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每个练习中都有安排“口语交际”这个板块,各个年级的目标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交际的指导,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实在现实情况中,很多老师都是忽略这个板块的教学,大家都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但这个“表达”很多时候都是指“写作”,也就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听说读写”的“写”。笔者并不认同,因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口头上的交流,口头上的表达,这个要求会比“写”更难,因为这是即时的,脱口而出的,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学会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技巧,形成初步的能力,而且还要在不一样的空间和环境中经常训练和锻炼,这样的积累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说话好,要能说好话,最后好说话。(“说好话”指的是能学会说话。)
一、教师示范引领,感受语言魅力
新课程早就提出要把我们的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话语权。但纵观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个老师有这样的胆量和魄力放开手去,仍然要求学生端正于课堂,认真聆听老师的话语。而事实是有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教学用语不够严谨,条理不是很清楚,学生听得并不是很明白,而且有些老师的语言表达很平淡,呈现的状态就是为上课而上课,也就造成了老师上课很没劲,学生听得也没劲,孩子们也就越来越不想在课堂表达。那就首先要求老师们的表达要给学生做出示范引领,让学生体会到说话的艺术,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同一堂课、同一份教学设计,不一样的老师就会有不一样的演绎,学生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也许会与老师的理解有关,但笔者认为与老师的语言魅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春到梅花山》,孩子们已经被课件上一朵朵美丽的梅花深深吸引,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老师这时配图旁白:“孩子们,你们看,远处的梅花正张开一张张笑脸,红艳艳的一片,它们一团团、一簇簇地挨在一起,漫山遍野。把镜头靠近一些,那露珠还睡在花瓣上,阳光照在上面,整朵梅花都是晶莹透亮的,凑上去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呀?”在老师这番入情入境的介绍下,孩子们早就跟着一起“走进了”梅花山,所以此时的回答也是水到渠成:“哇,这梅花真香啊!”“老师,我觉得整座梅花山都是香的了!”“我的身上也是香香的了!”孩子们一个个扑闪着眼睛,涨红着小脸,高举着小手,想要一吐为快。此时的回答问题,已不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情不自禁地抒发。这个时候会发现,说话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难事。教师的语言引领着孩子走进情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想说,愿意说,而且还能说好。
二、重视口语交际,学会说话方法
苏教版的教材中,创设了很多口语交际的情境,从低年级的“打电话”到高年级的“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等,有的是学会生活中的基本交际能力,有的是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还有的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时的方法。老师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要求,并教给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如一年级上册练习3的口语交际“打电话”,要求是“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打电话,这对当今的孩子来讲,太平常不过。课堂上,先让孩子们说说这个电话怎么打,结果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是“小亮,祝你生日快乐!”有的是“喂,小亮,生日快乐!”答案五花八门,孩子们充满自信。这时,老师让大家来讨论一下,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什么?当然是礼貌。所以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开始模拟现场,讨论起来。老师当小亮,学生打电话,“喂,小亮,生日快乐!”老师(小亮)一脸疑惑“你是谁呀?”这样一来,同学们马上发现了问题,打电话时,要先自我介绍,然后再说祝福语。接受指导后的学生:“喂,小亮吗,我是某某,祝你生日快乐!”那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并没有。要继续指导学生,打电话是要进行双方交流(下转第193页)(上接第185页)的,而不是把自己的话说完就行,对于对方的话,我们要认真倾听,并且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学会良好的口语交流。
三、关注课内课外,把握说话机会
