区的火山喷发有关。火山喷出大量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及火山灰,使得动物突然死亡并被火山灰迅速掩埋,不致造成尸体腐烂或风化殆尽。这些火山灰沉积层如同极好的化石保护层,所以后人才能够看到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化石。
3 地球气候强烈变化。法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后发现,白垩纪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这是气温下降,两极冰帽形成,气候变冷变干的结果,从而导致植物大量减少。也有的学者认为,中生代地球上温暖潮湿,而且二氧化碳含量高,极适合恐龙所爱吃的植物群的生长;而到了中生代末期,气候干冷,且二氧化碳含量低,不适于那些植物群生长,导致草食恐龙食物大量减少,不得不吃下许多毒性很大的有花植物,从而威胁到恐龙的生存。人们从恐龙的骨骼中确也分析出许多这类毒素。
4 天体强烈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太阳耀斑强烈爆发及超新星爆发等,都会导致宇宙射线骤增,严重影响生物生长,甚至导致大批生物灭绝,据美国学者研究,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Y闪爆比热核炸弹产生的威力和破坏力要大得多,而且可能每500万年这种闪爆就会发生一次,由此毁灭地球上大量生物。
5 地球磁场强烈变化。地球磁场的存在使得太阳发射出的高能粒子流(俗称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在到达地球时发生偏离,使地球生物免受其害。但地球磁场的磁北极和磁南极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如1831年~1904年磁北极就移动了50千米。另外,磁场作用也有强有弱,甚至发生南、北极对换或倒转,而这时磁场作用最弱。196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一些海洋放射虫的灭绝与磁极转向几乎是同时的。后来的研究也表明,地史上一些灭绝事件也与磁极转向有关,如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就与当时磁场多次转向有关。白垩纪末也有类似情况。不过,有学者认为磁场倒转不会导致生物大批灭绝。但不能否认磁场强烈变化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很大影响的,如细菌在低磁场下生活72小时,其繁殖能力降低15倍。
6 自身免疫系统欠缺。在同样外因环境下,为什么有些生物没有灭绝而有些却灭绝了?显然这和生物的内因有关。恐龙的灭绝和它们免疫系统欠缺不无关系。它们体内不仅无完整的淋巴管道、淋巴结,而且仅有的免疫器官——胸腺发育也一般,这和鸟类有些相似,但鸟类同时尚有其他免疫器官,所以其免疫能力远强于恐龙;恐龙体内的抗体也缺乏多样性,所以无法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此外,恐龙作为冷血动物,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免疫细胞的增殖速度。其他冷血爬行动物如青蛙,就具有某些效力非凡的防御肽来弥补其免疫系统的欠缺,而恐龙则没有这种本领。在白垩纪晚期,环境的恶化导致病菌肆虐,与此同时,恐龙的免疫能力却进一步下降,终于使它们走上了灭绝之路。
7 繁殖严重受挫。此假说是我国恐龙蛋专家赵资奎提出的。科学家发现侏罗纪时恐龙化石多,但恐龙蛋化石少,因恐龙蛋都孵化出来了,剩下的破蛋壳片,就不易保存为化石。相反,到了白垩纪,尤其是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少,而恐龙蛋化石却很多。如河南西峡县一带和湖北郧县一带,这一时期的恐龙蛋化石成千上万,令人叹为观止。西峡附近整个白垩纪红色地层盆地都有恐龙蛋分布,恐龙蛋的地层有2~10层,最多处竟达20层,其延续时期当在百万年以上。通过对这些蛋用电子扫描、切片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恐龙蛋的蛋壳变薄,仅1毫米厚,而不是通常的2毫米厚,而有的蛋壳又过厚,或胚胎发育不全,导致许许多多的蛋没有孵化出来,有的地方甚至多达75%的蛋无法孵化,所以它们才能一窝窝完整地保存下来。
据最新研究测定,西峡恐龙蛋化石年代距今9300万~8300万年,也就是说,在陨星“光临”地球之前,恐龙的繁殖就已出现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人员认为,环境恶化、食物匮乏可能是主要原因,这造成恐龙蛋发育不全,甚至不能受精,致使蛋无法孵化,恐龙数量急剧减少,直至灭绝。
其他原因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仅从上述几点即已清楚表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不是在陨星撞击地球的短时间内促成的。纵观地,球的多次生物灭绝事件,也清楚表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才是造成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当然,不,同时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不尽相同,如白垩纪末的大灭绝,便可能是上述诸多原因,再加上陨星最后的致命一击。
责任编辑 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