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学引入教育已多年,可与之相适应的家校共建却面临诸多困境,我校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在学校的引领、助推下,经由“学校强制,家长被动——学校开放,家长接受——学校主动,家长关注——学校民主,家长乐意——学校努力,家长积极”的过程,逐步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探索出了五步四维多向的家校共建路径,以期构建家校共建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
本文以环县第五中学积极实践新生态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生态课堂实践、生态德育体系、教师生态成长机制、生态课程建设体系和生态教育互助体系等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的系列化实践研究为基础,从实践研究的角度对家校共建的生态化路径进行行动推进。
一、 家校共建的生态化
教育生态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得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关注教育问题,关注人的生命。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圈中的各个成员无论相识与否都会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生态现象通常被称为群体动力。学校、家庭分属于教育生态圈中的成员,只要两者紧密地沟通协作,彼此间的多维多向互动被激活,优势得到互补、融合,就可使群体动力最大化、效果最优化,这种教育合力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家校共建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互动为形式,以增强家校合作团队力、优化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为追求,全面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生态发展,提高二者的教育力与教育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目的。家校共建的生态化应该是学校和家庭通过相互协作达到的一种科学、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旨在共同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系统。
二、 学校引领、助推的必要性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可现实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管不问,尤其是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喻成爬一架人字梯,那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是人字的一面,只有两者相互支撑才会让孩子爬得更高。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作用凝聚合力。家校双方需要在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共同推进学生发展的向心力。
笔者所在的环县第五中学是2010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时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而新建的一所完全中学。该校在建校伊始就大力倡导“生态式教育”,尝试走新课改之路,力求把学校变成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的绿色环境。从建校以来,该校就积极建立联谊机制,着力营建信息畅通、互动高效的生态教育圈,对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但是,由于该校城镇户口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0%。家校共建面临诸多困境:其一,家长无家庭教育意识,更无家校共建意识,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尽了教育的义务,具体怎么教那是学校的事;其二,家庭教育无从谈起,父母外出打工赚钱,认为给孩子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是对孩子好,或留年迈老人在孩子身边,或让孩子孤身求学;其三,家长教育素养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要么过分溺爱,要么严厉苛责,甚至用棍棒教育;其四,家长无处习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想要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方法,可是社会上这类的培训中心少之又少。
家长背景和态度、教师的实践、学校及其周围的“气候”是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与家长参与之间存在方向和程度都不同的影响关系。基于此,要想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走出家校共建的困境,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就得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因素,学校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去唤醒家长,改变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有和学校沟通的意识,继而打通家校共建的渠道,架起家校共建的桥梁,引领家长、助推家长走上这桥梁,最后给予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只有以学校为主体引领家长,由学校搭建各种平台,吸引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让家长的教育责任得以回归,才能助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互相配合和支持,使两者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实现家校共建的生态化。
三、 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的实践探索
在我校“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学校的引领下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实现生态化的家校共建,经过几年探索实践,经由“学校强制,家长被动——学校开放,家长接受——学校主动,家长关注——学校民主,家长乐意——学校努力,家长积极”的过程,由观念到方法向家长逐步渗透,初步形成了五步四维多向的家校共建路径。
(一) 学校强制,家长被动的三级承包
很多家长把学生送进学校就不再过问,为了摆脱家校共建停滞不前的困境,学校选择主动出击,实行三级承包制度,“行政领导包年级、年级领导包班级、科任教师包学生”,下移管理重心,层层落实责任,强制让科任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理念并对具体教育方法做以指导。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政教处就将三级承包名单及反馈表(走访表和汇总表)下发每一承包人手中,每一位科任老师承包10~15个学生,要求老师走访所承包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状况,更重要的是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家长有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和学校携手协作的意识,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走访后教师将走访情况做以梳理上交政教处,同时在汇总表上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家长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转变,到学期末在汇总表上记录学生的转化情况并上交政教处,以备后期跟踪观察。