其实仅仅依靠书本上每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就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说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训练,也提出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就学会说话,明确学会说话是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名有心的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生活中,把握说话机会,锻炼说话能力。比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有向老师“邀约”的训练,那我们可以就这一话题展开来,课堂上教会学生在邀请中要注意礼貌,要把原因说清楚,要把时间地点都说明白。课后我们可以在召开家长会之前,让孩子回家邀请家长来参加家长会,鼓励他们回家用连贯通顺的话向家长说清楚时间地点。我们还可以家校合作,结合近期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家长在家里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指导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用老师教的方法,把握一切说话的机会,把话说清楚,把话说得有条理。例如小朋友最爱去的肯德基,鼓励他们自己去购买;在小区里玩跷跷板时,邀请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校园里,担任绿化小卫士,劝告乱踩草坪的小朋友,还可以在班级里当调解员,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课内课外,抓住一切说话的机会来让我们的学生敢说,会说,口语能力就能得到迅速发展。
四、依托口语交际,培养各种能力
高年级口语交际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做好大量的准备的。在教学中,感觉到仅靠学生单枪匹马,是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的。例如“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我稍作改动,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栏目,拓展到电视剧、电影都可以。这样的内容要让学生能够马上有理有据地说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采取了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组合,给予充足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求大家尝试用幻灯片的形式,利用专门的时间让他们去展示。要求一出,班上的同学三个一组,五个一群,他们定好节目后,找资料,找图片,第一次探索制作幻灯片,然后再在一起分配介绍任务,最后在展示中,看到同学们以组合方式站在讲台前,介绍着自己喜欢的节目,身后的屏幕上放映着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PPT,图片、文字、视频,虽然不够精致,但是看着他们一张张点击着,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他们喜爱的节目,我想发展的已经不仅仅是口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的是能力、友情……有了这一次的体验,之后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孩子们有了经验,幻灯片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形式越来越丰富,说话越来越有自信,还与老师有了现场互动。就是这样,我们依托口语交际,意外地培养了学生的很多能力,看到了孩子们许多惊喜表现,真是太棒了!
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口语交际”,更不要放弃“口語交际”,只要我们充满信念,坚定决心,明确目标,相信学生,将会让孩子爱上说话。我们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能说会道的人,而是要让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求并不高,老师们,加油吧!
【作者单位: 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其实在现实情况中,很多老师都是忽略这个板块的教学,大家都提倡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但这个“表达”很多时候都是指“写作”,也就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听说读写”的“写”。笔者并不认同,因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有很多时候其实是口头上的交流,口头上的表达,这个要求会比“写”更难,因为这是即时的,脱口而出的,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首先要学会口语交际的一些基本技巧,形成初步的能力,而且还要在不一样的空间和环境中经常训练和锻炼,这样的积累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说话好,要能说好话,最后好说话。(“说好话”指的是能学会说话。)
一、教师示范引领,感受语言魅力
新课程早就提出要把我们的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话语权。但纵观我们的课堂,又有几个老师有这样的胆量和魄力放开手去,仍然要求学生端正于课堂,认真聆听老师的话语。而事实是有很多老师在上课时,教学用语不够严谨,条理不是很清楚,学生听得并不是很明白,而且有些老师的语言表达很平淡,呈现的状态就是为上课而上课,也就造成了老师上课很没劲,学生听得也没劲,孩子们也就越来越不想在课堂表达。那就首先要求老师们的表达要给学生做出示范引领,让学生体会到说话的艺术,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同一堂课、同一份教学设计,不一样的老师就会有不一样的演绎,学生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也许会与老师的理解有关,但笔者认为与老师的语言魅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课堂上,老师正在教《春到梅花山》,孩子们已经被课件上一朵朵美丽的梅花深深吸引,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老师这时配图旁白:“孩子们,你们看,远处的梅花正张开一张张笑脸,红艳艳的一片,它们一团团、一簇簇地挨在一起,漫山遍野。把镜头靠近一些,那露珠还睡在花瓣上,阳光照在上面,整朵梅花都是晶莹透亮的,凑上去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呀?”在老师这番入情入境的介绍下,孩子们早就跟着一起“走进了”梅花山,所以此时的回答也是水到渠成:“哇,这梅花真香啊!”“老师,我觉得整座梅花山都是香的了!”“我的身上也是香香的了!”孩子们一个个扑闪着眼睛,涨红着小脸,高举着小手,想要一吐为快。此时的回答问题,已不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情不自禁地抒发。这个时候会发现,说话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难事。教师的语言引领着孩子走进情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想说,愿意说,而且还能说好。
