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家风故事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我父亲朱润生,是朱自清的次子。《荷塘月色》里有一段描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那个“闰儿”就是我父亲。我是在祖父去世11年后才出生的。2004年,我从北方调回扬州,从事文化工作,开始整理祖父的资料,寻访他走过的足迹。
  父亲“闰儿”临终前的几个月,我在家陪侍他老人家。为了让他开心,我用戏谑的笔法写了一篇父亲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其人心地良善,性情平和。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讷于言而实于行,上尊长辈,下示后代。不喜名利而尤嗜美食。今虽八十有六,疾患在身而此性未改。岂非人生一大乐耶?”
  父亲当时已疾病缠身,又患老年痴呆症,看完小传,他老人家露出了蔼然宽和的笑容,提笔哆哆嗦嗦地在那段话后面写下“很好”两个字。对“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几句,他特别认可。这也是朱家几代人一致的风格,姑且看作是朱家的家风吧。
  一身正气三兄弟
  “北有朱自清,南有朱物华,一文一武,一南一北,双星闪耀。”这是中国知识界、教育界对朱家两兄弟的赞誉。
  祖父的二弟朱物华,是我国电子学科和水声学科奠基人、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文革”后第一任校长,培养的学生中有杨振宁、邓稼先等。他和兄长朱自清一样,一身正气,热爱祖国,严谨治学。那时候二叔祖已经是一级教授,每个月工资365元,但他只拿300元,说人不能太贪心。
  二叔祖80多岁时,交大的领导看他年事已高,给他配了专车。他不肯要,再三推辞,终于拗不过众人,被大家拥进车里。车子载他回家以后,他一下车,便做了一件惊人的事:立即步行返回学校,再步行回家,以此证明“我还有行走能力,不必乘车”的决心。
  1989年秋,87岁的二叔祖上班步行途中,被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骑自行车撞倒,头部血流不止,急送医院。交警扣下了年轻人的自行车。年轻人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带着礼品到医院探望,二叔祖只说了一句“不收”,随后挣扎着起来,颤颤巍巍赶到交警队,为年轻人说情:“他不是故意的,把车还给他,以后小心就行了。”
  祖父的三弟朱国华,厦门大学法律系毕业,拿全额奖学金,还是学生会主席。抗战胜利后在无锡地方法院担任检察官,任上也是两袖清风。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名富商,富商见到他就弯腰鞠躬,迅速拿出几根金条往他怀里塞。三叔祖吃了一惊,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位开银楼的商人,有一桩官司经叔祖审理获得胜诉,使其免于破产,富商以此表示感谢。三叔祖就说:“胜和败都依据法律,我没有做什么,东西不能拿。”
  朱家三兄弟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祖父朱自清病逝前不到两个月,在家境十分艰难、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毅然在拒领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二弟朱物华、三弟朱国华则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家国情怀:1961年,正是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期,朱物华时任上海交大副校长,他谢绝国家为他配置的花园住宅、谢绝按规定小车接送的待遇,多次谢绝增加工资,看病求医也不出示公费卡,节衣缩食,教书育人,默默地为国家分忧解愁。三弟朱国华被迫失业多年,没有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以开朗豁达的胸怀教育自己的孩子刻苦读书,自强不息,报效国家。
  家风如溪水滋养后人
  我父亲这辈兄弟姐妹七八个,几乎都继承了祖父、叔祖父的遗风。
  我的叔叔朱乔森,是中央党校知名的党史专家、教授。当年,祖父朱自清在拒领面粉的声明上签名后,正是朱乔森亲手退回了面粉票,当时他只有15岁。受祖父的影响,他一生十分看重节操、修养,爱国敬业,廉洁奉公。他在生活上非常简朴,除了参加重要的活动穿一身西服外,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代步工具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生病戒烟之前,他抽的都是价格最低廉的香烟。但他在对待别人或公家时却表现得非常慷慨。每次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几乎是所在教研部里捐得最多的,一次捐款就高达千元。有一次捐衣被,一下捐了几十件,而且是拖着病弱之躯亲自送到教研部。
  1994年,他被查出身患癌症。手术化疗住院期间,他把病房变成了书房、课堂,在病房里读书写作,给博士生讲课。死神逼近时,他几乎已经无力说话了,依然支撑着虚弱的身体,为博士生批改论文。
  到了我这一辈,我的堂兄、朱自清的长孙朱寿康,由于受到父亲牵连,他插队6年返城后,当时哪个单位都不要他。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他考了390多分,但仍然因历史问题没有被录取。高考第二次扩招后,终于被南宁师范学校录取了。毕业后,他回到母校南宁三中当老师,几乎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全国师德模范、广西特级教师。多少年过去了,提起朱老师,认识他的老师和学生仍然竖起大拇指。他曾对我说:“我虽然没有见过祖父,但祖父的人格和品行是我永远都要学习的。”
  朱家并没有专门制定家规家训,但是我的前辈们在生活和事业上留下的点点滴滴、枝枝叶叶,像清澈的溪水,一直在滋养着朱家后人。如今,朱家后人中没有做大官的,也没有富豪,都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是,一种内心宁静、平凡普通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链接: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到南京一家报馆当一名校对。由于朱闰生工作认真负责,没过多久就进了编辑组。全家都感到高兴,唯有父亲朱自清得知这个消息后,眉头紧锁。