三级承包制度的落实点最终在科任老师,因为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和家长进行沟通就容易得多,在沟通中,就为家长和学校架起了一座桥梁。多次走访后,家长就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愿意配合老师转变学生存在的问题,自然就有了家校共建的意识,而且,通过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家校双方对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更深刻,有利于双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关键词: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
本文以环县第五中学积极实践新生态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生态课堂实践、生态德育体系、教师生态成长机制、生态课程建设体系和生态教育互助体系等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的系列化实践研究为基础,从实践研究的角度对家校共建的生态化路径进行行动推进。
一、 家校共建的生态化
教育生态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得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关注教育问题,关注人的生命。从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圈中的各个成员无论相识与否都会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生态现象通常被称为群体动力。学校、家庭分属于教育生态圈中的成员,只要两者紧密地沟通协作,彼此间的多维多向互动被激活,优势得到互补、融合,就可使群体动力最大化、效果最优化,这种教育合力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家校共建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互动为形式,以增强家校合作团队力、优化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为追求,全面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生态发展,提高二者的教育力与教育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目的。家校共建的生态化应该是学校和家庭通过相互协作达到的一种科学、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旨在共同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系统。
二、 学校引领、助推的必要性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可现实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管不问,尤其是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比喻成爬一架人字梯,那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别是人字的一面,只有两者相互支撑才会让孩子爬得更高。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相互作用凝聚合力。家校双方需要在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一种共同推进学生发展的向心力。
笔者所在的环县第五中学是2010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时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而新建的一所完全中学。该校在建校伊始就大力倡导“生态式教育”,尝试走新课改之路,力求把学校变成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的绿色环境。从建校以来,该校就积极建立联谊机制,着力营建信息畅通、互动高效的生态教育圈,对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不断地进行着探索。
但是,由于该校城镇户口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10%。家校共建面临诸多困境:其一,家长无家庭教育意识,更无家校共建意识,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尽了教育的义务,具体怎么教那是学校的事;其二,家庭教育无从谈起,父母外出打工赚钱,认为给孩子一定的经济基础就是对孩子好,或留年迈老人在孩子身边,或让孩子孤身求学;其三,家长教育素养低,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要么过分溺爱,要么严厉苛责,甚至用棍棒教育;其四,家长无处习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想要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方法,可是社会上这类的培训中心少之又少。
家长背景和态度、教师的实践、学校及其周围的“气候”是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与家长参与之间存在方向和程度都不同的影响关系。基于此,要想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走出家校共建的困境,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就得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因素,学校就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去唤醒家长,改变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有和学校沟通的意识,继而打通家校共建的渠道,架起家校共建的桥梁,引领家长、助推家长走上这桥梁,最后给予他们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只有以学校为主体引领家长,由学校搭建各种平台,吸引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让家长的教育责任得以回归,才能助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互相配合和支持,使两者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实现家校共建的生态化。
三、 家校共建生态化路径的实践探索
在我校“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学校的引领下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实现生态化的家校共建,经过几年探索实践,经由“学校强制,家长被动——学校开放,家长接受——学校主动,家长关注——学校民主,家长乐意——学校努力,家长积极”的过程,由观念到方法向家长逐步渗透,初步形成了五步四维多向的家校共建路径。
(一) 学校强制,家长被动的三级承包
很多家长把学生送进学校就不再过问,为了摆脱家校共建停滞不前的困境,学校选择主动出击,实行三级承包制度,“行政领导包年级、年级领导包班级、科任教师包学生”,下移管理重心,层层落实责任,强制让科任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理念并对具体教育方法做以指导。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政教处就将三级承包名单及反馈表(走访表和汇总表)下发每一承包人手中,每一位科任老师承包10~15个学生,要求老师走访所承包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家中的表现,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状况,更重要的是给家长做思想工作,让家长有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和学校携手协作的意识,引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走访后教师将走访情况做以梳理上交政教处,同时在汇总表上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家长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转变,到学期末在汇总表上记录学生的转化情况并上交政教处,以备后期跟踪观察。
三级承包制度的落实点最终在科任老师,因为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和家长进行沟通就容易得多,在沟通中,就为家长和学校架起了一座桥梁。多次走访后,家长就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愿意配合老师转变学生存在的问题,自然就有了家校共建的意识,而且,通过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家校双方对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更深刻,有利于双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