二、重视口语交际,学会说话方法
苏教版的教材中,创设了很多口语交际的情境,从低年级的“打电话”到高年级的“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等,有的是学会生活中的基本交际能力,有的是学会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想法,还有的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时的方法。老师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境提出要求,并教给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如一年级上册练习3的口语交际“打电话”,要求是“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打电话,这对当今的孩子来讲,太平常不过。课堂上,先让孩子们说说这个电话怎么打,结果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是“小亮,祝你生日快乐!”有的是“喂,小亮,生日快乐!”答案五花八门,孩子们充满自信。这时,老师让大家来讨论一下,打电话最主要的是要注意什么?当然是礼貌。所以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开始模拟现场,讨论起来。老师当小亮,学生打电话,“喂,小亮,生日快乐!”老师(小亮)一脸疑惑“你是谁呀?”这样一来,同学们马上发现了问题,打电话时,要先自我介绍,然后再说祝福语。接受指导后的学生:“喂,小亮吗,我是某某,祝你生日快乐!”那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并没有。要继续指导学生,打电话是要进行双方交流(下转第193页)(上接第185页)的,而不是把自己的话说完就行,对于对方的话,我们要认真倾听,并且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学会良好的口语交流。
三、关注课内课外,把握说话机会
其实仅仅依靠书本上每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就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说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训练,也提出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观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就学会说话,明确学会说话是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一名有心的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生活中,把握说话机会,锻炼说话能力。比如:三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有向老师“邀约”的训练,那我们可以就这一话题展开来,课堂上教会学生在邀请中要注意礼貌,要把原因说清楚,要把时间地点都说明白。课后我们可以在召开家长会之前,让孩子回家邀请家长来参加家长会,鼓励他们回家用连贯通顺的话向家长说清楚时间地点。我们还可以家校合作,结合近期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家长在家里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指导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用老师教的方法,把握一切说话的机会,把话说清楚,把话说得有条理。例如小朋友最爱去的肯德基,鼓励他们自己去购买;在小区里玩跷跷板时,邀请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在校园里,担任绿化小卫士,劝告乱踩草坪的小朋友,还可以在班级里当调解员,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课内课外,抓住一切说话的机会来让我们的学生敢说,会说,口语能力就能得到迅速发展。
四、依托口语交际,培养各种能力
高年级口语交际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做好大量的准备的。在教学中,感觉到仅靠学生单枪匹马,是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的。例如“介绍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我稍作改动,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栏目,拓展到电视剧、电影都可以。这样的内容要让学生能够马上有理有据地说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采取了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组合,给予充足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求大家尝试用幻灯片的形式,利用专门的时间让他们去展示。要求一出,班上的同学三个一组,五个一群,他们定好节目后,找资料,找图片,第一次探索制作幻灯片,然后再在一起分配介绍任务,最后在展示中,看到同学们以组合方式站在讲台前,介绍着自己喜欢的节目,身后的屏幕上放映着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PPT,图片、文字、视频,虽然不够精致,但是看着他们一张张点击着,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他们喜爱的节目,我想发展的已经不仅仅是口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的是能力、友情……有了这一次的体验,之后的“介绍自己的家乡特色”,孩子们有了经验,幻灯片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形式越来越丰富,说话越来越有自信,还与老师有了现场互动。就是这样,我们依托口语交际,意外地培养了学生的很多能力,看到了孩子们许多惊喜表现,真是太棒了!
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怕“口语交际”,更不要放弃“口語交际”,只要我们充满信念,坚定决心,明确目标,相信学生,将会让孩子爱上说话。我们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能说会道的人,而是要让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求并不高,老师们,加油吧!
【作者单位: 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