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初中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增强音乐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从内心感知音乐,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音乐课堂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要想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领悟音乐内涵,教师就必须要开展审美教育。对此,文章以审美教育的落实为核心,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以音乐课程为依托,陶冶初中生的情操,提升初中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名爱党爱国的新时代好少年。传统的音乐教育忽视了审美教育,教师以为完成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做深入的剖析和探究,进而导致学生对音乐不重视,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审美教育被提上日程。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学科的特色,在审美教育中渗透情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利用课外活动、创新平台等推动音乐的德育渗透工作快速发展。
(2)有利于推进音乐课程改革
教师在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时,要通过为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活動,促使他们参与创造音乐的实践活动,做到真正“听懂”音乐,探究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两项音乐技能,而是要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
二、突出时代潮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
审美教育的开展是时代的需要,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教育应该迎合时代潮流,着力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辨识能力,体现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中审美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审美标准在不断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技能方面的指导,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教学初中音乐《东方之珠》前,音乐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唱“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歌叫什么?是谁的歌?有的知识面广的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香港经典的地标建筑,如青马大桥,香港礼宾府等,带领学生尽情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音乐教师可以还为学生引申香港时政知识,香港是被哪个国占领的?是哪年回归祖国的?当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后,学生将会对祖国发展产生全新的认识:只有国民爱国爱家,我们的祖国才能统一。
三、在“感受与鉴赏”领域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感知音乐之美的主体,只有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探索音乐美、感知音乐美,才能为学生深入地探究音乐世界提供动力。“感知”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教材在编排时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感知音乐作品中的美,设置了“感受与鉴赏”章节,那么教师可以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用音乐培养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兴趣,促进审美教育的渗透。如教师可以从“音乐表现要素”入手,指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知到音乐之美。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手段,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节拍、旋律、速度、音色、和声等基本要素的角度,去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分辨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中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喜悦与悲伤等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目的。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感知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边播放音乐作品边展示相应的画面,歌曲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在这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这部分音乐的节奏与速度是怎样的,并谈一谈聆听这段音乐的感受如何。接下来继续听第二部分音乐,学生会发现歌曲从先前的节奏自由、速度适中变得节奏鲜明、速度明显加快,给人一种更加欢乐的感觉。教师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入手,进行音乐作品表现形式与情感的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强化音乐感知能力,发现同一音乐作品在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整体知觉与感受。
四、引导学生观察,彰显审美追求
音乐审美教育任重道远,要想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不容忽视。如今音乐艺术已经进入到每个家庭中,并且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生活化的音乐艺术成为当前音乐课堂的一大特色。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寻生活中的音乐艺术,自觉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就是一个诠释美的过程,教师要用真挚的话语去表扬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比如教师在教学初中音乐《春天来了》时,要熟悉民乐三重奏的主题旋律,促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之间的融合。对于春天,学生都有很多话要说:春风吹拂大地,吹走严寒,万物开始复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都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歌曲,有的说《山歌好比江春水》;有的说《红彤彤的春天》;有的说《拜访春天》。音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找春天”的游戏,在地方放置一些字卡,分别写着池塘、草地等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口令跳着去寻找相应的字卡,并说出春天在哪里。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其审美追求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结束语
音乐审美教育至关重要,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向学生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立足时代潮流渗透审美追求——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9.
[2]白岩.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32-35.
[3]李思慧.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20):122+124.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在音乐课堂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要想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领悟音乐内涵,教师就必须要开展审美教育。对此,文章以审美教育的落实为核心,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以音乐课程为依托,陶冶初中生的情操,提升初中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做一名爱党爱国的新时代好少年。传统的音乐教育忽视了审美教育,教师以为完成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做深入的剖析和探究,进而导致学生对音乐不重视,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审美教育被提上日程。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学科的特色,在审美教育中渗透情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利用课外活动、创新平台等推动音乐的德育渗透工作快速发展。
(2)有利于推进音乐课程改革
教师在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时,要通过为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活動,促使他们参与创造音乐的实践活动,做到真正“听懂”音乐,探究音乐的魅力。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两项音乐技能,而是要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
二、突出时代潮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
审美教育的开展是时代的需要,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教育应该迎合时代潮流,着力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辨识能力,体现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中审美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审美标准在不断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技能方面的指导,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教学初中音乐《东方之珠》前,音乐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唱“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让学生猜一猜这首歌叫什么?是谁的歌?有的知识面广的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香港经典的地标建筑,如青马大桥,香港礼宾府等,带领学生尽情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音乐教师可以还为学生引申香港时政知识,香港是被哪个国占领的?是哪年回归祖国的?当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后,学生将会对祖国发展产生全新的认识:只有国民爱国爱家,我们的祖国才能统一。
三、在“感受与鉴赏”领域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审美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感知音乐之美的主体,只有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地探索音乐美、感知音乐美,才能为学生深入地探究音乐世界提供动力。“感知”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教材在编排时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感知音乐作品中的美,设置了“感受与鉴赏”章节,那么教师可以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用音乐培养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兴趣,促进审美教育的渗透。如教师可以从“音乐表现要素”入手,指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知到音乐之美。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手段,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节拍、旋律、速度、音色、和声等基本要素的角度,去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分辨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中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喜悦与悲伤等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的目的。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感知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边播放音乐作品边展示相应的画面,歌曲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在这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这部分音乐的节奏与速度是怎样的,并谈一谈聆听这段音乐的感受如何。接下来继续听第二部分音乐,学生会发现歌曲从先前的节奏自由、速度适中变得节奏鲜明、速度明显加快,给人一种更加欢乐的感觉。教师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入手,进行音乐作品表现形式与情感的分析,可以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强化音乐感知能力,发现同一音乐作品在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整体知觉与感受。
四、引导学生观察,彰显审美追求
音乐审美教育任重道远,要想提升学生的竞争力,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不容忽视。如今音乐艺术已经进入到每个家庭中,并且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生活化的音乐艺术成为当前音乐课堂的一大特色。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寻生活中的音乐艺术,自觉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就是一个诠释美的过程,教师要用真挚的话语去表扬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比如教师在教学初中音乐《春天来了》时,要熟悉民乐三重奏的主题旋律,促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族乐器之间的融合。对于春天,学生都有很多话要说:春风吹拂大地,吹走严寒,万物开始复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都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歌曲,有的说《山歌好比江春水》;有的说《红彤彤的春天》;有的说《拜访春天》。音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找春天”的游戏,在地方放置一些字卡,分别写着池塘、草地等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口令跳着去寻找相应的字卡,并说出春天在哪里。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其审美追求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结束语
音乐审美教育至关重要,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向学生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立足时代潮流渗透审美追求——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9.
[2]白岩.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审美感知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3):32-35.
[3]李思慧.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20):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