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教师授课前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可是除了少数学生在认真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构建学生乐学、会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文言文的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且是一门有声的语言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通过朗读让学生形成兴趣,老师的要用磁性的声音和优秀的朗读技能给学生以感染,让学生体验文言文抑扬顿挫的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美,然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在师生朗读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知语文作为母语的语言魅力,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我就加强了本文的朗读训练,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会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言美文来读,并且拿到课堂上来品读,进一步强化美文体验。教授《岳阳楼记》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先体验《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语言美,然后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把两篇文章进行了比照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课本上的文言篇章时,找一些类似的美文来读是有必要的,这样,就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全面细致的交代写作的背景,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作家即作品的背景往往交代的不够,这就会使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吃力,尽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时,通过人物背景的介绍加上学生课下的预习,学生知道了李清照原来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妹妹,李清照的二舅家有个姐姐嫁给了秦桧,可以说其是当时政府显要的亲戚。那么,在她的"载不动许多愁"中,国家的灭亡、家乡的沦陷、丈夫的逝去、金石书画的丢失之后,李清照过的是穷苦潦倒的日子,甚至达到生活都无以维系的地步,课堂上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为什么李清照不去找秦桧,找自己的姐姐呢,何必要甘心衣食无着?于是,我借此就李清照的人格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她那不受世俗的束缚、洒脱不羁、截然傲骨,不攀附权贵,尤其是不与众人痛恨的卖国求荣的秦桧为伍、为亲,甚至表现出了大丈夫的英雄气节,真所谓的"此花不与群花比"呀!经过和学生思想碰撞、交流的这一堂课,师生进行了一次激情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个契合点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我和学生都在彼此的心灵的交会中,对李清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从她的词中更加了解了其人格的魅力和伟大!在教授《出师表》一文时,通过教师和学生课堂上互动,明确了解诸葛亮写作此文的历史背景和意图,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涵,加上对诸葛亮切中肯綮的衷心表白,深情的流露的内心揣摩,以及其对刘备兴复汉室愿望和辅佐幼主刘禅的真挚情感的赏析和品读,学生轻松的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情感。然后,在通篇诵读几遍后,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再次,建立起文言知识的知识树,让学生能够高屋建瓴的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篇文言文教学都列出如下知识树:(一)、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二)、虚词用法汇总;(三)、句式归纳: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四)、概括中心思想。每篇文章学习之后,都让学生把所学文章的知识点通过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就会不断的增强,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学习的习惯也会很好的养成,那么,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就会愈加轻车熟路,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水到渠成,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教师也不会再为文言文的教学而发愁,绞尽脑汁,漫无边际了。
第四,在以上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文言知识的迁移,因為,文本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见,迁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了。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教学中把古人智慧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但是,时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古诗文的孤立、机械性记忆和理解,就事论事,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融合性理解与应用,窒息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甚至有人提出"为迁移而学习"的口号。
在迁移训练中,教师还要注意学情的总结,通过训练看看学生的掌握的何种程度,及时反馈,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侧重,使文言文的教学更加完美。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必不可少。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和学生的互动的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心灵的愉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高效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教师在文言文的教授中还要寻找教学亮点。我在教授《公输》一文时,让学生把人物的对话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结果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趣味横生,在揣摩人物心理、模拟人物口气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节课都要寻找并确定至少一个教学亮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正所谓"得生心者得课堂",才能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这样的课堂才能擦出火花,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果节节课都能做到如此,学生的能力肯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语文成绩肯定会不断的攀升,我想我们的语文文言文教学也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然,要做到以上这些,是与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只有厚积才能做到薄发。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教师授课前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可是除了少数学生在认真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构建学生乐学、会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文言文的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且是一门有声的语言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通过朗读让学生形成兴趣,老师的要用磁性的声音和优秀的朗读技能给学生以感染,让学生体验文言文抑扬顿挫的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美,然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在师生朗读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知语文作为母语的语言魅力,从而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我就加强了本文的朗读训练,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会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言美文来读,并且拿到课堂上来品读,进一步强化美文体验。教授《岳阳楼记》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先体验《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语言美,然后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把两篇文章进行了比照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课本上的文言篇章时,找一些类似的美文来读是有必要的,这样,就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全面细致的交代写作的背景,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作家即作品的背景往往交代的不够,这就会使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吃力,尽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李清照的《武陵春》时,通过人物背景的介绍加上学生课下的预习,学生知道了李清照原来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妹妹,李清照的二舅家有个姐姐嫁给了秦桧,可以说其是当时政府显要的亲戚。那么,在她的"载不动许多愁"中,国家的灭亡、家乡的沦陷、丈夫的逝去、金石书画的丢失之后,李清照过的是穷苦潦倒的日子,甚至达到生活都无以维系的地步,课堂上有的同学就提出了为什么李清照不去找秦桧,找自己的姐姐呢,何必要甘心衣食无着?于是,我借此就李清照的人格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她那不受世俗的束缚、洒脱不羁、截然傲骨,不攀附权贵,尤其是不与众人痛恨的卖国求荣的秦桧为伍、为亲,甚至表现出了大丈夫的英雄气节,真所谓的"此花不与群花比"呀!经过和学生思想碰撞、交流的这一堂课,师生进行了一次激情的碰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个契合点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我和学生都在彼此的心灵的交会中,对李清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从她的词中更加了解了其人格的魅力和伟大!在教授《出师表》一文时,通过教师和学生课堂上互动,明确了解诸葛亮写作此文的历史背景和意图,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涵,加上对诸葛亮切中肯綮的衷心表白,深情的流露的内心揣摩,以及其对刘备兴复汉室愿望和辅佐幼主刘禅的真挚情感的赏析和品读,学生轻松的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情感。然后,在通篇诵读几遍后,自然而然的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再次,建立起文言知识的知识树,让学生能够高屋建瓴的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篇文言文教学都列出如下知识树:(一)、文言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二)、虚词用法汇总;(三)、句式归纳: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四)、概括中心思想。每篇文章学习之后,都让学生把所学文章的知识点通过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长此以往,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就会不断的增强,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学习的习惯也会很好的养成,那么,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就会愈加轻车熟路,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水到渠成,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教师也不会再为文言文的教学而发愁,绞尽脑汁,漫无边际了。
第四,在以上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文言知识的迁移,因為,文本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见,迁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了。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教学中把古人智慧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但是,时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重视古诗文的孤立、机械性记忆和理解,就事论事,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融合性理解与应用,窒息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要求学习的目标是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甚至有人提出"为迁移而学习"的口号。
在迁移训练中,教师还要注意学情的总结,通过训练看看学生的掌握的何种程度,及时反馈,不断的调整和改进教学的策略和侧重,使文言文的教学更加完美。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讲解必不可少。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和学生的互动的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心灵的愉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高效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同时,教师在文言文的教授中还要寻找教学亮点。我在教授《公输》一文时,让学生把人物的对话进行梳理,要求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结果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趣味横生,在揣摩人物心理、模拟人物口气中学生的口语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节课都要寻找并确定至少一个教学亮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正所谓"得生心者得课堂",才能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这样的课堂才能擦出火花,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果节节课都能做到如此,学生的能力肯定会得到不断的提高,语文成绩肯定会不断的攀升,我想我们的语文文言文教学也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当然,要做到以上这些,是与教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只有厚积才能做到薄发。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