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埃及人的自信
世界七大奇迹重新评选。21处候选名胜中包括英国史前巨石柱、约旦石山古城佩特拉、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罗马圆形竞技场、印度泰姬陵、雅典卫城、柬埔寨吴哥窟、美国自由女神像等,中国长城榜上有名。但埃及对此不屑一顾。埃及高级官员认为,将埃及金字塔和自由女神像、艾菲尔铁塔以及秘鲁印加遗址相提并论的做法是对金字塔的“降格”。
客观地说,与埃及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希腊宙斯神像、罗德岛巨人雕像、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和土耳其阿尔忒弥斯神庙这原世界七大奇迹相比,入闱重新评论名单的21处名胜看上去更像闻名建筑评选,或是一次利益和荣誉均沾的国家象征评选。这份候选名单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颠覆和滑稽的味道,因为无论怎么看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和美国自由女神像笔者都实在看不出它们“奇迹”在哪里,即使它们再怎么名声远播。
这是一个评选泛滥的年头,但如果在评选前面加上个“国际”做定语,国人一般都会很来劲。对于该活动组织者,埃及人很不给面子,他们的愤怒和自信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相信,埃及人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所谓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最终结果没有金字塔,但丝毫动摇不了金字塔在全世界人民心里作为“奇迹”的地位,这一点埃及人很清楚。我们的长城和金字塔是同一级别的建筑,但中国人不清楚。
即使改革开放这些年,国人因为赚了几个钱而不止一次豪情万丈的宣称我们多么多么的“扬眉吐气”了,但事实上,更多的中国人仍旧不理性、不自信、迫切想得到洋人的认可。即使在2007年的今天,打开电视十个广告最少有三个是老外拿着商品对镜头说“好”。因此,面对埃及人“不屑参选”的自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和脸红。
其实申遗也好,国际评选也罢,都不过是表面文章。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想想怎么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长城,比如故宫,它们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积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液。文物古迹可以适当开发,但要适可而止。能不能评上所谓新世界奇迹倒还其次,少在长城上修索道开饭店,少在故宫里开咖啡厅才是正经事儿。(知勿语)
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
对于别人的经验与别人的教训,很多人偏重于借鉴经验;对于自己的教训与别人的教训,人们更容易汲取自己的教训。其实,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该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
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有识之士无不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
但是,因为别人的教训不是疼在自己身上,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不像自己的教训那样记得牢、感受深,而往往要等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才后悔当初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有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的单位和领导出问题,主要是运气不好,自己不会像他们那么倒霉。比如,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因与生意场上的所谓朋友“礼尚往来”而坠入犯罪的深渊,无动于衷,并没有引以为戒,而是重蹈覆辙。
有些单位通报外单位的事故案件时,重在通报发生事故案件的过程、细节和责任,对应该具体、深刻分析的事故案件的原因、教训,却往往大而化之,总是千篇一律地用“领导重视不够”、“机关作风漂浮”、“基层落实不力”等搪塞。人们也只顾津津有味地听其细节,品其惊险,甚至把这些事故案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做法和态度,自然没把别人的教训当回事。
对军队来说,研究外军“败战”的教训意义重大,因为每一场败战都意味着惨痛的伤亡,其教训都是用鲜血换来的。阿富汗战争前,美军预先对苏军当年在阿富汗失败的教训进行了专门研究。目前,很多国家和军队都很重视对外军失败的研究,有的甚至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这“一堑”并非一定要自己的,吃他人之“堑”也可长自己之“智”。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拿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我们应当拿别人“亡羊”之教训,“补”自己工作之漏洞,查找问题,警钟长鸣。这是避免错误不断进步的一个良策。(王官)
非洲攻略与中国崛起
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开始了他在一年内的第二次非洲访问。这是在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高调举行之后,中国在对非洲外交工作的乘胜追击。
胡锦涛主席本次精心选择的八个出访国家: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其中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与中国建交的“老朋友”苏丹、赞比亚,也有新近复交的利比里亚;有资源缺乏的国家如塞舌尔,也有油产丰富者如苏丹、利比里亚。从地域来看,这些国家还跨越非洲五个区域,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形容中国国家主席本次12天出访的八国“各有各的代表性”。不过,舆论总是有焦点,而且角度永远都是不平衡的。以上八个国家中,外界可能更关注的是近年对中国的出口战略产生疑虑的南非。
2006年,中非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较2005年跃升40%,达555亿美元。北京也成为非洲最大的援助来源国之一,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为非洲提供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出口买方信贷,免除33个非洲国家2005年底以前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168笔等。
然而,快速发展的中非关系也同时饱受西方世界质疑。在西方舆论对中国对非洲实现“新殖民主义”的批评不绝于耳之际,胡锦涛此行将如何改善中国企业在一些非洲国家的形象,以及是否会调整出口和援助政策,将影响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大举进入非洲的观感。
