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环境分析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下所处时期进行界定,探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期的外部发展环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及数据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对互联网3.0时代的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外部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政策环境是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动力,经济环境是保证,社会文化环境基础,技术环境是支撑,四个方面互相影响。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PEST    互联网时代
  一、“互联网3.0”时代
  在《中国互联网历史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一文中,作者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划分成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引入期(1980’s—1994),意指互联网从美国传入的阶段;第二阶段:商业价值发展期(1994—2006),意指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的过程;第三阶段:社会价值凸显期(2006—),意指“人即传媒”的时代。该种划分的理论依据主要基于经济与社会影响,并未涉及内容生产及用户研究。
  相较于该文关于我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的划分,笔者更偏向于第二种划分,即将互联网发展划分成“互联网1.0时代”、“互联网2.0时代”与“互联网3.0时代”。
  虽然此种划分并未在称谓上界定出相关特性,却正因此笔者认为其意涵更广,其中涉及内容生产、传播特性、用户研究与互联网技术。
  此外,笔者通过提炼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可窥探出互联网与其他文化产业领域的紧密关联。由此,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逐年上升;
  2.文化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而文化的受传双方也通过互联網进行身份互换;
  3.国家层面的政策管控初见成效;
  4.移动端互联网用户即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外部环境分析——PEST模式
  笔者通过对比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在此发展趋势下,在分析研究制定公共文化相关政策时我国也不得不将其放置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3.0时代”。
  我国公共文化政策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大致的阶段:建国初期(1949-1977)、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新时期(2000至今)。这三个阶段的公共文化政策变迁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笔者将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政策的外部环境进行探讨分析,力图作为我国目前公共文化政策制定的佐证。
  2.1政策环境分析(Political Factor)
  自2005年起,我国相继发布了多则公共文化政策相关文件,从文件可以看出:
  其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从在2006年“第一个”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2年的加大“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力度,到2017年的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我国三个时期的文化发展纲要分别完成了不同的战略目标;
  其二,2013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明显信号,如在《“十二五”纲要》中多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问题,强大的政策推动力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尤其在数字文化馆与数字图书馆方面初见成效,如重庆北碚数字文化馆的“文化馆基础数字平台、公共数字文化培训辅导教学平台、数字文化体验平台、文化馆多媒体移动终端APP多元平台、北碚区文化馆公共文化馆资源平台”五大平台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多家图书馆已经建设起PC端与移动端的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分为“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借阅服务、数字咨询服务”三大版块;
  其三,尤需一提的是201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2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al Factor)
  在经济环境方面,笔者将从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2.2.1文化事业费
  我国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为国家拨款,国家财政部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33.39亿元到2015年682.97亿元,二十年的时间里涨幅明显。为保障文化事业资金,“中央财政将以创新财政投入等方式进一步扩宽公共文化投入资金来源渠道,由政府财政直接拨款转为项目补贴、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来保证公共文化投入的充足。”
  2.2.2税收政策
  我国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税收政策方面也在不断进行着探索。目前从现有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非赢利性组织、转企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机构与个人捐赠已经存在有相关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现行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2.2.3投融资政策
  在投融资政策方面,为了使得社会各界力量能充分参与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也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加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购买等方式让投融资机制变得更为丰富。
  2.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ocial&Cultural Factor)
  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口流动性明显增强。但从价值观、消费观念、行为方式与审美观念方面城乡公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依然存在巨大差异。不论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有着共同的矛盾,即解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公共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产不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大众对于公共文化的需求大,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无论是从内容生产方面还是传播渠道方面都略显单一。   2.4技术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Factor)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身处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在当下既是媒介也是信息,所以当我们提到公共文化服务时也必须了解目前的技术环境。纵观人类传播发展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信息社会中技术环境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宽带技术、5G技术、移动互联技术、Web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都为当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巨大的技术支持。但大量的实体公共文化场馆与机构目前却并未跟上互联网+的步伐。
  三、我国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
  3.1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移动端开发力度需加强
  据笔者在上文提到的数据显示,互联网3.0时代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是移动端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而相较于互联网1.0、2.0时代传统的PC端来说,移动端的公共文化产品开发愈发符合大众的使用需求。笔者在与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人员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公共文化单位并未建立起移动端平台,很多即使建立起了平台,但在内容建设方面也仅停留在信息沟通的层面,产品开发较为单一。
  3.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认识误区
  在我们的认识中,通常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看做不能交叉的轨道,但事实却不不然。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事业是相互支撑的存在。
  3.3科技手段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运用不够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的进程中,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而在互联网3.0时代科技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目前可窥视的现状却值得我们深思,“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运用屈指可数,更多的运用是在传播渠道方面,内容生产方面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3.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来源较为单一
  相较于美国、英国与法国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我国目前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美国政府对于文化资助通常是通过国家基金会的赞助,个人企业的捐款和少量拨款;英国政府则采用“一臂之距”的间接资助;法国政府采用直接资助的方式。丰富的资金渠道也对激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良性的效应。
  3.5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程度差距较大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远超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兴建音乐厅、剧院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已经是当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而在二元结构的另一端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却有待加强,很多时候公共文化内容与大众的文化需求未能有效接轨。
  3.6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管理意识缺失
  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虽然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管理学的学科知识放置于实践操作中还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我国大量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目前的工作人员未曾有过管理学相关学习背景,大多是从事其他行业后转向管理岗位,无论是在绩效考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方面都需要加强。
  四、結束语
  笔者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对互联网3.0时代的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外部整体环境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四个维度中,政策环境是我国公共文化发展的动力,经济环境是保证,社会文化环境基础,技术环境是支撑,四个方面互相影响。身处互联网3.0时代中,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得不将网络技术作为拓宽发展道路的核心。
  四个维度的变化正说明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向数字化转型。但转变过程中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即: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移动端开发力度需加强,文化事业与产业的认识误区,科技手段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运用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视程度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管理意识缺失。
  参  考  文  献
  [1]王篆. 互联网视域下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趋势[J]. 人文天下, 2016, 000(021):28-31.
