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处于“失语”状态,成为当今语文“低效率”且“难革新”的症结所在。本文从语文课程的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出发,分析其中民族性缺失的问题,初步给出学理层面的破围思路。
【关键词】语文课程;民族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三个特性,其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始终是语文教育界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属性,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近代以来“现代性”的“引进”所遮蔽,甚至处于一种失语的境地。纵观历史,“现代性是中国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在我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现代性”与“民族性”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中国的“现代性”话语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我们的参照系落在西方现代性之上。由此,如何正确看待语文课程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如何看待当今语文课程中民族性缺失的现状,如何重拾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属性,早已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一、识字教学
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汉语、汉字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无论在语素、词语结构还是语序上有其独特性。汉字具有音、形、义结合的特点,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是任何一种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所不具有的。此外,在汉字、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多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特性的汉语词汇,并且流传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汇具有极其特殊的表达效果。它们不但能够传达当前的或者特定的言语信息,而且能够带来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这些具有民族特性的教学资源值得执教者在识字课程中进行深入开发,并就此展开发散性的教学。
另当下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也出现了方向性的差错。笔者曾旁听过第一学段的语文课程。可以说在课堂上,识字教学的常用方法是拼音。正如上文所述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内部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因此决不可像教授拼音文字那般教授汉语。也就是说,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一线教师,同时也就应该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智力开发等等。
在语文实际课堂里,教师可针对汉字音、义、形结合的特点通过对形声、指事等造字法的分析让学生运用观察和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在教授“日”字时,便可以通过分析告诉学生,“日”字就像中间有一点的圆形,就像是人们直视太阳时的样子。
二、阅读教学
从1904年语文教育开始迈出现代性的第一步至今,我们一直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构建语文课程的现代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架构首先效法欧美,又一味地模仿苏联,如今又继续向西方学习。一百余年的学习与模仿,不可否认我们得到了不少,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说,也失去了许多民族性特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書,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诉它的喜怒哀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尤其注意汉语的特点和汉民族思想的整体性、辩证性、形象性,常常体现为以小观大、映衬变化和以形写意等,这在世界的语林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在阅读教育中,我们不该一味地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要注意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本中的世界。其中,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朗读法的运用,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重阅读本就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特色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文本的诵读应是当今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个体首先要在文本的诵读中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与教师一味讲授不同,朗读文本,能够给学生独立阅读与理解文章的机会。这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从个体的角度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因素。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披文以入情”就是让学生认真地反复诵读文本、品味思考,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的世界。
三、结语
母语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写照。我国的语文教育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母语的教育,所以我国的语文教育必然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今我们若要推进和完善语文教育,就必须着手于弥补之前语文课程民族性元素的缺失。培养学生汉语情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性”的关键内涵。当前时代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与外国文化无时无刻不以强势的态度侵略着我们民族的文化阵地,母语文化与母语教育的根基有淡化的趋势。因此,语文教育更应重视民族性的展现,展示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使学生体会汉语的诗意美、性灵美、简洁美、形象美、韵律美与文化美,提升学生的汉语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
[4]张翼健.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民族性[J].中学语文教学,2003(4).
[5]金业文.语文教育现代性:民族性维度的缺失与回归[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编辑:郭恒)
【关键词】语文课程;民族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三个特性,其中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始终是语文教育界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属性,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近代以来“现代性”的“引进”所遮蔽,甚至处于一种失语的境地。纵观历史,“现代性是中国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在我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现代性”与“民族性”似乎总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中国的“现代性”话语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我们的参照系落在西方现代性之上。由此,如何正确看待语文课程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如何看待当今语文课程中民族性缺失的现状,如何重拾语文课程的民族性属性,早已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一、识字教学
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产生的汉语、汉字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无论在语素、词语结构还是语序上有其独特性。汉字具有音、形、义结合的特点,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这是任何一种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所不具有的。此外,在汉字、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多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特性的汉语词汇,并且流传使用至今。在现代汉语中,这些词汇具有极其特殊的表达效果。它们不但能够传达当前的或者特定的言语信息,而且能够带来一种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这些具有民族特性的教学资源值得执教者在识字课程中进行深入开发,并就此展开发散性的教学。
另当下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也出现了方向性的差错。笔者曾旁听过第一学段的语文课程。可以说在课堂上,识字教学的常用方法是拼音。正如上文所述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内部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因此决不可像教授拼音文字那般教授汉语。也就是说,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一线教师,同时也就应该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智力开发等等。
在语文实际课堂里,教师可针对汉字音、义、形结合的特点通过对形声、指事等造字法的分析让学生运用观察和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字音、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教师在教授“日”字时,便可以通过分析告诉学生,“日”字就像中间有一点的圆形,就像是人们直视太阳时的样子。
二、阅读教学
从1904年语文教育开始迈出现代性的第一步至今,我们一直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构建语文课程的现代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架构首先效法欧美,又一味地模仿苏联,如今又继续向西方学习。一百余年的学习与模仿,不可否认我们得到了不少,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说,也失去了许多民族性特征。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書,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诉它的喜怒哀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尤其注意汉语的特点和汉民族思想的整体性、辩证性、形象性,常常体现为以小观大、映衬变化和以形写意等,这在世界的语林中是独树一帜的。因此在阅读教育中,我们不该一味地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要注意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本中的世界。其中,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朗读法的运用,的确是不容忽视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重阅读本就是传统语文教育的特色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文本的诵读应是当今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个体首先要在文本的诵读中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与教师一味讲授不同,朗读文本,能够给学生独立阅读与理解文章的机会。这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从个体的角度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因素。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披文以入情”就是让学生认真地反复诵读文本、品味思考,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文本的世界。
三、结语
母语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写照。我国的语文教育在本质上是中华民族母语的教育,所以我国的语文教育必然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如今我们若要推进和完善语文教育,就必须着手于弥补之前语文课程民族性元素的缺失。培养学生汉语情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性”的关键内涵。当前时代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与外国文化无时无刻不以强势的态度侵略着我们民族的文化阵地,母语文化与母语教育的根基有淡化的趋势。因此,语文教育更应重视民族性的展现,展示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使学生体会汉语的诗意美、性灵美、简洁美、形象美、韵律美与文化美,提升学生的汉语文化修养,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
[4]张翼健.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民族性[J].中学语文教学,2003(4).
[5]金业文.语文教育现代性:民族性维度的缺失与回归[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