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备活动俗称“热身运动”,是指运动前为预防意外伤病的发生而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身体运动,使机体的各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变化,为剧烈运动做好身体准备。研究表明,合理的准备活动能使人的体温相应提高,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指挥能力,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增加弹性,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加大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运动的幅度、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因而,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与课堂正式内容密切相关。青少年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运动器官与内脏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理与解剖特点,不当的活动安排更容易导致青少年发生运动损伤,甚至诱发各种运动性病症或临床疾病,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因此,研究青少年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宜春市实验中学、宜春中学、第六中学、金瑞中学、第八小学、第四小学、中山小学、芦洲学校、珠泉小学等九所学校中作了调查,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名学生,共计270名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论文,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是问卷调查法。设计准备活动有关的问题在九所中小学随机发放问卷270份,与班主任联系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0份,其中男生110份,女生160份,回收率100%。经审核,266份问卷有效,问卷有效率98.5%。
三是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一、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兴趣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中小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研究表明(表1),有58.77%的同学不喜欢准备活动,只有41.23%表示不同程度地喜欢准备活动,其中非常喜欢的只有3.9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兴趣冷淡,从而会导致准备活动的质量下降,影响运动效果。这主要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不合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准备活动几乎青一色的慢跑和常做的几节关节操,而且年年如此,节节如此,没有创新。时间久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的内容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内容,通过内容的多样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富有创造性的队形变化让学生产生“新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对准备活动开展的意义调查结果与分析
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人体各系统功能都能进入工作状态,为学生作好学习技术的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调查发现(见表2),9.65%的同学认为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器官的生理惰性;28.32%的同学认为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而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准备活动的作用。
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老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运动水平,减少运动损伤,调节运动前的心理状态,提高内脏器官的技能水平。从生理方面可以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加内分泌的活动,增大吸氧量,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预防运动损伤。所以,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才会主动积极地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准备活动运动量的调查与分析
1.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调查与分析
对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看法和观点各异,长期以来,也是体育科研人员争论的话题。一般认为,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训练水平和季节气候等因素不同,正规训练的准备活动时间在10~30分钟为宜。而中小学生因课堂时间和身体素质均相对不足,准备活动时间应相应减少,专家认为一般在5~10分钟为宜。
调查发现(见表3),大部分学校准备活动在2~5分钟,占56.76%,而有24.87%的班级在2分钟以下,只有14.21%在5~10分钟。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本身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些应该超过10分钟。
2.准备活动运动强度的调查分析
我们用心率来表示运动强度,专家认为,准备活动的心率应在100~120次/分钟。调查发现(见表4),只有23.68%的学生准备活动心率在100~120次/分钟,大部分学生在90~100次/分钟,而有12.74%达到了120次分钟以上。
表4显示,大部分人的准备活动没有达到技能学习的要求,有些不但不能促进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还干扰了运动水平的发挥。
三、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时间间隔的调查分析
准备活动对其后的动作学习有良好的影响,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痕迹效应不能保持很久,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将全部消失。
调查发现(见表5),由于中学体育课时间在45分钟左右,73.64%的同学反映准备活动与课的基本部分几乎没有间隔时间,这就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间隔时间在1~3分钟的学习效果表现较好,这和专家的观点一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课堂的基本部分练习功能过程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以慢跑和徒手操为主,形式单调、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从而影响运动成绩。中小学体育课时间短,准备活动的时间短、强度小,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运动疾病和运动损伤率高。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够,而准备活动的运动对课堂的基本部分内容的作用相当关键,准备活动的不足或过大都会对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准备活动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和专门性。
2.建议
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明确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教师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编制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地形,创造性地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加强师资建设,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和体育氛围,重视课外校园体育的宣传,增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朱燕燕.浅谈学生组织准备活动的意义与方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3).
[2] 朱小录.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与思考.甘肃教育,2007(6).
