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组建,教师从中引导和管理的组织。学生社团在时代进程中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而农村初中的学生社团在时代环境的发展和影响下,还存在一些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社团;发展现状
   学生社团是当前初中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它以学生自愿选择为基础,涉及多种文化、艺术或学术方面,是以爱好集聚为一体的学习组织。它是完成常规课程学习后的课余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在相互磨合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校组织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初级中学学生社团产生的原因
   首先,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阶段,生理机能旺盛,课程内的学习往往无法释放他们全部的能量,也无法实现社会性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因而促使学校和教师拓展其他渠道,比如各类社团,来帮助学生释放多余的能量,激发隐藏的潜力。
   其次,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全面开花,新的教育改革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首要教育实施的参考原则。在民主、自强的时代信念中,初中传统的文化课程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培育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
   二、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初级中学是社团发展和壮大的主要阵地,而相对滞后的制度以及匮乏的教育资源等,导致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社团在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下面从社团内、外部的角度对初级中学社团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一)社团外部环境问题
   1.学校对社团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较多农村初级中学还将教育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文化课程的“提分”技能上,很多学校认为社团无益于应试能力的提升,因此对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社团组建或不组建都可以,更有甚者,觉得参与社团还会影响学生日常的文化知识学习,继而产生反对的声音。从而导致学生社团成了可有可无的组织,社团活动的时间也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
   2.学校缺乏投入资源,社团建设困难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较于城镇地区较为短缺,甚至匮乏。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课程的开设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尤其是农村初级中学的社团组建资源,由于学校资源的整体缺乏,抑或是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学生社团建设需要的资源无法得到满足,基本的构建资源,如篮球社、舞蹈社、花艺社等的基本材料不能配置齐全,社团建设无法完成,即使组建了也无法开展具体的社团活动,形同虚设。因此,外部构建资源的缺失导致农村中学学生社团设立存在较大困难,推进缓慢。
   (二)内部组织建设问题
   1.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社团内部而言,农村初级中学已经组建的社团也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当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规范性,而不健全的社团管理制度使得社團活动的开展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活动的开展往往虎头蛇尾,很多学生更有可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或者另选其他社团。左顾右盼、左挑右选往往会使学生在社团选择中浪费宝贵的活动时间,最后导致什么兴趣或技能都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
   2.教师指导力量薄弱或配备不足
   社团除了兴趣的聚集,还包括技能的拓展,因此很多社团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进行指导。而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社团专业教师配置不足,或者配置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指导力量薄弱,无法有效地对开展活动的学生进行指导,这就导致诸如舞蹈、动漫、武术、科幻、围棋等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对于专业水平要求较低的社团,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也将使社团活动成了学生聚集聊天的场所,使得社团活动逐渐远离其开设目标。
   3.社团开设理念传达不到位,学生参与度低
   社团活动是对学生课内文化课程的一种补充形式,它基于学生的兴趣、技能培养,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升美育等,可谓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与文化课程教育相辅相成。而农村初级中学往往对开设社团的理念传达不到位,家长不能理解,继而不支持学生参与,而学生也无法正确理解学生社团组建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参与人员过少,开展社团活动的可操作性过低。
   4.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社团活动流于形式
   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衡量学生的任何一项活动表现,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更加有的放矢,获得精神鼓励。而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社团忽略了评价体系的建立,只注重社团活动的开展流程及时间安排,没有将评价环节纳入社团活动,从而导致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反思,活动成果无法及时获得认可,逐渐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社团活动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傅海军.农村中学社团活动的资源整合及实践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2]赵亚利.农村中学社团活动运行现状调查研究:以兰州X中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
   注: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课题“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社团组织管理策略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0]G257)。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更是一种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熏陶.文化意识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当中,部分老师忽略
读书可以涤荡思想,陶冶性情.充满书香味的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因此,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在打造书香校园上狠下功夫,从营造优美典雅的校园文化入手,探索出独具
摘 要:微课教学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应用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不仅能够提升初中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针对核心素养下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微课;初中英语;应用策略   英语教学在整个初中教育所占据的地位和展现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门学科堪称当前素质教
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面临着一定问题与困境,亟待解决,如教师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始终较为保守、固化且单一,习惯沿用传统英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而想让初
逻辑推理能力针对促进初中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而且逻辑推理也是分析与探索初中数学知识的关键能力,具备严谨性与条理性等特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
尽管各中小学校都把生命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但学生的生命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为提高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是义务教育的结束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层面而言,一定要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小学老师德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少先队活动可以让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责任意识.少先队活动是小学老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
介绍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援助的主要形式和遇到的问题,进而探索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心理援助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开展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