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借贷的飞速发展不仅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隐患,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构建高校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借贷;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李 莉(1990—),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兴盛的原因
1.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心理和攀比心理
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國民的消费能力,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推崇者,更加追求时尚,加上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出现盲目跟风消费和攀比消费。但是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网络借贷便满足了他们的经济需求。
2.网络借贷广告盛行
网络借贷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宣传营销,通过线上广告投放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并根据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攀比心理强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营销。网络借贷宣传常用“零利息”“低首付”等字眼,诱导大学生掉入网络借贷的陷阱。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潜在风险
1.诱导过度消费的产生
网络借贷平台的申请流程操作简便、放款快捷,大部分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实现在线办理。大学生消费内容呈现“娱乐化”趋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借贷机构的广告宣传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宣传通过网络借贷就可轻松购买奢侈品、最新款的电子产品等案例。
2.面临信用风险
网络借贷平台常强调无门槛、无抵押等信息而淡化高利率等潜在风险,大学生常常由于财务管理能力和消费计划能力不足,会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出现信用违约行为,信用违约又会增加贷款利息和滞纳金,面临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
3.泄露个人隐私
大学生在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资金时,平台往往会要求填写个人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所读学校名称、父母的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内容,这些信息涉及大学生个人隐私,一旦被平台泄露出去,可能引发个人信息被盗用等后果。如果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一些平台甚至会通过这些私人信息进行电话骚扰等,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严重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安全。
三、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引导策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一是抓好入学教育,在入学时给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长,告知拥有错误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后果。二是深化平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类学生活动、公共课堂、社会实践等,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自觉与享乐主义、攀比心理等思想对抗。三是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利用学校和各院系的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如何理性消费”等专题内容推送,扩大宣传影响力。
2.强化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教育
第一,发挥主课堂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常识教育。开设“消费经济学”“金融常识”“消费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资金借贷、征信等常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金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宣传引导作用。高校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金融监管机构等合作,协作开展网络消费、金融风险安全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文化活动等,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安全意识。
3.构建高校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
各高校要提高网络借贷风险的敏锐度,构建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和处理机制。一是要定期开展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摸底调查,进行汇总记录,对于具有网络借贷行为倾向,或者正在进行网络借贷的高风险群体,要重点观察,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来引导这些学生,告知其网络借贷的风险和危害,做好思想预防工作。二是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对于具有高风险借贷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将实际情况反映给家长,与家长协作监管学生网络借贷行为。三是要对校园内的网络借贷广告进行整顿和清理,对校园网络借贷代理行为进行排查和整顿,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5):79-83.
[2]夏 赟.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解构与抑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借贷;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0
作者简介:李 莉(1990—),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兴盛的原因
1.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心理和攀比心理
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國民的消费能力,大学生作为新鲜事物的推崇者,更加追求时尚,加上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尚未稳定,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出现盲目跟风消费和攀比消费。但是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网络借贷便满足了他们的经济需求。
2.网络借贷广告盛行
网络借贷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宣传营销,通过线上广告投放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并根据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攀比心理强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营销。网络借贷宣传常用“零利息”“低首付”等字眼,诱导大学生掉入网络借贷的陷阱。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潜在风险
1.诱导过度消费的产生
网络借贷平台的申请流程操作简便、放款快捷,大部分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实现在线办理。大学生消费内容呈现“娱乐化”趋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网络借贷机构的广告宣传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宣传通过网络借贷就可轻松购买奢侈品、最新款的电子产品等案例。
2.面临信用风险
网络借贷平台常强调无门槛、无抵押等信息而淡化高利率等潜在风险,大学生常常由于财务管理能力和消费计划能力不足,会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出现信用违约行为,信用违约又会增加贷款利息和滞纳金,面临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
3.泄露个人隐私
大学生在网络借贷平台申请资金时,平台往往会要求填写个人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所读学校名称、父母的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内容,这些信息涉及大学生个人隐私,一旦被平台泄露出去,可能引发个人信息被盗用等后果。如果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一些平台甚至会通过这些私人信息进行电话骚扰等,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严重威胁大学生的身心安全。
三、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引导策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一是抓好入学教育,在入学时给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成长,告知拥有错误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后果。二是深化平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类学生活动、公共课堂、社会实践等,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自觉与享乐主义、攀比心理等思想对抗。三是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利用学校和各院系的官方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如何理性消费”等专题内容推送,扩大宣传影响力。
2.强化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教育
第一,发挥主课堂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常识教育。开设“消费经济学”“金融常识”“消费心理学”等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资金借贷、征信等常识,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金融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宣传引导作用。高校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金融监管机构等合作,协作开展网络消费、金融风险安全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文化活动等,提高大学生金融风险安全意识。
3.构建高校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
各高校要提高网络借贷风险的敏锐度,构建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和处理机制。一是要定期开展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的摸底调查,进行汇总记录,对于具有网络借贷行为倾向,或者正在进行网络借贷的高风险群体,要重点观察,通过辅导员谈心谈话来引导这些学生,告知其网络借贷的风险和危害,做好思想预防工作。二是形成家校联动机制,对于具有高风险借贷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将实际情况反映给家长,与家长协作监管学生网络借贷行为。三是要对校园内的网络借贷广告进行整顿和清理,对校园网络借贷代理行为进行排查和整顿,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5):79-83.
[2]夏 赟.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解构与抑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