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实施新课程的教师阻力及其突破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新课程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就对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借此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本文对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中学体育师资素质和能力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实施以来,中学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中学体育教师个人素质方面的局限性,已经对新课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真正承担起中学体育教学的重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首先应对当下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多所中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目前中学体育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文化素养较低
  目前,大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很小就开始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在各项体育项目上都达到一定水准,但是长时间的训练难免会影响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就造成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层次。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学体育教师进入学校教书育人之前的岗前培训中,往往忽视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和讲解,却过分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体育作为一门科学,其中蕴含大量的知识和理论,不是仅仅依靠肢体方面的训练就能够充分实现它的本质的。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都很有限,在很多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认真学习这些体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体育的本质逐渐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学科背后蕴含的价值知之甚少,还根本没有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造成了教师自身体育理论知识的缺乏,根本不能把体育的真谛融入教学中,使得体育课程丧失了应有的巨大价值。
  2.部分教师教育态度消极
  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我国中学生源的大落差,中学面临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各中学之间竞争激烈,而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应试能力之争、升学率之争,而体育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是没有显性关系的,在应试教育的牵引下,许多中学着眼于自身的短期利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受到忽视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变。
  安儒亮曾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把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偏低的成因主要归为以下五个方面:①教师的物质待遇;②学校管理和领导行为;③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④教师的人际关系;⑤社会环境因素;诸多外在因素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1]有些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事业热情淡漠、缺乏事业心和进取心。还有的教师根本不把体育教学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来看待,而只是作为一个差事来应付,很自然地在工作中难有上进心和创造性。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推进、实施需要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进行,这种消极应付的态度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教育科研的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教育界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呼声的日益高涨,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大多数教师不重视这项工作,缺乏教育科研的能力。江西省的一份调查表明,53%的中学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无必要;69%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教育研究部门的事;34%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和推进素质教育关系不大;73%的教师对现代教学思想不了解;有76%的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新动态、新成果不了解;有83%的教师没有读过新版的本学科大学教材;有67%的教师在一年内没有读过教育理论杂志,有91%的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1]。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程取得突破的措施
  
  1.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新时期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实际上也是对新时期教师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我国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已初步确立,就是“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职业育人”[2]。
  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并不是基于对硬性规定的绝对遵守,而是教师本人应当把职业道德的规范真正融入大脑、消化在血液中,了解到职业道德的真实意义所在。道德的约束只是一种外在的硬性规定,是习惯意义上大众理解的对于事件的处理方式。而道德的真正意义在于发自内心的自我的约束和完善。自我主动寻求道德的完善和提升,主动增强自我的素质,对教育对象进行依据实际情况能动的教导,只有这样的教师才真正从价值层面上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向新课程的要求努力完善自己。
  2.教学理想的塑造
  教学理想是一个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最高目的。教学理想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终极体现。理想对于任何一个个体和事业来说都是其灵魂所在,教育理想和师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如果失去了理想,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失去了构建的基础。由此看来,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首先要依赖于教学理想的塑造与明确。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准较低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理想的短浅,教学信心的缺乏。当下中学教学中反映出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缺乏工作热情,普遍觉得工作的前途渺茫,没有真正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限制和制约了我国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且其消极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这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无视民族大业的行为正是教学理想短浅所致的职业道德的丧失。
  教学理想是教师对于其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追求的最高目标。高尚、远大的教学理想能够使教师在日常的平凡的教学活动中被激发出无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中,应该首先确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进步的远大教育理想,明确体育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创新力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到几代人的思想意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新课程条件下,教育理想应该努力被树立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尚教育理想。其次,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该职业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重。教师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对学生有爱心,有献身教育的巨大动力。特别是中学体育教师要培养对中学体育事业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学基础体育教学中去。
  3.个人修养的提高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决定着教师的精神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等老师给教师素质所下的定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3]由此可见,教师个人修养在教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由于体育学科的课程设置的特殊性较之于其他学科课程更为生动而直观,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修养。
  “教师良好的个性修养所包含的心理品质一般包括持久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及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豁达的心胸等。教师的个性修养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和他们品德的形成及人格的塑造。而且对教师自身来说,个性修养不仅是自身素质结构的核心之一,并且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2]。面对新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中学体育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努力培养和提高自我的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该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以一个稳定、乐观的积极心态去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惟有这样,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等.当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时报,2000(4).
  [2]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1997.
  [3] 林崇德.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1).
  (责任编辑付一静)
其他文献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通过舆论媒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即时性和
民生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它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共同构成我们党的“三大作风”,它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武汉大学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盈富泰克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获得上千万元的科技风险投资。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体育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学者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来认识学校体育。在此,我们所要致力于营造的文化体育就是以生命的完整性、需要性、精神性和现实性为依据,以完整的生命、精神生命的提升为最终目的的来重建课堂操作体系,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相互激励、相互完善、共生共长的动态生长过程。    一、体育文化神韵的展示    文化视野下的学校体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是理智
一、教育的生命意蕴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  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
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迫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必须和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力行绿色环保模式,并且不得迟疑。无论现在抑或将来,都应该以生态保护为第一要务,因此工业产品设
一、幼儿的认知场层级理论幼儿的认知场层级理论是指幼儿在认知客观事物的时候遵循的一个认知场层级变化的规律。这一认知场内的认知层级是由里向外逐渐地变化。这一变化的过
当代教育家钱初熹博士在谈到21世纪美术教育发展时指出:“从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及运用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美术将全方位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美术的机会将越来越多。”21世纪是一个新的图象化时代,它与语言、声音、运动等重新构造其学校知识和体系。而美术所呈现的现象、情感与审美等突出的个性取向,使得我们在看待美术的时候往往是从人的角度进行的。    一、我国美术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兵团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命令式地"一刀切"调整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同时还
人与空间内的各个环境因子都存在着互动行为,或与周边的各类装置互动,或者与环境中的各类物理因子和广延因子存在着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影响用户的体感交互体验。在对教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