  他特地给儿子写去一封家书:“我觉得你的学识和经验还不够,事已如此,只盼望你努力尽责。”还让儿子多看书,特别是英文书,以充实自己。信末朱自清又写了这样一句:“切不可因为跳得快略有骄心。”
  朱闰生晚年回忆:“面对我的升职,父亲他不说‘恭喜’,因为他怕我成长得太快,不利于打牢基础。这就是严父。人人都觉得,慈母情怀更容易滋润一颗幼小的心灵,而严父的爱,人在幼年时往往很难体会。严父的爱,深沉、輕易不流露,它需要孩子慢慢体会,用一生去品味。”
其他文献
壹  这间房不能住  满天和组长出差,晚上找宾馆住宿,宾馆只剩走廊尽头的一间房。组长不愿住,但人生地不熟,并且天已黑,无奈,只能入住。半夜,满天躺在床上昏昏欲睡,突然被組长的一声惊叫吓醒。顺着组长手指的方向看,原来一只大虫子趴在天花板上,下面正对着组长的床。组长早已裹着被子吓得跳下了床,连声说:“我就知道这间房不能住、不能住……”  那夜,两人盯着虫子不敢再入睡……  (满天)贰  拼单  亨亨: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初到敦煌:再也不想来这个地方了  樊锦诗1938年生于北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对历史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初中历史课本上对于敦煌的描写,在她内心里种下了一个关于敦煌的梦。  1959年,樊锦诗考取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大四时,她争取到了去敦煌研究院实习的机会。当梦想中的敦煌艺术作品真正呈现在眼前时,她被镇住了:“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地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那拉提草原是发育在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
魏建芬家庭合影  我希望可以在我儿子懂事以后告诉他:  1986年對越防御作战,你的姥爷战斗在一线,没有缺席;  2003年抗击“非典”,你的爷爷战斗在一线,没有缺席;  2010年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你的爸爸战斗在一线,没有缺席;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你的妈妈迎难而上,也没有缺席。  你最亲的人都曾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这就是我们的家风家训,希望你以后可以将这种小家大爱
见过一次面下次再见就是熟人,聊过两句天就升级为朋友,吃过一次饭就交换了联系方式。我们总在预备着不时之需,却没有心思深入了解。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爱情也是这样,感情早已不是暗恋三年,追求五年,恋爱七年,相处十年的虔诚。大家似乎都很急。匆忙地在一起相处短暂的几个月,再慌张地分开。  有好感就自动升级成喜欢,有点喜欢就被称为爱情,动了心就冲上去表白,失恋了大不了换个人从头再来。我们不肯静下心
朋友王哥,曾在水泥厂工作。当时,行业内水泥的放料方式主要是经空气斜槽输送至罐车内,计量不精准,粉尘污染严重,给环保和治超带来很大压力。  发现这一难题后,他辞职专注研究解决方法。整整3年,他查资料,写报告,下工厂,看现场,谋布局,凭着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扎实的工科基础,研究很快有了雏形。  随后,他成立公司,组建技术团队,和团队人员不断改进,终于研制出两个粉状物料计量系统,并获得国家级专利。如今,他的
2021年,在国家相关部委向社会正式发布的18个新职业中,“酒体设计师”位列其一。事实上,比酒体设计师更早、更被行业敬佩的职业,还有国家级评委。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职业,一度有些神秘。克制  中国有数千家白酒生产企业,而白酒国家级评委全国一共只有351人。邵家艳是其中之一。邵家艳在上世纪90年代入行,一干就是20多年。当前,市面上白酒有十几种香型、几千种产品,每一种香型的酒又分低度、中度、高度,酒体
男人回家的时候,发现女人有些不太对劲。她坐在沙发上,胡乱地按着手里的遥控器,心思却根本不在节目上。  男人问:“怎么了?”女人说:“没怎么啊。”  男人说:“我怎么看你好像不太对劲?”女人说:“瞎说,快吃饭吧。”  饭吃到一半时,男人突然想起女人今天要买新大衣,就问:“大衣买了吗?”  女人说:“没有……前几天去看,还在打折,今天下午要去买,竟又恢复原价了。”  “那就买下呗,打折了不就省100块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谚语,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但医生告诉我们,偶尔的眼皮跳动,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如果老是眼皮跳,不管哪只眼睛,都在提醒你:你可能有病!这种病叫做“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脸皮抽筋”,与支配面部活动的神经被血管压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神经也穿着衣服,叫做“神经束膜”,我们面部的肌肉活动、表情管理都受面神经的支配与控制。  面神经从脑
儿子有段时间不想上学,我从各种角度讲了很多道理,他还是不想去。当时我几乎崩溃: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后来,带着困惑,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才明白方法用错了,崩溃是必然的。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给小孩子讲大道理,有很多隐性或显性的不良后果。比如会让孩子没有主见,会破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小孩子讲大道理,尤其是12岁以前的孩子,只能事倍功半。  小孩与其说是缩水版的成人,倒不如说更