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道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明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学会感恩,让感恩伴随着学生成长。
【关键词】感恩;亲情;生活
一、案例背景
一母亲抱怨,上高中的女儿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她难免说女儿几句,女儿就会马上大发脾气,看重贵重的东西不给买就会赌气几天不吃饭,遇到父母,不理人,形同陌路,真让她感到心寒。一父亲打来电话:儿子上高中后,每次回家与我们交流时间不到三分钟,每次皱着眉头说自己很累、很烦,叫我们不要再烦他了,有时回家儿子主动多说些话,是为了要钱,但这也使他很开心。
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反馈的数据令人痛心。知道父母生日的占23.4%,送父母礼物的占11.7%,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14.3%。虽然这些典型事例在我们班只是部分现象,但足够引起反思:孩子从头到脚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要孩子感恩怎么就这么难?
二、案例描述
学校把第十五周定为“德育课公开周”,时间处于五月底。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这五月和六月交汇之时,相信“感恩”的主题更合时宜,所以我把本次德育课的主题定为“寸草心”。
(一)准备阶段
5月14日,班会课召开的前两周周日——母亲节,恰逢学校召开家长会。真是感恩教育的好时机!我便与学生商量:在家长会那天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以表达我们这颗感恩的心,庆祝母亲节日快乐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一束康乃馨。”有的学生说:“我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我们的贺词。”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在那天都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还有的学生说:“我们都为自己的妈妈捶一次背吧!”等等。也有反对的声音:“我们还是消费者,拿父母的钱买花给父母,意义不大。”“有些话当面怎么说得出口,我们中国人历来就含蓄嘛!”“捶背、洗脚我们小学时候就做过了,老土!”我说:“大家出了好多的好主意,有言语上的温暖,有行动上的报恩,但其他同学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有没有既不花钱又能表达我们心意的办法呢?”团支书站了起来:“老师,你去借个数码摄像机,把我们平时想对父母说又不敢说的话录下来,在家长会那天通过大屏幕把它播放出来。”一语点醒梦中人,这真是很好的“礼物”,既不花父母的血汗钱,又很有意义。
我借来一台DV、一台数码相机,同另一位科任老师严阵以待,我们生怕错过哪个精彩场面。拍摄地点选在新建教学楼边上的草坪,看来学生真的很用心。有的学生准备了讲稿,临拍之前还担心自己会忘记。有的学生还准备了道具,边讲边演示。真挚的语言、优美的歌声、晶莹的泪光,夹杂着我们两位老师的百感交集,共同装进了相机里面。
家长会场面是火爆的。当54寸的背投上出现学生身影的时候,全场迅速安静下来。家长们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会以这种方式来庆祝母亲节。感人的场面出现了。妈妈们用一张一张的纸巾擦着眼泪,爸爸们尽量用手挡住那闪动的泪光。十多年了,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十多年了,众多的家长更是第一次体会到子女的爱。
这次家长会的成功召开,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洗礼,为主题班会课创设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二)实施阶段
主题班会共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拥抱篇——体验亲情。
班会课在激烈热闹的游戏中拉开帷幕,三名学生肚中装篮球,夹弹珠,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紧接着的诗朗诵《母亲的赞歌》犹如乾坤大挪移,沸腾火爆的场面迅速沉寂。朗诵同学纯正的普通话、甜美的嗓音、饱含的激情,感染了在座的师生。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和中国唐山的两位母亲,把我们的情绪从云端带入谷底,一种震撼的沉重!同学们纷纷诉说类似的故事。无独有偶,FLASH《天亮了》同样具有穿透力,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亲情的伟大!