作为争议焦点的还有苏丹,该国内战造成当地18万人死亡,200万人流离失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苏丹以后,中苏石油贸易却节节上升。去年1月到11月,中国和苏丹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9亿美元,苏丹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进入非洲,也是中国崛起的部分内容,西方国际或许已经认识到,这是不能阻挡的趋势,或许也是不必阻挡的趋势。中国在非洲、东南亚发挥影响力,都会冲击到美国和欧洲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然而,这正是大国崛起很难避免的现象。
关键是,崛起的国家和现有的权力体系和强权如何找到共存的法则,彼此如何互相适应,并促进更多利益的结合。
中国崛起以及世界大国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是本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要的命题。(春来)
锻造富人的精神气质
历史上,富人在中国一直声名不佳。在个人修养上,中国人一直以“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为至高境界。对于富人,中国人创造了很多词形容其道德败坏,比如“为富不仁”、“无奸不商”等。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中国社会已经不能容忍。这番话,道出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心声。
要理解成思危副委员长这番话的中国背景并不难。成思危援引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的话说,我国由于生产安全问题每天死亡320人,而一些矿难完全是黑心矿主与地方官员相勾结,无视矿工死活、非法开采所酿成的恶果。其他如苏丹红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农民工欠薪事件等企业社会责任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是资本的本来面目吗?不是,而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我们对资本的误读。资本和财富的背后是人,资本无道德,本质上是掌握资本的人缺乏道德。资本本身无善恶,决定资本善恶的,是使用它的人。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组织,其行为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只为了追求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可以不顾其他人和组织的利益,那么社会必将陷入利益纠葛与争斗的混乱之中。正如公民要为社会承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一样,“企业公民”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比如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福利等。
现实中不乏乐善好施,而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富豪或企业家。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比如前不久刚刚辞世的中国香港富豪霍英东先生。然而,即便有很多这样的楷模,还是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富人更愿意相信财富无道德的说法,或许,逃避责任是人之本能。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谁也不愿意多承担责任。
今后的中国,富人会越来越多。此前的富人,本该作为后来者的楷模,发挥带动后富的作用,然而现实似乎表明,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那么令人满意。怎么锻造中国富人的精神气质,依旧是个严肃的时代命题。(王文琦)
(责编:古越)
世界七大奇迹重新评选。21处候选名胜中包括英国史前巨石柱、约旦石山古城佩特拉、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罗马圆形竞技场、印度泰姬陵、雅典卫城、柬埔寨吴哥窟、美国自由女神像等,中国长城榜上有名。但埃及对此不屑一顾。埃及高级官员认为,将埃及金字塔和自由女神像、艾菲尔铁塔以及秘鲁印加遗址相提并论的做法是对金字塔的“降格”。
客观地说,与埃及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希腊宙斯神像、罗德岛巨人雕像、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和土耳其阿尔忒弥斯神庙这原世界七大奇迹相比,入闱重新评论名单的21处名胜看上去更像闻名建筑评选,或是一次利益和荣誉均沾的国家象征评选。这份候选名单从骨子里透出一种颠覆和滑稽的味道,因为无论怎么看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和美国自由女神像笔者都实在看不出它们“奇迹”在哪里,即使它们再怎么名声远播。
这是一个评选泛滥的年头,但如果在评选前面加上个“国际”做定语,国人一般都会很来劲。对于该活动组织者,埃及人很不给面子,他们的愤怒和自信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相信,埃及人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可以肯定地说,即使所谓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最终结果没有金字塔,但丝毫动摇不了金字塔在全世界人民心里作为“奇迹”的地位,这一点埃及人很清楚。我们的长城和金字塔是同一级别的建筑,但中国人不清楚。
即使改革开放这些年,国人因为赚了几个钱而不止一次豪情万丈的宣称我们多么多么的“扬眉吐气”了,但事实上,更多的中国人仍旧不理性、不自信、迫切想得到洋人的认可。即使在2007年的今天,打开电视十个广告最少有三个是老外拿着商品对镜头说“好”。因此,面对埃及人“不屑参选”的自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和脸红。
其实申遗也好,国际评选也罢,都不过是表面文章。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想想怎么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长城,比如故宫,它们身上承载的更多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是积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液。文物古迹可以适当开发,但要适可而止。能不能评上所谓新世界奇迹倒还其次,少在长城上修索道开饭店,少在故宫里开咖啡厅才是正经事儿。(知勿语)
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
对于别人的经验与别人的教训,很多人偏重于借鉴经验;对于自己的教训与别人的教训,人们更容易汲取自己的教训。其实,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应该学会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
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有识之士无不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
