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题目: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2a(a>0),AC⊥x轴于点C,且△AOC的面积为2,求△AOB的面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2a(a>0),AC⊥x轴于点C,且△AOC的面积为2,求△AOB的面积。
其他文献
Ⅰ.选择填空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1. How does Tina ______ a model plane? A. makesB . to makeC. makeD. making 2. How many ______ do we need? A. pepper and mushroom B. peppers and mushrooms C.
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目标要求实施的重要对象,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借助于知识教学、问题训练和思考分析等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和素养。”教师通过对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了问题案例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功效。笔者根据在二次函数问题教学活动中的体会和感悟,对问题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简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三首数学诗:诗人田地先生的《我是0》,诗人沈致远先生的《圆周率》以及高笑先生的《的自白》. 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敬意. 我是0 我是圈圈; 我是点点. 我是空虚; 我是饱满. 我是静止; 我是发展. 我是衰迈; 我是华年. 我是可摸的平面; 我是
学习初中数学几何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思维不清晰,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解题方法,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下面本文就对初中几何解题思路进行归纳分析。 一、初中几何题的常见的解题方法 初中的几何题中,其实常见的题型并不多,证明题是最常见的。而证明题中,又以线段或角的一些关系的证明最为常见。对线段关系的证明通常包括相等及其和差关系的证明。其中,相等关系的证明是学
一、试题回放 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阶梯电价”的有关文件要求,某市结合地方实际,决定从2012年5月1日起对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收费,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 该市一户居民在2012年5月以后,某月用电x千瓦时, 当月交电费y元,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1)上表中,a= ,b= ;(2)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试行“阶梯电价”收费以前,该市电价收费标准都是0.60元/千瓦时,该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5分) 2. 将括号中提供的词语,填在横线上。(4分) (1)他用两手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______干了泪。(缩、拭、攀、倾)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 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
我们知道,若师生之间要建立共同发展的和谐教学关系,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办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们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必须具备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学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教学活动涉及的教学因素多种多样,如何进行有效融合,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重要课题。本人现结合实践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一、利用教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散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互相交谈的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本文形散神聚,全文紧扣“望月”拓展思路,通过记叙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展现了舅舅、外甥和诗人眼中的月亮的神奇。 2.教学对象分析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内容可感,再加上孩子天
【阅读提示】 2006年6月7日,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去世了。遵照琦君的遗嘱,她的骨灰被运回温州老家,安放于“琦君文学馆”现址。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其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30余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