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及其防护技术措施

来源 :电气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ui19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简要阐述了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重点阐述了静电的防护技术措施。
  关键词 静电 防护技术措施危害
  
  1 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
  
  所谓静电,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两种物体当紧密接触后再分离时,两种物体之间因发生电子转移而带有不同性质的静电电荷。一般认为,当两种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25×10-8cm时,即会发生电子转移而产生静电。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静电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或者紧密接触后又分离而产生的。另外当物体受热、受压、撕裂、剥离、拉伸、撞击、电解以及受其他带电体的感应时,也可能产生静电。无论物体 的种类和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如何,均能购产生静电。
  


  静电具有电量小、电压高等特点。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高电压时,则容易引起三种形式的放电: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静电的危害性较大,轻者会导致生产质量事故,重者会造成人体静电电击事故甚至会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
  
  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影响物体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有物体的特性、物体的表面状态、物体的带电履历、物体的接触面积、物体的接触压力及物体的分离速度等。由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产生静电的难易程度是不相同的。相互摩擦或互相接触和分离的两物质,在《静电起电极性序列表》(见表1)中排位距离越远,产生的静电越大;表面粗糙、被油、水污染的物体,有增加静电量的倾向;两物体在初次接触和分离时产生的静电量较大;两物体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越大,产生的静电越大;两物体接触后分离速度越快,产生的静电越大。
  
  3 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的工艺过程
  
  固体物质在大面积的相互磨擦时、在压力下接触后而分离时、在挤出或过滤时、在粉碎或研磨时、在混合或搅拌时等工艺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高电阻液体在管道中高速(超过1m/s)流动时、在管口喷出时、在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或飞溅时等工艺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气在管道中流动时、在从管口喷出时等工艺过程中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产生静电电荷的多少与生产物料的性质和数量、摩擦力的大小和摩擦长度、液体和气体的分离或喷射强度、粉体粒度等因素有关。
  
  4 静电的防护技术措施
  
  4.1 静电的基本防护技术措施
  (1)减少静电荷产生: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和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2)使静电荷尽快地消失: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在任何条件下,体积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106Ω·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107Ω的固体表面)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做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在任何条件下,体积电阻率大于1×106Ω·m、小于1×10Ω·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大于1×107Ω、小于1×1011Ω的固体表面)则应做间接接地。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均不应大于1×106Ω。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0Ω。
  在生产场所内,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增加至50%以上(0区禁止使用)。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1010Ω·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1011Ω的固体表面)。对于高带电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适量的防静电添加剂。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接地。
  (3)带电体应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或利用各种形式的金属网,减少静电的积蓄。同时屏蔽体或金属网应可靠接地。
  (4)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装备时,应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容器内细长突出物或告速剥离)。
  (5)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在爆炸下限以下(如减少泄露或加强通风)。
  (6)限制静电非导体材料制品的暴露面积及宽度。
  (7)在遇到分层或套叠的结构时避免使用静电非导体材料。
  (8)在静电危险场所使用的软管及绳索的单位长度电阻值应在1×103Ω/m~1×106Ω/m之间。
  (9)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内禁止使用金属链。
  (10)使用静电消除器迅速消除静电,但应注意正负电荷极性、安装位置及防爆类型等要求。
  
  4.2 固体物料静电的防护技术措施
  (1)非金属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与金属导体相互联结时,紧密接触面积应大于20cm2
  (2)架空配管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持可靠的电气连接(室外要满足防雷规程)。
  (3)防静电接地线不得利用电源零线,不得与防直击雷地线共用。
  (4)在进行间接接地时,可在金属导体与非金属导体或静电亚导体之间加设金属箔,或涂导电性涂料或涂导电膏以减少接触电阻。
  


  (5)油罐汽车在装卸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可卷式),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和装卸设备相互连接起来。接地线的联接,应在油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有条件时可尽量采用接地设备与启动装卸用泵相互间能联锁的装置。
  (6)在振动和移动频繁的器件上用的接地导体禁止用单股线及金属链,应采用6mm2的裸绞线或编织线。
  
  4.3 液态物料静电的防护技术措施
  (1)控制烃类液体灌装时的流速VD≤0.8。式中:V-烃类液体的流速(m/s);
  D-鹤管内径(m)。
  大鹤管装车出口流速可以超过以上计算值,但不得大于5m/s。灌装汽车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允许流速VD≤0.5。
  (2)在输送和灌装过程中,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部入罐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
  (3)对罐车等大型容器灌装烃类液体时,宜从底部进油。若必须从顶部进油时,则其注油管宜伸入罐内离罐底不大于200mm。在注油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4)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容的第二物相杂质(如水等),并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底和管道中的积水。当混有第二物相杂质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以内。
  (5)在贮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6)当液体带电很高时(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处)可先通过缓和器后再输出进行灌装。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内的停留时间为缓和时间的3倍。
  (7)烃类液体的检尺、测温和采样等工作必须在液体静置一段时间(10~50m3容器,10~15min)后进行。取样器、测温器和检尺等工具在操作中应接地或采用具有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应优先采用红外、超声等原理的装备。禁止在恶劣天气(高温、雷雨等)时进行以上操作。
  (8)在烃类液体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使电导率提高N250ps/m以上。其容器应是静电导体并可靠接地,且需定期检测其导电率是否符合规定值。
  (9)当不能以控制流速等方法来减少静电积聚时,可以在管道的末端装设液体静电消除器。
  (10)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且在相接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
  (11)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导静电的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
  
