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改革正向着积极的方向深入,课程模式正逐步体现游戏化的特征,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了广大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区域活动体现了重要价值。本文就来说一说如何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
引言:
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中一种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游戏的形式体现,有着多样、多变的特点,深得孩子们喜爱。设计和组织区域活动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原则,采用优质性方法,提升区域活动效果,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1.明确目标
每一次的区域活动设计都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对活动流程进行细致规划,设计出特色化区域游戏活动。整个活动从始至终都要围绕核心目标,不能在幼儿的玩闹中忘记了初衷,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在设计保护环境相关课程教学活动时,将“环保设计”作为此次区域活动的主题。该幼儿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小朋友播放废旧材料制作服装的过程。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之后,教师开始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并且在活动区域放置报纸、塑料瓶、胶水等材料,由小朋友自由发挥进行服装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留意小朋友的危险操作,避免操作不当而受伤。在设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进行服装展示,在展示完毕之后,大家一起进行最喜爱服装的投票,最后得票数最高的服装设计者,教师为其颁发“环保小能手”的证书,并给予糖果作为奖励。对于没有获奖的小朋友,教师则采用语言进行鼓励:“小朋友们的服装都很漂亮,都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争取所有小朋友都能够成为环保小能手,好不好?”[1]。此次活动目标明确,整个活动流程规范,孩子们均得到了收获。
2.创建环境
区域活动游戏化,不仅需要教师的优良教学设计,还需要环境的支持,应该首先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活动的空间,提供必要的设备、道具,以便更好的营造游戏氛围,增强活动教育的效果。在游戏设计之初,教师就要把握住活动主题,明确应该设计怎样的环境,需要利用到哪些工具。一些教师组织区域活动过于盲目和仓促,甚至即兴而为,完全没有提前准备,这样的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无法吸引幼儿。创建优质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区域活动效果,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比如,在教育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个孩子的心理、爱好和情感等多角度的需求对探索区、活动区等区域进行环境布置,并在各个区域投放充足的材料,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使自己的手、脑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探索区放置望远镜、天平、算盘等,让孩子能在对这些物品的操作中完成对“数目比较”、“事物远近、大小”的探索。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让幼儿自行发挥自己的天性,顺其自然的探索外面的世界,可以让自己的自主思考和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2]。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化环境中放置一些类似小碎布、绘画纸、饮料瓶、空纸壳、叶子等小物品,可以组织、教会孩子自行制作小玩具等,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或是通过与小朋友合作来制作手工报或是连环画,张贴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上,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幼儿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3.把握主题
结合游戏教学的目标,每一次的区域活动都应该拥有不同的主题,整个活动的环节,氛围的营造都围绕主题进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取的主题每一次都应该彰显新意,以免幼儿失去热情和兴趣,再根据主题去设计带有趣味特色的个性化游戏活动。
比如,可以模拟家庭游戏主题,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且自行决定游戏情节,帮助幼儿学会与小朋友相处,学会合作,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争当“雷锋宝宝”活动,由教师向幼儿讲述雷锋的故事,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每周让小朋友票选出最棒的“雷锋宝宝”,以此为激励,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可以设计“环保小能手”主题活动,对爱护环境、把废弃物品充分利用起来的小朋友,老师可以激励:“你真优秀,要继续加油啊”。为做的好的幼儿颁发“环保小能手”的称号和奖章,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教导,使幼儿加深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4.拓展范围
区域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师要增强自我的创新教学意识,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对游戏教学的范围进行拓展,延伸时空,使这种教育模式常规化,自然化,成为孩子们在园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认为,可以抓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找准契机展开游戏活动,达到增强孩子们认知的作用。
例如,幼儿园午餐都会配备水果作为小朋友的饭后甜点,某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浮力”相关课程的教学时,将水果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将班级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組为单位进行不同类型水果在水中沉浮情况的观察,小朋友在观察相关现象之后,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得出同种水果形状不同会影响水果沉浮、不同水果类型会影响沉浮情况等结论[3-4]。通过此类区域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使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为可能。在利用该方法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定不能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明确教学目的,营造教学氛围,丰富游戏内容,将教育引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艳红.专业引领 潜心研究——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之学习性区域活动专题研究[J].教师,2017(35):85-86.
[2]顾世美.“游戏、主题、材料”——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7(33):93-93.
[3]司玲.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让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玩出精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265.