第二环节:回顾篇——走近亲情。
大屏幕上出现了本班Z同学成长历程照片,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书包上学堂,再到今天长大成人。一组组来自身边熟悉的照片,让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细数家庭温暖。美妙的感觉时时有,可“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照片主人公,Z同学,音乐特招生,学习成绩暂时偏后。他还谈了一些与父母的小摩擦、小矛盾。适时,大屏幕出现了Z同学的妈妈在家长会上的一段讲话。短短三分钟,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让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Z同学现场歌唱《母亲》,朴实无华的歌词、情真意切的演唱,将本次班会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行动篇——回报亲情。
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小辩论赛《对父母的报答,物质和精神哪个更重要》让在场的老师充分领略了我校学子的风采。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幽默的言语,赢得了阵阵的掌声。学生回忆起家长会上的一幕,领悟到: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感情。在这个环节,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用手语表达了对死去的妈妈的敬意。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边唱边做着手语《感恩的心》,使整个班会的亲情主题得到升华,学生在泪光中受到第四次震撼。
(三)反馈阶段
从出生到具有独立能力的成人,一个人需要母亲十几年的哺育、关怀和滋润。后天的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步懂得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作为感恩教育的一节德育课,本次主题班会紧紧围绕亲情,深刻揭示母爱,形象描绘出了一卷感人的爱的图画,并使这种感受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次感恩教育,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老师感动了。班会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赞扬,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点子抓得好,没有搞花架子,“寸草心”这一主题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材料很感人,有老师把这节班会称为“催泪弹”;二是形式,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拍录像、现照片,让班会课成了兩代人心灵沟通的舞台;三是学生表现突出,从朗诵到唱歌再到辩论以及手语表演,语言流畅自然,亦庄亦谐,神态大方得体,朴实稳重,尤其是辩论,让来自外校的老师啧啧称奇,称赞“不愧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可见,学生身上有着何等的潜力! 当然,主题班会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受到感动,有所启发,并重新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能够坚定自己的志愿和方向,能够在今后记起这堂主题班会课。这便是其深远影响,教育也就达到了目的。
三、分析探讨
在最初准备时,我搜集翻阅了大量资料,目睹的一切使我震撼,連续几天我都心陷其中。说是为学生准备,其实在班会课前自己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感染与教育。因此,我相信这节班会也会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触。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本堂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
(一)认识恩情——知恩
知恩是第一重境界,一个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受惠于他人后,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关爱之心,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简单的帮助,我们都应该从中感受到他人的友善,感谢他人给予的温暖。
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国家、社会和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伟大,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学会负责,学会做人。而通过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验情感——感恩
感恩是第二重境界,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比知恩来得要深,是对世事产生的一种美好感情,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我注意到学生多次眼角湿润,很多女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应该来说,这样的主题班会或多或少触及了他们的灵魂深处,更是对他们思想道德的一次洗礼。
(三)落实行动——报恩
报恩是第三重境界,报恩是行为上的见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很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总之,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求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04):9-12.
[2]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N].光明日报,2003-11-08.
【关键词】感恩;亲情;生活
一、案例背景
一母亲抱怨,上高中的女儿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她难免说女儿几句,女儿就会马上大发脾气,看重贵重的东西不给买就会赌气几天不吃饭,遇到父母,不理人,形同陌路,真让她感到心寒。一父亲打来电话:儿子上高中后,每次回家与我们交流时间不到三分钟,每次皱着眉头说自己很累、很烦,叫我们不要再烦他了,有时回家儿子主动多说些话,是为了要钱,但这也使他很开心。
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反馈的数据令人痛心。知道父母生日的占23.4%,送父母礼物的占11.7%,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14.3%。虽然这些典型事例在我们班只是部分现象,但足够引起反思:孩子从头到脚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要孩子感恩怎么就这么难?
二、案例描述
学校把第十五周定为“德育课公开周”,时间处于五月底。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而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在这五月和六月交汇之时,相信“感恩”的主题更合时宜,所以我把本次德育课的主题定为“寸草心”。
(一)准备阶段
5月14日,班会课召开的前两周周日——母亲节,恰逢学校召开家长会。真是感恩教育的好时机!我便与学生商量:在家长会那天我们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以表达我们这颗感恩的心,庆祝母亲节日快乐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妈妈准备一束康乃馨。”有的学生说:“我们都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我们的贺词。”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在那天都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还有的学生说:“我们都为自己的妈妈捶一次背吧!”等等。也有反对的声音:“我们还是消费者,拿父母的钱买花给父母,意义不大。”“有些话当面怎么说得出口,我们中国人历来就含蓄嘛!”“捶背、洗脚我们小学时候就做过了,老土!”我说:“大家出了好多的好主意,有言语上的温暖,有行动上的报恩,但其他同学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有没有既不花钱又能表达我们心意的办法呢?”团支书站了起来:“老师,你去借个数码摄像机,把我们平时想对父母说又不敢说的话录下来,在家长会那天通过大屏幕把它播放出来。”一语点醒梦中人,这真是很好的“礼物”,既不花父母的血汗钱,又很有意义。