[3] 王泸翔,朱江.关于体育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探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
[4] 丁小虎.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5).
[5] 李权.重视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教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
(责任编辑付一静)
笔者在宜春市实验中学、宜春中学、第六中学、金瑞中学、第八小学、第四小学、中山小学、芦洲学校、珠泉小学等九所学校中作了调查,每所学校随机抽取30名学生,共计270名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论文,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是问卷调查法。设计准备活动有关的问题在九所中小学随机发放问卷270份,与班主任联系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0份,其中男生110份,女生160份,回收率100%。经审核,266份问卷有效,问卷有效率98.5%。
三是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一、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兴趣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中小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中准备活动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研究表明(表1),有58.77%的同学不喜欢准备活动,只有41.23%表示不同程度地喜欢准备活动,其中非常喜欢的只有3.9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兴趣冷淡,从而会导致准备活动的质量下降,影响运动效果。这主要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不合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准备活动几乎青一色的慢跑和常做的几节关节操,而且年年如此,节节如此,没有创新。时间久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根据课堂的内容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内容,通过内容的多样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富有创造性的队形变化让学生产生“新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对准备活动开展的意义调查结果与分析
准备活动做得充分,人体各系统功能都能进入工作状态,为学生作好学习技术的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调查发现(见表2),9.65%的同学认为准备活动可以克服器官的生理惰性;28.32%的同学认为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而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准备活动的作用。
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老师在体育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运动水平,减少运动损伤,调节运动前的心理状态,提高内脏器官的技能水平。从生理方面可以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加内分泌的活动,增大吸氧量,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热,从而预防运动损伤。所以,学生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才会主动积极地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准备活动运动量的调查与分析
1.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调查与分析
对准备活动持续时间的看法和观点各异,长期以来,也是体育科研人员争论的话题。一般认为,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训练水平和季节气候等因素不同,正规训练的准备活动时间在10~30分钟为宜。而中小学生因课堂时间和身体素质均相对不足,准备活动时间应相应减少,专家认为一般在5~10分钟为宜。
调查发现(见表3),大部分学校准备活动在2~5分钟,占56.76%,而有24.87%的班级在2分钟以下,只有14.21%在5~10分钟。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本身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些应该超过10分钟。
2.准备活动运动强度的调查分析
我们用心率来表示运动强度,专家认为,准备活动的心率应在100~120次/分钟。调查发现(见表4),只有23.68%的学生准备活动心率在100~120次/分钟,大部分学生在90~100次/分钟,而有12.74%达到了120次分钟以上。
表4显示,大部分人的准备活动没有达到技能学习的要求,有些不但不能促进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还干扰了运动水平的发挥。
三、准备活动与基本部分时间间隔的调查分析
准备活动对其后的动作学习有良好的影响,其主要生理机制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功能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痕迹效应不能保持很久,准备活动后间隔45分钟,其痕迹效应将全部消失。
调查发现(见表5),由于中学体育课时间在45分钟左右,73.64%的同学反映准备活动与课的基本部分几乎没有间隔时间,这就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间隔时间在1~3分钟的学习效果表现较好,这和专家的观点一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课堂的基本部分练习功能过程达到最适宜的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以慢跑和徒手操为主,形式单调、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从而影响运动成绩。中小学体育课时间短,准备活动的时间短、强度小,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运动疾病和运动损伤率高。中小学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够,而准备活动的运动对课堂的基本部分内容的作用相当关键,准备活动的不足或过大都会对运动产生极大的影响。准备活动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和专门性。
2.建议
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明确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教师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编制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地形,创造性地安排准备活动内容。加强师资建设,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和体育氛围,重视课外校园体育的宣传,增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朱燕燕.浅谈学生组织准备活动的意义与方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3).
[2] 朱小录.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与思考.甘肃教育,2007(6).
[3] 王泸翔,朱江.关于体育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探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
[4] 丁小虎.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5).
[5] 李权.重视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教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