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学校教育是一种群体教育,数学学习表现存在着的学生差异是数学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差异教学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差异教学差异高中数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其素质、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各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傳统意义上的照顾优才、放弃差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5],而是坚持“导优补差”的原则,即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6]。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差异教学的根本思想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根据差异的性质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是在同一教师、同一教材的班集体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同一的教学效果,“差异”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不同过程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发展的结果就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
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①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困难学生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困难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中等水平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优等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② 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学困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中等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他人;学优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身边的同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差异高中数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校,其素质、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各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富有革新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教学可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傳统意义上的照顾优才、放弃差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5],而是坚持“导优补差”的原则,即发掘学生优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6]。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生成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这正体现了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差异教学的根本思想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根据差异的性质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是在同一教师、同一教材的班集体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同一的教学效果,“差异”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不同过程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发展的结果就是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
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认识自己,开发自己,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①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顾及优等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困难学生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例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困难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中等水平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优等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② 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学困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中等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他人;学优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身边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