我借来一台DV、一台数码相机,同另一位科任老师严阵以待,我们生怕错过哪个精彩场面。拍摄地点选在新建教学楼边上的草坪,看来学生真的很用心。有的学生准备了讲稿,临拍之前还担心自己会忘记。有的学生还准备了道具,边讲边演示。真挚的语言、优美的歌声、晶莹的泪光,夹杂着我们两位老师的百感交集,共同装进了相机里面。
家长会场面是火爆的。当54寸的背投上出现学生身影的时候,全场迅速安静下来。家长们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会以这种方式来庆祝母亲节。感人的场面出现了。妈妈们用一张一张的纸巾擦着眼泪,爸爸们尽量用手挡住那闪动的泪光。十多年了,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十多年了,众多的家长更是第一次体会到子女的爱。
这次家长会的成功召开,使学生的思想经历了一次洗礼,为主题班会课创设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二)实施阶段
主题班会共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拥抱篇——体验亲情。
班会课在激烈热闹的游戏中拉开帷幕,三名学生肚中装篮球,夹弹珠,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紧接着的诗朗诵《母亲的赞歌》犹如乾坤大挪移,沸腾火爆的场面迅速沉寂。朗诵同学纯正的普通话、甜美的嗓音、饱含的激情,感染了在座的师生。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和中国唐山的两位母亲,把我们的情绪从云端带入谷底,一种震撼的沉重!同学们纷纷诉说类似的故事。无独有偶,FLASH《天亮了》同样具有穿透力,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亲情的伟大!
第二环节:回顾篇——走近亲情。
大屏幕上出现了本班Z同学成长历程照片,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书包上学堂,再到今天长大成人。一组组来自身边熟悉的照片,让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细数家庭温暖。美妙的感觉时时有,可“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照片主人公,Z同学,音乐特招生,学习成绩暂时偏后。他还谈了一些与父母的小摩擦、小矛盾。适时,大屏幕出现了Z同学的妈妈在家长会上的一段讲话。短短三分钟,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让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Z同学现场歌唱《母亲》,朴实无华的歌词、情真意切的演唱,将本次班会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行动篇——回报亲情。
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小辩论赛《对父母的报答,物质和精神哪个更重要》让在场的老师充分领略了我校学子的风采。鲜明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幽默的言语,赢得了阵阵的掌声。学生回忆起家长会上的一幕,领悟到: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感情。在这个环节,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用手语表达了对死去的妈妈的敬意。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边唱边做着手语《感恩的心》,使整个班会的亲情主题得到升华,学生在泪光中受到第四次震撼。
(三)反馈阶段
从出生到具有独立能力的成人,一个人需要母亲十几年的哺育、关怀和滋润。后天的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步懂得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作为感恩教育的一节德育课,本次主题班会紧紧围绕亲情,深刻揭示母爱,形象描绘出了一卷感人的爱的图画,并使这种感受长时间地延续下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次感恩教育,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老师感动了。班会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赞扬,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点子抓得好,没有搞花架子,“寸草心”这一主题切切实实地解决了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材料很感人,有老师把这节班会称为“催泪弹”;二是形式,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拍录像、现照片,让班会课成了兩代人心灵沟通的舞台;三是学生表现突出,从朗诵到唱歌再到辩论以及手语表演,语言流畅自然,亦庄亦谐,神态大方得体,朴实稳重,尤其是辩论,让来自外校的老师啧啧称奇,称赞“不愧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可见,学生身上有着何等的潜力! 当然,主题班会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受到感动,有所启发,并重新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能够坚定自己的志愿和方向,能够在今后记起这堂主题班会课。这便是其深远影响,教育也就达到了目的。
三、分析探讨
在最初准备时,我搜集翻阅了大量资料,目睹的一切使我震撼,連续几天我都心陷其中。说是为学生准备,其实在班会课前自己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感染与教育。因此,我相信这节班会也会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触。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本堂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
(一)认识恩情——知恩
知恩是第一重境界,一个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受惠于他人后,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关爱之心,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简单的帮助,我们都应该从中感受到他人的友善,感谢他人给予的温暖。
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国家、社会和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伟大,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学会负责,学会做人。而通过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验情感——感恩
感恩是第二重境界,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个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比知恩来得要深,是对世事产生的一种美好感情,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我注意到学生多次眼角湿润,很多女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应该来说,这样的主题班会或多或少触及了他们的灵魂深处,更是对他们思想道德的一次洗礼。
(三)落实行动——报恩
报恩是第三重境界,报恩是行为上的见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很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总之,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求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20(04):9-12.
[2]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N].光明日报,200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