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重拍经典剧目已成为影视界的热点,为此,如何改编既有的传统经典就成为当下时尚的话题。通过动画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看出,在保持与继承传统经典内核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时尚元素,才能使传统经典在当代重新复活,这是改编传统经典应当持有的基本立场。
[关键词]经典 传统 复活 元素
传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凝聚在过去的制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各种民间流传的故事当中,使代与代之间保持着某种连续性,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所认为的,“人类社会保存了许多它们所继承的东西,这不是因为人们热爱这些东西,而且因为他们认识到,没有这些东西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如果剥夺掉他们所具有的传统,他们便既没有物质资源,也没有知识才能、道德力量和眼光来提供在世界中建设家园所需要的东西。”可见,传统不是可有可无,可要可不要的东西,也不单纯在精神层面。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呢?是坚守传统文化的古典性与纯粹性,承担可能遭遇淡出现代社会险风,还是巧妙地融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经典在当代社会中复活呢?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变化,必然也会引起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因此,对待传统就不能简单地把古代的经典移植到今天来,而是针对当下语境,在保持与继承传统精神内核的前提下,让经典在当代重新复活。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经典应当持有的立场。而2003年12月31日与2004年1月16日分别在台湾与内地上演的,由台湾中影公司与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坚持了这一立场的典型案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大故事之一。在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结为兄弟,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十八相送。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后,去英台家求婚。但英台父母已将其女许婚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后,梁山伯抱病归家,不久病亡。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双起舞。这一部凄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1959年,陈钢、何占豪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后,更是家喻户晓。这一故事还先后被改编成越剧、黄梅戏、京剧等。近年上演的动画电影《梁祝》又对传统的故事作了“现代化”的创造。它历经数年策划,投资数千万,以当今的视角与创新的动画技术对原创作了重新的阐释,使这一传统经典故事在当今青年人中得到复活。
动画片《梁祝》是一部颇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电影。对于那些80后甚至90后,吃着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咖啡馆、霓虹灯、化妆品、时装、广告等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是难以奢望他们去剧院欣赏古典剧目,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但是,动画电影《梁祝》却让他们主动走进剧场,并为那首主题歌曲《蝴蝶》如痴如醉。该片的DVD、VCD紧随电影上市,附送了由刘若英、萧亚轩和吴宗宪三人演唱主题歌MV的影碟,征订量超过百万,创下中国动画片的最高纪录。这足已证明年轻人对这部“经典”不同寻常的期待。缘其故,正是电影中许多现代的时尚元素吸引了青年群体的眼球,融传统性与当代性于一体,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画的艺术形式使影片具有现代性特征
动画虽然还算不上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受众对象已从过去的低年龄儿童拓展开去,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新宠。艺术表现形式也已从过去的手工绘图到如今的3D制作,增加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如场景的设计、背景的意境化、情节的多重切换以及3D所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都从不同的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的好奇心《梁祝》中诗意化了的湖岸,柳枝依依,荷叶亭亭,巨大的毛芋叶,既体现了传统绘画的特征,又集中表达了中国艺术的精神。意境的唯美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化蝶”中的蝴蝶飞舞,鲜花进发,独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使得对这种情感世界的表达推进到了其它艺术形式难以企求的高度。动画制作的各种优势,对于精神世界的升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欣赏者压抑在深处的情感得到无限的宣泄。
第二、流行音乐与歌曲使电影取得了时尚的元素
小提琴协奏曲让这一民间故事家喻户晓,动画《梁祝》正是巧妙地借用这一熟悉于耳的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主旋律,再加入当今西方流行乐和摇滚乐基本元素的R
[关键词]经典 传统 复活 元素
传统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凝聚在过去的制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各种民间流传的故事当中,使代与代之间保持着某种连续性,并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所认为的,“人类社会保存了许多它们所继承的东西,这不是因为人们热爱这些东西,而且因为他们认识到,没有这些东西他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如果剥夺掉他们所具有的传统,他们便既没有物质资源,也没有知识才能、道德力量和眼光来提供在世界中建设家园所需要的东西。”可见,传统不是可有可无,可要可不要的东西,也不单纯在精神层面。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呢?是坚守传统文化的古典性与纯粹性,承担可能遭遇淡出现代社会险风,还是巧妙地融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经典在当代社会中复活呢?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变化,必然也会引起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因此,对待传统就不能简单地把古代的经典移植到今天来,而是针对当下语境,在保持与继承传统精神内核的前提下,让经典在当代重新复活。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经典应当持有的立场。而2003年12月31日与2004年1月16日分别在台湾与内地上演的,由台湾中影公司与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坚持了这一立场的典型案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大故事之一。在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结为兄弟,同窗三载。后祝英台归家,十八相送。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后,去英台家求婚。但英台父母已将其女许婚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后,梁山伯抱病归家,不久病亡。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双起舞。这一部凄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1959年,陈钢、何占豪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协奏曲后,更是家喻户晓。这一故事还先后被改编成越剧、黄梅戏、京剧等。近年上演的动画电影《梁祝》又对传统的故事作了“现代化”的创造。它历经数年策划,投资数千万,以当今的视角与创新的动画技术对原创作了重新的阐释,使这一传统经典故事在当今青年人中得到复活。
动画片《梁祝》是一部颇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电影。对于那些80后甚至90后,吃着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咖啡馆、霓虹灯、化妆品、时装、广告等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是难以奢望他们去剧院欣赏古典剧目,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但是,动画电影《梁祝》却让他们主动走进剧场,并为那首主题歌曲《蝴蝶》如痴如醉。该片的DVD、VCD紧随电影上市,附送了由刘若英、萧亚轩和吴宗宪三人演唱主题歌MV的影碟,征订量超过百万,创下中国动画片的最高纪录。这足已证明年轻人对这部“经典”不同寻常的期待。缘其故,正是电影中许多现代的时尚元素吸引了青年群体的眼球,融传统性与当代性于一体,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画的艺术形式使影片具有现代性特征
动画虽然还算不上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但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受众对象已从过去的低年龄儿童拓展开去,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新宠。艺术表现形式也已从过去的手工绘图到如今的3D制作,增加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如场景的设计、背景的意境化、情节的多重切换以及3D所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都从不同的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人的好奇心《梁祝》中诗意化了的湖岸,柳枝依依,荷叶亭亭,巨大的毛芋叶,既体现了传统绘画的特征,又集中表达了中国艺术的精神。意境的唯美实在让人爱不释手。“化蝶”中的蝴蝶飞舞,鲜花进发,独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使得对这种情感世界的表达推进到了其它艺术形式难以企求的高度。动画制作的各种优势,对于精神世界的升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使欣赏者压抑在深处的情感得到无限的宣泄。
第二、流行音乐与歌曲使电影取得了时尚的元素
小提琴协奏曲让这一民间故事家喻户晓,动画《梁祝》正是巧妙地借用这一熟悉于耳的音乐作为整个电影的主旋律,再加入当今西方流行乐和摇滚乐基本元素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