  [2]张璐. 大数据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供给路径探析[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7(6):80-84.
  [3]刘晓坤.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J]. 中文信息, 2019, 000(011):15,12.
  [4]何慧佳. 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公共文化服务[J]. 图书情报, 2020(4):00177-00178.
其他文献
【摘要】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计划的提出,让高职院校录取人次逐渐赶超普通本科,可见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对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高职扩招百万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制定导师学习制度,并通过线上理论学习、线下集中学习、岗位工作、业绩表现融合教学,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希望全面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关键词】 高职扩招百万 信息化教学 改革
【摘要】 小功率短波发射机是一种能发射出短波段无线电信号的专业设备,极具技术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小功率短波发射机的保护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和细致性,才能为其正常和安全的运转带来极大程度的保证。由于小功率短波发射机的保护难度较高,工作人员需要凭借极高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才能出色地完成设备的保护。基于此,本文对小功率短波发射机保护需遵循的原则进行深入分析,简述影响发射机安全运行的因素,提出极具针对性与可行性的
【摘要】 随着虚拟技术的完善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研究的不断深入,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发展受到较高的关注。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聚焦于虚拟仿真实验与诊断学教学,从虚拟仿真实验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架构和虚拟仿真实验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字】 虚拟仿真 实验 诊断学  一、研究背景  虚拟仿真是利用仿真设备为用户创建仿真世界的一种特定的仿真类型
【摘要】 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相结合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形式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的丰富,可有效改善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篇文章对应用互联网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导致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升。而通过应用
【摘要】 现代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全面渗透,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同样为教育教学带来了革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现代科技在教学中应用时间尚短,部分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应用并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角度来谈谈一些看法,并对两者整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主观能动性 学习积极性  引言:  以小学数学教
【摘要】 广播电视能够说是长时间以来我国民众十分喜爱的娱乐形式,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诞生,确实改变了广大民众对广电的喜爱程度。在此种情况下,若是想真正增强我国广电项目的实际建设效果,就需要在建设环节中更好的将网络技术融入其中,只有如此才可以推动广电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广电工程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与优势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
【摘要】 大数据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社会发展规划,企业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投资决策。但是,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现有的保护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范不够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存在欠缺。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困境的思考,探索个人信息保护的体系建设,以达到既要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又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个人
【摘要】 赏识教育,居于本质视角分析,其属于一类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手段,此种教学方式应用下,能够促使教学者和受教者双方均能够居于爱的视角去正视学习这一过程,其整个过程中充满了人性与生命力的呈现和表达。在此认知基础上,本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智能化赏识教育手段应用其中,智能化工具教学,借此进一步助推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智能化 赏识教育 初中教育 英语教学  引言:  初中阶
【摘要】 社会治安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社会问题出现几率持续上升,社会事件防控工作力度也需要有所提升。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较为突然,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需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积极应用新型的大数据技术,以此来强化工作时效性。统一化大数据平台能够对数据资源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对数据实施规范化处理,利用大数据计算能力、建模能力构建全新的
【摘要】 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包含复杂的工作内容,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经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煤矿机电运输逐渐向程序化、智能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有效提升运输效率,提高运输的安全稳定性。本文主要分析无人化的智能工作面对煤矿机电运输产生影响。  【关键词】 无人化 智能工作 煤矿机电运输  引言:  现阶段,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我们探讨科学合理的措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