[4]唐春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21+242.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
引言:
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中一种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游戏的形式体现,有着多样、多变的特点,深得孩子们喜爱。设计和组织区域活动对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原则,采用优质性方法,提升区域活动效果,以下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1.明确目标
每一次的区域活动设计都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对活动流程进行细致规划,设计出特色化区域游戏活动。整个活动从始至终都要围绕核心目标,不能在幼儿的玩闹中忘记了初衷,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例如,某幼儿园教师在设计保护环境相关课程教学活动时,将“环保设计”作为此次区域活动的主题。该幼儿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小朋友播放废旧材料制作服装的过程。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之后,教师开始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并且在活动区域放置报纸、塑料瓶、胶水等材料,由小朋友自由发挥进行服装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留意小朋友的危险操作,避免操作不当而受伤。在设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在教室内进行服装展示,在展示完毕之后,大家一起进行最喜爱服装的投票,最后得票数最高的服装设计者,教师为其颁发“环保小能手”的证书,并给予糖果作为奖励。对于没有获奖的小朋友,教师则采用语言进行鼓励:“小朋友们的服装都很漂亮,都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争取所有小朋友都能够成为环保小能手,好不好?”[1]。此次活动目标明确,整个活动流程规范,孩子们均得到了收获。
2.创建环境
区域活动游戏化,不仅需要教师的优良教学设计,还需要环境的支持,应该首先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活动的空间,提供必要的设备、道具,以便更好的营造游戏氛围,增强活动教育的效果。在游戏设计之初,教师就要把握住活动主题,明确应该设计怎样的环境,需要利用到哪些工具。一些教师组织区域活动过于盲目和仓促,甚至即兴而为,完全没有提前准备,这样的活动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无法吸引幼儿。创建优质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区域活动效果,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比如,在教育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个孩子的心理、爱好和情感等多角度的需求对探索区、活动区等区域进行环境布置,并在各个区域投放充足的材料,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使自己的手、脑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探索区放置望远镜、天平、算盘等,让孩子能在对这些物品的操作中完成对“数目比较”、“事物远近、大小”的探索。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让幼儿自行发挥自己的天性,顺其自然的探索外面的世界,可以让自己的自主思考和观察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2]。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游戏化环境中放置一些类似小碎布、绘画纸、饮料瓶、空纸壳、叶子等小物品,可以组织、教会孩子自行制作小玩具等,也可以让幼儿自己或是通过与小朋友合作来制作手工报或是连环画,张贴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上,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幼儿兴趣,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3.把握主题
结合游戏教学的目标,每一次的区域活动都应该拥有不同的主题,整个活动的环节,氛围的营造都围绕主题进行。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取的主题每一次都应该彰显新意,以免幼儿失去热情和兴趣,再根据主题去设计带有趣味特色的个性化游戏活动。
比如,可以模拟家庭游戏主题,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并且自行决定游戏情节,帮助幼儿学会与小朋友相处,学会合作,增强独立思考的意识。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争当“雷锋宝宝”活动,由教师向幼儿讲述雷锋的故事,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每周让小朋友票选出最棒的“雷锋宝宝”,以此为激励,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可以设计“环保小能手”主题活动,对爱护环境、把废弃物品充分利用起来的小朋友,老师可以激励:“你真优秀,要继续加油啊”。为做的好的幼儿颁发“环保小能手”的称号和奖章,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教导,使幼儿加深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4.拓展范围
区域活动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师要增强自我的创新教学意识,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对游戏教学的范围进行拓展,延伸时空,使这种教育模式常规化,自然化,成为孩子们在园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认为,可以抓住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活动,找准契机展开游戏活动,达到增强孩子们认知的作用。
例如,幼儿园午餐都会配备水果作为小朋友的饭后甜点,某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浮力”相关课程的教学时,将水果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区域活动。教师将班级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組为单位进行不同类型水果在水中沉浮情况的观察,小朋友在观察相关现象之后,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得出同种水果形状不同会影响水果沉浮、不同水果类型会影响沉浮情况等结论[3-4]。通过此类区域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游戏化以及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使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为可能。在利用该方法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定不能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明确教学目的,营造教学氛围,丰富游戏内容,将教育引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艳红.专业引领 潜心研究——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之学习性区域活动专题研究[J].教师,2017(35):85-86.
[2]顾世美.“游戏、主题、材料”——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17(33):93-93.
[3]司玲.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让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玩出精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265.
[4]唐春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2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