但是,因为别人的教训不是疼在自己身上,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不像自己的教训那样记得牢、感受深,而往往要等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误后,才后悔当初没有汲取别人的教训。有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的单位和领导出问题,主要是运气不好,自己不会像他们那么倒霉。比如,看到个别领导干部因与生意场上的所谓朋友“礼尚往来”而坠入犯罪的深渊,无动于衷,并没有引以为戒,而是重蹈覆辙。
有些单位通报外单位的事故案件时,重在通报发生事故案件的过程、细节和责任,对应该具体、深刻分析的事故案件的原因、教训,却往往大而化之,总是千篇一律地用“领导重视不够”、“机关作风漂浮”、“基层落实不力”等搪塞。人们也只顾津津有味地听其细节,品其惊险,甚至把这些事故案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做法和态度,自然没把别人的教训当回事。
对军队来说,研究外军“败战”的教训意义重大,因为每一场败战都意味着惨痛的伤亡,其教训都是用鲜血换来的。阿富汗战争前,美军预先对苏军当年在阿富汗失败的教训进行了专门研究。目前,很多国家和军队都很重视对外军失败的研究,有的甚至创立了一门新学科——失败学。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其实,这“一堑”并非一定要自己的,吃他人之“堑”也可长自己之“智”。聪明的人总是善于拿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我们应当拿别人“亡羊”之教训,“补”自己工作之漏洞,查找问题,警钟长鸣。这是避免错误不断进步的一个良策。(王官)
非洲攻略与中国崛起
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开始了他在一年内的第二次非洲访问。这是在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高调举行之后,中国在对非洲外交工作的乘胜追击。
胡锦涛主席本次精心选择的八个出访国家: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其中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与中国建交的“老朋友”苏丹、赞比亚,也有新近复交的利比里亚;有资源缺乏的国家如塞舌尔,也有油产丰富者如苏丹、利比里亚。从地域来看,这些国家还跨越非洲五个区域,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形容中国国家主席本次12天出访的八国“各有各的代表性”。不过,舆论总是有焦点,而且角度永远都是不平衡的。以上八个国家中,外界可能更关注的是近年对中国的出口战略产生疑虑的南非。
2006年,中非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较2005年跃升40%,达555亿美元。北京也成为非洲最大的援助来源国之一,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为非洲提供5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出口买方信贷,免除33个非洲国家2005年底以前到期对华无息贷款债务168笔等。
然而,快速发展的中非关系也同时饱受西方世界质疑。在西方舆论对中国对非洲实现“新殖民主义”的批评不绝于耳之际,胡锦涛此行将如何改善中国企业在一些非洲国家的形象,以及是否会调整出口和援助政策,将影响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大举进入非洲的观感。
作为争议焦点的还有苏丹,该国内战造成当地18万人死亡,200万人流离失所。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苏丹以后,中苏石油贸易却节节上升。去年1月到11月,中国和苏丹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9亿美元,苏丹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进入非洲,也是中国崛起的部分内容,西方国际或许已经认识到,这是不能阻挡的趋势,或许也是不必阻挡的趋势。中国在非洲、东南亚发挥影响力,都会冲击到美国和欧洲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然而,这正是大国崛起很难避免的现象。
关键是,崛起的国家和现有的权力体系和强权如何找到共存的法则,彼此如何互相适应,并促进更多利益的结合。
中国崛起以及世界大国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是本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要的命题。(春来)
锻造富人的精神气质
历史上,富人在中国一直声名不佳。在个人修养上,中国人一直以“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为至高境界。对于富人,中国人创造了很多词形容其道德败坏,比如“为富不仁”、“无奸不商”等。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性考验。那种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中国社会已经不能容忍。这番话,道出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心声。
要理解成思危副委员长这番话的中国背景并不难。成思危援引安监总局李毅中局长的话说,我国由于生产安全问题每天死亡320人,而一些矿难完全是黑心矿主与地方官员相勾结,无视矿工死活、非法开采所酿成的恶果。其他如苏丹红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农民工欠薪事件等企业社会责任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是资本的本来面目吗?不是,而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我们对资本的误读。资本和财富的背后是人,资本无道德,本质上是掌握资本的人缺乏道德。资本本身无善恶,决定资本善恶的,是使用它的人。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活动组织,其行为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只为了追求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可以不顾其他人和组织的利益,那么社会必将陷入利益纠葛与争斗的混乱之中。正如公民要为社会承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一样,“企业公民”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比如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员工福利等。
现实中不乏乐善好施,而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富豪或企业家。比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比如前不久刚刚辞世的中国香港富豪霍英东先生。然而,即便有很多这样的楷模,还是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和富人更愿意相信财富无道德的说法,或许,逃避责任是人之本能。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谁也不愿意多承担责任。
今后的中国,富人会越来越多。此前的富人,本该作为后来者的楷模,发挥带动后富的作用,然而现实似乎表明,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那么令人满意。怎么锻造中国富人的精神气质,依旧是个严肃的时代命题。(王文琦)
(责编: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