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并不全是骗人的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從小学三年级开始读整本的童话书,童话书的作者们很牛,知道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全方位地满足大家的想象,让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当时最讨厌的童话莫过于《海的女儿》,我觉得那怎么能算是童话呢?它与我喜欢的童话,差距实在太大了。既没有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灯神,也没有自动开饭的饭桌或永远掏得出钱来的聚宝盆,以及能为人解决各种难题的宝葫芦,甚至连一个能变成青蛙的王子都没有。
  那故事,太不像童话了。小美人鱼不是神仙吗?怎么没有一个可以拿出让心上人爱上她的百宝箱?小美人鱼为了所爱的人,忍受巨大痛苦把尾巴变成腿,居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小美人鱼救了王子,而王子却以为是别人救的,作者居然让她连话都不能说,实在太憋屈了吧?那王子是瞎子和白痴吗?
  最让人生气的是,在明明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杀了心上人就可以救自己时,小美人鱼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看着王子与心上人安然远去,自己化身为泡沫,这也太傻了吧?哪有这样伤读者的,还好当时没有那个概念,且安徒生已死了好多年,要不然,当场拉黑,永不相见。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成长,在两三个单位工作一场,经过三五次真真假假的失恋,被明明暗暗的几刀几枪伤害,恍恍惚惚间,发现自己长大了,而标志,便是不再相信童话,那里面写的东西,都是骗小孩的。
  就像聪明人从不标榜自己聪明,而傻瓜从不认为自己傻一样,成熟的人,从不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成熟的。我当时对自己的成长,以及对童话的认知,也属于这种一知半解半熟不熟的状态。那种将成熟与童话对立起来的想法,其实也是不成熟的,就像为了写诗,天天故意板着脸说自己很忧伤一样。
  其实,真相是,童话并不全是骗人的,至少悲伤的那部分不是。
  这个世界上,满足人欲望的神灯小饭桌变成公主的天鹅和变成王子的青蛙是没有的,但为爱破碎的心,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愿伤害爱人的痴心人,以及无论怎么付出也得不到回报的奋斗,却比比皆是。它们是《海的女儿》里最真实的那一部分,也是我当年讨厌这篇童话的原因。我发现,那时的我,像花剌子模国的国王,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而将不想听的,当成冒犯与敌意。这既是一种纯真,也是一种愚蠢。
  又过了很多年,被岁月撞击和海洗,浑身伤疤地诉说苦与痛的时候,回望年少时光,真正最美的,却是那一篇我曾经深恶痛绝并发誓要敬而远之的童话。这时,我所经历的人生,已让我看得懂阅读课时坐在夕阳金黄的讲台上朗读这篇童话时,眼中闪亮着的那一滴泪光……
  年少时,我最不喜欢《海的女儿》,一如老之将至我对它的热爱。
  不喜欢到热爱之间隔着的,是大半辈子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
  在阅尽人生悲欢离合,走到即将化为泡沫消失于岁月之海的那个早晨,我们会发现,那悲痛欲绝又喜不自禁的泡沫,就是我们。
其他文献
我刚搬到这个小区的时候,小区门口总是蹲着一只大黄猫。除了这只大黄猫,院子里偶尔还闪过其他的猫。它们趁着夜色,从院墙上飞檐走壁而来,和大黄猫打斗一番,落败而走,或者和大黄猫厮混玩耍几回,又飘然而去。  有年冬天,小区的花园里出现了一个纸箱,里面卧着一只花猫。从纸箱外面看它,它会腼腆地往里面缩一缩。有太阳的天气,花猫会傻傻地把自己露在纸箱外面,可以看出它还是一只小萌猫,胆小、敏感又脆弱。因为过年,家家
期刊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来,我校历史组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做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明确内涵,有的放矢  我校历史组有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淡薄,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
[摘 要]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节,讲到化学平衡常数,在学习化学平衡知识时,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认识较为浅薄。但实际上,很多较难的化学平衡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平衡常数K进行解决,甚至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些问题,它们都是以化学平衡为基础的。所以学好化学平衡常数对于高中化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 运用  人们为了描述可逆反应进行限度,引入
几年前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唐朝穿越指南》,书中历数唐朝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怎么好玩,诸如看马球、逛青楼、野外狩猎等,看起来异彩纷呈,腰封上也写着“穿越无限好,乐活在唐朝”。中国人对大唐的美好想象,由来已久了。  新近出版的《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着实给这个穿越梦泼了一盆冷水。作者是世界知名的敦煌学家魏泓,他从全球各地的五万份历史材料中挖掘出了唐朝十二种人的一生经历,从大唐公主到龟兹歌姬,从汉人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