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天,总感觉到班内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这不,班会课到了,是讨论“作业与学业”的话题,还是讨论“讲究卫生与夏季流行病”的话题呢?一直走到教室门口,我还在犹豫着。唉!干脆,让同学们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咱也“民主”一把。
刚进教室,我立刻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头:同学们—个个紧闭双唇,正襟危坐,目光一会儿射向我,—会儿又射向黑板,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我往黑板上一看,“我要打工”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好啊!十几岁的毛孩子也想打工了!不过转念一想,也难怪学生。今年春节,打工族们回乡探亲,要么手拿一两千元的手机,要么开着私家车,得意的神情吸引着众多羡慕的眼球,就连我这个吃财政饭的教师也禁不住怦然心动,何况是这些年少幼稚的学生呢?
我快速思考着“怎么办”的同题。最后决定让大家发言。
“老师,我崇拜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他旗下的微软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电脑产品公司。2005年他以500亿美元资产连续又一次坐上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头把交椅。我听说,比尔·盖茨为了打工大学没上完就退学了。我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我认为中学上完上不完也没有多大关系,比比尔·盖茨提前几年,也算是笨鸟先飞了。”
“老师,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我只想算一笔账:上三年高中需要两万元,别说考不上大学,就是考上大学,四年,又得四万。毕业后找工作、买房子等等十万八万不说事儿;几加几不加也跟二十万说话了。我们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是万儿八千的,凑齐这笔钱就是不吃不喝也得二十年。所以我想出去打工,一来可以省去这笔费用,二来又可挣些钱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在看似简单的数字后,隐藏着多么沉重的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呀!我想辩驳却又觉得难以张口。
“老师,我也想出去打工。”班里一位因治病家庭返贫的女同学也站起来说话了。“我妈是长期病号,为了看病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卖光了,还欠了一圈子债,我爸每天侍候着我妈……”她的声音有些变调了,“我想……我不出去打工俺家咋办呢?……”她呜呜地哭了起来,教室里一片唏嘘声,就连一向硬朗的我眼睛也湿润了。
再也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发言了。
我也许可以用“天方夜谭”来打发第一位同学的豪言壮语,用“责任与义务”来应对第二位同学的现实主义,还可以用款款爱心来抚慰不幸的第三位同学。那么我用什么去直面他们还不太成熟的自立意识呢?“你们年龄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的好时候,等学好本领再去做你们想做的事情……”这样公式化的说教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怎么办?我的大脑在急速地转着圈儿。突然,脑子里电光一闪,我开口发问:“你们去打工,怎样才能比别人多挣钱呢?”
“学电脑!”“当老板!”“跟外国人做生意!”……一时间,教室里七嘴八舌,亢奋的话语里分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神气。
此时,我走到同学们中间,深沉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不管你们出于何种目的,你们都想到了打工——也就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生活,我很为你们高兴。打工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挣钱。那么,老师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多挣钱,挣比别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钱。能上福布斯富豪榜更好。但,是一”我拉长声音,“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比别人技高一筹。”
“不假!”“不假!你学电脑,英语学不好不行!”“你呢!跟外国人做生意不会英语更不行!你还得会谈判,掌握世贸规则哩!”……听着同学们的相互插科打诨,我知道他们已经领会了我的意思。
“同学们,尽管老师从心底里希望你们人人都能考上大学。但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你们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一定要自己心中有数。大家说说吧!”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变得深沉、庄严起来。
“那么,请大家掏出日记本,把你所想的东西写下来吧!”我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埋头“沙沙”地写着。我尽管不知道他们具体写了些什么,但相信这一节班会课要比讨论“作业与学业”或者“讲究卫生与夏季流行病”的话题更有意义。
第二天,我的想法得到了证实。
(责编 若 洋)
刚进教室,我立刻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头:同学们—个个紧闭双唇,正襟危坐,目光一会儿射向我,—会儿又射向黑板,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我往黑板上一看,“我要打工”四个大字赫然入目。好啊!十几岁的毛孩子也想打工了!不过转念一想,也难怪学生。今年春节,打工族们回乡探亲,要么手拿一两千元的手机,要么开着私家车,得意的神情吸引着众多羡慕的眼球,就连我这个吃财政饭的教师也禁不住怦然心动,何况是这些年少幼稚的学生呢?
我快速思考着“怎么办”的同题。最后决定让大家发言。
“老师,我崇拜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他旗下的微软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电脑产品公司。2005年他以500亿美元资产连续又一次坐上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头把交椅。我听说,比尔·盖茨为了打工大学没上完就退学了。我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我认为中学上完上不完也没有多大关系,比比尔·盖茨提前几年,也算是笨鸟先飞了。”
“老师,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我只想算一笔账:上三年高中需要两万元,别说考不上大学,就是考上大学,四年,又得四万。毕业后找工作、买房子等等十万八万不说事儿;几加几不加也跟二十万说话了。我们家一年的总收入也就是万儿八千的,凑齐这笔钱就是不吃不喝也得二十年。所以我想出去打工,一来可以省去这笔费用,二来又可挣些钱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在看似简单的数字后,隐藏着多么沉重的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呀!我想辩驳却又觉得难以张口。
“老师,我也想出去打工。”班里一位因治病家庭返贫的女同学也站起来说话了。“我妈是长期病号,为了看病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卖光了,还欠了一圈子债,我爸每天侍候着我妈……”她的声音有些变调了,“我想……我不出去打工俺家咋办呢?……”她呜呜地哭了起来,教室里一片唏嘘声,就连一向硬朗的我眼睛也湿润了。
再也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发言了。
我也许可以用“天方夜谭”来打发第一位同学的豪言壮语,用“责任与义务”来应对第二位同学的现实主义,还可以用款款爱心来抚慰不幸的第三位同学。那么我用什么去直面他们还不太成熟的自立意识呢?“你们年龄还小,正是学习知识的好时候,等学好本领再去做你们想做的事情……”这样公式化的说教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怎么办?我的大脑在急速地转着圈儿。突然,脑子里电光一闪,我开口发问:“你们去打工,怎样才能比别人多挣钱呢?”
“学电脑!”“当老板!”“跟外国人做生意!”……一时间,教室里七嘴八舌,亢奋的话语里分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神气。
此时,我走到同学们中间,深沉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不管你们出于何种目的,你们都想到了打工——也就是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生活,我很为你们高兴。打工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挣钱。那么,老师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多挣钱,挣比别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钱。能上福布斯富豪榜更好。但,是一”我拉长声音,“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比别人技高一筹。”
“不假!”“不假!你学电脑,英语学不好不行!”“你呢!跟外国人做生意不会英语更不行!你还得会谈判,掌握世贸规则哩!”……听着同学们的相互插科打诨,我知道他们已经领会了我的意思。
“同学们,尽管老师从心底里希望你们人人都能考上大学。但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你们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一定要自己心中有数。大家说说吧!”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变得深沉、庄严起来。
“那么,请大家掏出日记本,把你所想的东西写下来吧!”我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埋头“沙沙”地写着。我尽管不知道他们具体写了些什么,但相信这一节班会课要比讨论“作业与学业”或者“讲究卫生与夏季流行病”的话题更有意义。
第二天,我的想法得到了证实。
(责编 若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