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信息载体和工具,在教育中已经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贯头山中心完小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计算机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比较落后。学生家中基本上都没有计算机,学生只有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中才能使用和学习,而学校里的计算机教室也仅仅有30台计算机,有的班级人数较多,上课时只能2个学生共用1台。这样一来,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平均到2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就只有不到20分钟的上机时间,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又非常差。面临这些问题,如何来开展教学活动呢?
1 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艺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学起来会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拉近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要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的,增进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电视中才能见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学、主动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认真地、精神集中地来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3 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3.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验自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个操作目的,可以由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3.2 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更令他们欣喜。
3.3 用激励的语言鼓励自主探究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自己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针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4 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在思想意识上能否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贯头山中心完小)
1 拉近人机距离,让学生“敢”学习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艺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畏首畏脚,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眼前“宝贝”,或者会感觉计算机很神奇,很复杂,学起来会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拉近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避免使用“它非常神奇”“它非常有本事”“计算机无所不能”等类似吹嘘计算机的词语。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更要多使用主动的语态,如“我们能让计算机……”“计算机能帮我们做……”,让学生感觉到计算机是自己的工具、帮手,是很听话的。学习计算机没什么困难的,增进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消除隔阂,放开手脚,“大胆”学习。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农村,学生平时大多是在电视中才能见到计算机,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好奇心更大,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也更高。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设计多彩的教学环节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乐意学、主动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够认真地、精神集中地来对待课上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你能把你自己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能让你的计算机为我们唱一首动听的歌曲吗?”“你能让计算机画画吗?”……用一系列贴近学生心理的问题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另外,可以用“范例”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笔”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Flash制作的漂亮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3 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3.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体验自学的乐趣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个操作目的,可以由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
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3.2 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更令他们欣喜。
3.3 用激励的语言鼓励自主探究
“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自己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针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4 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在思想意识上能否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大五里乡贯头山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