  4.4 气态粉态物料静电的防护技术措施
  (1)在工艺设备的结构设计上应避免粉料的滞留、堆积和飞扬,同时还应配置必要的密闭、清扫和排放装置。
  (2)粉料的粒径越细,越易起电和点燃。无特殊要求,应尽量避免使用粒径在75um以下的粉料。
  (3)气流粉态物料输送系统内,应防止偶然性外来金属导体混入,成为对地绝缘的导体。
  (4)设备、部件和管道尽量采用金属导体材料制作。采用静电非导体时,须评价其起电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5)必要时可在气流输送系统的管道中央,顺其走向加设两端接地的金属线,以降低管内静电电位。也可采取专用的管道静电消除器。
  (6)对于强烈带电的粉料,宜先输入小体积的金属接地容器内,待静电消除后再装入大料仓。
  (7)大型料仓内部不应有突出的接地导体。在顶部进料时,进料口不得伸出,应与仓顶取平。
  (8)对于粒径在30um以下及筒仓直径在1.5m以上
其他文献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作为电网企业的工会组织,在促进企业发展上有所作为、不辱使命,关键是将工会的重点工作自觉融入到企业中心工作中去,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广大职工的权益,包括职工从事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与生命权。找准工会业务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链接点,积极参与并切实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期刊
AMS(KYN96)—12kVlE级核电中压开关设备的鉴定和应用  【摘 要】 结合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介绍了核电站1E级核电中压开关设备分级、定义、主要要求;总结AMS(KYN96)-12kV中压开关设备进行1E级核电设备的鉴定程序,为国内同类型开关设备厂家提供参考。同时介绍了AMS(KYN96)-12kV 1E级核电中压开关设备的产品范围。  【关键词】 AMS(KYN96)-12kV 
期刊
【摘 要】 真空压力凝胶(VPG)技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互感器成型工艺,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真空浇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为了填补这一技术空白,攻关小组经过不懈努力,结合理论与实际,终于摸索出成套VPG成型工艺。通过整个试验过程,可以看出VPG工艺完全具备生产电流、电压互感器的能力,并且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标准中的要求。文章从原理依据、工艺设备、工艺简介、试
期刊
摘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对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意义灵活运用,提供机会让学生张扬个性,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给予针对性学习指导,对其信息素养予以全面培养。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职信息技术与个性化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的途径,旨在增强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  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充满个性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进而使学生人格得以健康发展,并最终形成独特性与创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行业带来的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各大平台层出不穷,利用“微资源”的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地在教育界出现。中职教育当前正在不断的推行教职信息化,因此对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微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不断的推进教职信息化,建设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微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以此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关键词:微资源;教职信息化;建设;
期刊
前言:笔者进行教学的学校位于苏州太仓,经过仔细认真的调查和走访,对所教课班级全体学生的家庭网络覆盖情况进行收集,学生的家庭100%有电脑和网络,具备上网的条件。就这样,让所有学生一齐使用“一起作业网”,在网络上完成课后作业和知识的学习的作业方式应运而生。。  1 “互联网+”背景下“一起作业”形式概述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在中国的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而就语言教学本身来讲,教学形式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所培养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修改培养计划和策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例,从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及具体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加以阐述,为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 研究背景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
期刊
摘要: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何为读者提供最好的阅读空间,吸引读者来图书馆看书学习,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网络传输信息已成定势的年代,图书馆的作用逐渐退化。本文从图书馆的设计来探讨,如何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空间,吸引更多读者来馆学习。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空间设计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概括了书和图书馆的神圣地位以及人们对图书馆的向
期刊
摘要 针对某220kV变电站站用电源分段开关,原来采用的电磁式继电器构成的自投装置拆除后,重新改造配置新型微机型自投装置。对其改造设计的接线特点以及改造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作了阐述。  关键词 站用电源 分段开关自投改造    1 概述    由于220kV变电站在电网中所处的重要性,因此对其站用电源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220kV变电站
期刊
摘要 高频保护是以输电线载波通道作为通信的纵联保护,广泛应用于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无时限快速原理保护。文章说明了高频保护的组成元件的功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列举了两起高频保护拒动事故,并制定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频保护、拒动、防范措施。    1 高频保护的概念    高频保护是以输电线载波通道作为通信的纵联保护,广泛应用于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